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中介退出新三板謀隱身 新三板掛牌保險機構僅剩下20家
曾幾何時,新三板吸引眾多保險中介機構蜂擁而至,如今,潮水退去,保險中介機構“出多進少”,開始逃離新三板。
11月27日,保之家保險銷售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終止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即“新三板”)掛牌。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不完全統計,自年初以來,計劃從新三板摘牌的保險中介機構數量達到6家,新三板保險中介機構數量縮水至20家。從跑步進場,到集中退出,保險中介機構淪為新三板過客。
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除個別機構意欲轉戰主板申請摘牌外,新三板市場交易活躍度低、流動性不足、保險中介機構掛牌價值日漸縮水、代理傭金比例降低等因素,使余下的保險中介機構萌生退意。
新三板掛牌保險機構僅剩下20家
據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18年以來已有13家保險中介機構從新三板陸續摘牌。分別為華誼保險、東吳保險、富通股份、中聯保險、世紀保險、萬舜股份、龍琨保險、盛世華誠、恒榮匯彬、德晟保險、匯安保險、匯中保險、保之家。
今年以來,除匯中保險、匯安保險、保之家已經摘牌,安泰保險、宜信博誠及廣商保險也相繼申請撤離新三板。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未有一家保險中介機構申請掛牌,回想2016年,那時有8家保險中介機構排隊登陸新三板。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目前仍在新三板掛牌的保險機構僅剩20家,其中包括17家保險中介機構。
除主動申請摘牌的企業之外,也有被強制摘牌的保險中介機構。因多名高管離職、財報難產、存在大量訴訟、仲裁未及時披露,新三板保險中介眾信易誠,被督導券商國融證券發布超15次風險提示存在被終止掛牌風險。
談及保險中介機構出走新三板現象原因,中國社會科學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認為,上述保險中介公司在登陸新三板后,經營狀況沒有達到預期,其業績并沒有隨保險業快速發展而同步增長。同時,在新三板上市后,需嚴格遵循掛牌規章制度,并為此支付更高的成本。大多數新三板保險中介公司缺乏央企和互聯網平臺股東背景,其經營業績還面臨著考驗。
對外經貿大學保險學院王國軍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保險中介機構在新三板交易不活躍屬于正?,F象,保險中介機構進入新三板后,受到包括信息披露、行政處罰等嚴格管理約束,由于新三板股票流動性不足,一些保險中機構僅僅是“掛名”,沒有產生實質交易,所以不難解釋,為何一些保險中介機構成為新三板“過客”。
“新三板有其登陸規則和信息披露的義務。如果市場要求不嚴格,那么市場信譽度就會下降,但若執行太嚴格,就會把一些公司‘擠’出去,新三板應注入更活躍因素促成交易,這個可能也是新三板市場存在的問題。”王國軍認為。
在王國軍看來,新三板市場積極促成上板企業交易的同時,保險中介機構應提前做好“功課”,自主選擇上市或退市。
退場原因多樣
近些年,保險代理行業發展迅速,國內保險中介機構之間的競爭激烈,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加之疫情沖擊和車險“報行合一”影響,公司獲得的傭金及手續費下降, 新三板保險中介機構業績承壓。
今年9月,20家新三板掛牌保險中介機構對外公布中期業績,記者觀察到,10家機構營收同比出現下滑,僅有6家機構營收和凈利同比雙上漲。其中,同昌保險營收縮減規模最大,降幅為42.5%,廣商保險、昌宏股份營收同比下滑超3成。
對于退場原因,可以從多家保險中介機構退市公告一窺究竟。
廣商保險日前發布公告稱,擬從新三板終止掛牌,退市公告中提及“披露成本較高、股票流動性較低、融資成本較高”等原因促使其退出新三板,至此距離廣商保險掛牌未滿三年。2020年半年報數據顯示,廣商保險上半年取得營業收入573.5萬元,同比下降32.63%,對比2018年其營業收入為2395.04萬元,近兩年數據下滑明顯。
盡管新三板保險中介機構掛牌數量遠超A股保險企業數量,但進行過股票交易的新三板保險機構較少。多家新三板掛牌保險中介機構融資計劃夭折。
近些年保險中介機構在新三板的融資情況頻次較低,2016年,永誠保險打響保險企業新三板融資第一槍,此后幾年間,新三板企業累計僅融資14家次。
交易活躍度低、流動性不足、保險中介機構掛牌價值日漸縮水,一定程度勸退了保險中介機構。
“起初很多保險中介機構排隊涌入新三板,但由于平臺流動性較差,機構受到信息披露的約束同時還要支付相應掛牌成本,其對保險中介機構品牌效應、長期經營和資本獲取幫助較少,所以出現了后期匆匆退出的現象。”一位新三板保險中介機構顧問告訴記者。
除部分保險中介機構因業績承壓出走新三板,一些保險中介機構劍指主板,但轉板之路并不順利。
作為首家登陸新三板的保險中介機構,盛世大聯尋求上市之路可謂坎坷。2014年12月,盛世大聯登陸新三板。2018年8月,其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而在2019年3月,赴港上市前夕,盛世大聯突然宣布暫停上市。
就在盛世大聯宣布暫停赴港上市之時,另一家保險中介公司萬舜股份從新三板摘牌,其對外宣布赴港上市,截至目前,仍未對外公布上市進展。
11月27日,登陸新三板僅兩年時間的保之家(原宏大股份)正式在新三板摘牌,兩個月前,該公司對外宣稱摘牌原因系計劃赴港上市或登陸海外資本市場。
中介服務費拉高運營成本
談及退市原因,廣商保險給出兩個關鍵詞:“披露成本較高”,“融資成本較高”。
同樣于今年摘牌的匯安保險解釋道,“公司股票自2018年在新三板掛牌以來,未能實現預期的經營效果,同時因保險代理行業政策等因素導致公司業績受到一定影響,且公司掛牌后支付的中介機構費用增加,導致公司的運營成本上升。”
記者了解到,企業在新三板掛牌后每年需要主辦券商持續督導、年報半年報審計、法律意見咨詢、日常交易等,掛牌企業需向三大中介機構(主辦券商、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和股轉系統支付相應的服務費用。
上述服務費用屬于企業財報中“管理費”中的“中介機構費”項。
記者查詢多家新三板保險中介機構2019年及2020年財報獲悉,機構中介費用從幾十萬至上千萬元不等,同一家機構每年的支出費用也因經營狀況不同有所差別。
其中,廣商保險2019中介機構費用22.5萬元,而2018年,該項支出為155.8萬元。安泰保險2019年中介費為45.6萬元,前一年為127萬元。民太安2019年中介費用支出為469.74萬元,2018年全年服務費支出396.89萬元。
眾多保險經紀公司中,永誠保險中介服務費用規模一枝獨秀,2019年,永誠保險實現營收47億元,中介服務費支出高達2338.03萬元。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