又現IPO堰塞湖?200余家過會企業靜候注冊批文
據21世紀經濟報道統計,截至3月2日,A股已通過發審委或交易所上市委審核的公司就達到了266家,其中注冊制下擬上市企業占到了210家的絕對多數。
自2020年10月以來,國內IPO市場特別是注冊制下新股上市生態正在悄然發生變化。一方面,IPO現場檢查、督導的頻次和力度強化,擬上市企業中不乏被“勸退”者,終止審核案例陡然增加;另一方面,在IPO發行節奏基本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市場上的待審企業出現積壓,上市之路擁堵成為需要被正視的問題。
據21世紀經濟報道統計,截至3月2日,包括中止項目在內,A股共有753家擬上市企業正在排隊。其中核準制下的主板及中小板在審企業占比僅22.7%,剩余近八成企業均希望通過注冊制實現上市。
梳理數據后可以發現,753家企業中,已通過發審委或交易所上市委審核的公司就達到了266家,而注冊制下企業同樣在其中占到了210家的絕對多數。
注冊制下IPO堰塞湖是否已經形成,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
審核端大量企業涌入
“當前IPO申報企業排隊現象與歷史上的‘堰塞湖’問題有區別。”針對IPO排隊審核企業數量較多的問題,證監會相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表示,此前出現“堰塞湖”時,IPO沒有實現常態化,停停開開,預期也不明朗,一些企業從首次提交申請到獲得核準用時需要2到3年。
近年來,證監會科學合理保持IPO常態化,特別是注冊制改革后,證監會著力提高審核透明度和效率,目前科創板、創業板審核注冊平均周期已經大幅縮減到5個多月。
對于證監會的說法,不少券業人士也表示認同。
“雖然有大量未上會的排隊企業存在,但目前上市擁堵的核心并不在審核端。注冊制下責任前移到交易所身上,交易所還是要保證審核質量,不能隨意加快速度。”有北京地區資深投行人士稱,另一方面,監管層也沒有為了解決待審企業過多的問題,提高IPO的隱性門檻,市場化審核發行一直在有效運作。
“近期確實發生了注冊制下大量終止審核的案例,但根本原因還是企業質量不過關,經不起現場檢查或者督導問詢,這也側面表現出交易所保持目前的審核狀態是正確的,渾水摸魚的企業不在少數。”該資深投行人士指出,現場檢查的力度和頻次加強也對目前出現的IPO排隊問題起到緩解作用。
而在審核速度上,以科創板為例,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除首批上市企業審核周期可以保證在3個月以內完成,之后多數企業從申報IPO到上市委審議通過耗時均在4-5個月左右,近期審核節奏并沒有明顯變化。
因而IPO申報企業排隊的根源,還是在于申報項目有了明顯增長。證監會方面也指出,一方面,近年來“硬科技”和創新創業企業加快成長,謀求上市的情況越來越多。另一方面監管層推行的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也大幅改善了市場預期,境內資本市場的吸引力明顯提升。
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更進一步指出,注冊制下的審核精神是“以信息披露為核心”,實質性審核大幅減少,再加上滬深交易所競爭上市資源,IPO難度大幅下降,從而帶來了新申報家數大幅增加。
發行端節奏提速成難題
不同于審核端申報企業劇增造成的“擁堵”,已過會企業面臨的堰塞湖情況更為嚴峻。
目前,已通過發審委或交易所上市委審核的公司就達到了266家。其中,創業板市場占到了121家,科創板市場占到了89家。
王驥躍簡單測算后即表示,按照目前的批文節奏,科創板和創業板每周各5家注冊,現有科創板已過會企業足夠發行18周,也即4個半月,創業板已過會企業足夠發行24周,也即6個月。“也就是說即使現在交易所停止審核,今年上半年科創板和創業板的IPO節奏都不會受大影響。換句話說,當前還沒上會的科創板和創業板公司,可以開始準備補中報了。”
實際上,IPO發行節奏近期也沒有明顯放緩的趨勢。以科創板市場為例,每周獲得批文的擬上市企業家數多數保持在4-5家左右。從已上市企業來看,2020年年初至今,注冊制下共有43家企業完成上市,作為IPO大年的2020年,同期也僅有36家企業在科創板或創業板上市。
但即便是這樣的節奏也無法減輕現有的發行“擁堵”。此前,2020年IPO合計發行399家,上市394家公司。王驥躍預測,2021年IPO數量將在500家左右。“如果沒有較大比例撤材料或者否決項目的話,目前的在審項目今年都發不完,2021年即將申報的公司IPO大概率是2022年的事了。”
有華東地區券商投行相關負責人表示,企業通過上市委審核后,資質基本上就得到了證明,予以注冊即可,不會占用太多時間。注冊制試點以來,僅出現四起終止注冊的案例,側面說明交易所審核有效,過會企業質量大多不存在問題。
該投行業務負責人表示,2017年,A股IPO數量達到了419家的最高峰,“如果上市真的超過500家,監管層也不得不顧忌之后市場的反應”。
王驥躍也稱,如果不控制批文節奏,每年IPO家數一定會迅速突破700家,市場分化會立刻加速,市場中大量漸漸被遺忘的公司股價將進一步加速下跌。監管會更傾向于在市場穩定運行的基礎上,保障市場融資功能持續。
但他同時指出,目前市場上已開始出現新股破發情況,個別公司發行價也曾觸及發行底價。“個別公司已經有了推遲發行的念頭,市場拒絕公司上市看上去就已經是一層窗戶紙而已。盡管市場化發行的沖擊在短期內可能會有些痛苦,但過了這個坎,或許就真的改革成功了。”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