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赴港上市 還需一塊支付牌照?
最近,繼字節跳動、攜程分別拿到支付牌照后,快手再次被傳出“收購持牌支付機構易聯支付,從而間接獲得支付牌照”的消息。
據悉,這筆交易在收購方式上,快手是以現金+股票的形式進行并購,其中現金在3億元左右,股票數額及價值不詳。收購完成后,快手將持有50%以上股份,成為易聯支付最大股東。
對此,虎嗅分別向快手與易聯支付官方進行求證,均沒有得到明確回復。其中,快手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正處于上市靜默期,不方便進行回應。”而易聯支付方面,則電話一直撥打不通。
不過,通過多方打聽,多位支付圈內人士向虎嗅表示,該消息基本上是真的。
對于很多互聯網公司而言,無論是否布局金融業務,支付牌照已然成為標配。且不論BATJ這些互聯網巨頭幾乎是金融全牌照,更何況美團、滴滴、拼多多也先后拿到了支付牌照。
所以,對于快手謀奪支付牌照,資本市場其實并不意外。但在上市前夕,這塊金融牌照對于快手而言,到底有著什么重要性意義?
打賞不夠,電商來湊
前段時間,字節跳動因為Tik Tok被禁一事出盡風頭。但沒想到,快手搶先放出港股上市消息,欲與字節跳動爭奪“短視頻第一股”。
11月5日,快手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據悉,快手擬融資50億美元,目標估值為500億美元。不過,快手方面尚未公布發行價、上市時間等相關信息。
快手成立于2011年,從GIF動圖起家,不斷向短視頻社交平臺、直播業務拓展。根據艾瑞咨詢,截止2020年6月底,快手是以虛擬禮物打賞流水及直播平均月付費用戶計最大的直播平臺;以平均日活躍用戶數計第二大的短視頻平臺;以及以商品交易總額計第二大的直播電商平臺。
這便是快手估值500億美元的底氣,但支撐如此高估值的業務,到底成色如何?
從招股說明書得知,快手收入主要由直播、線上營銷服務及其他業務三大部分構成。從2017年至2019年,快手收入從83.4億元上升至391.2億元,年復增長率為67.39%。增長主要原因是2018年快手開始大規模商業化。
其中,直播收入占到快手收入絕大部分。但直播收入占比在不斷下降,從2017年的95.3%下降至2019年的80.4%,到2020年上半年更是下降至68.5%。
直播收入占比下降主要是因為快手廣告收入增長迅勐。從2017年到2019年,廣告收入從3.9億元上升到74.2億元,占比從4.7%上升到19%。到2020年,快手半年廣告收入達71.62億元,堪比2019年全年廣告收入,占比也提高到28.3%。
不過,按虎嗅研究總監李彤分析,快手這兩大主營業務增長都快觸及天花板,只有直播電商業務還有很大想象空間。“與阿里、騰訊、百度、美團們相比,快手主打的直播不具備行業內無可爭辯的優勢。”
具體來說,以直播業務為例。快手從2016年推出直播功能,用戶通過充值快幣購買虛擬禮物向主播打賞,而快手則與主播一起參與到打賞分成,具體分成比例因人而異,這一部分收入構成了快手最大一塊收入來源。
但快手的直播打賞模式存在付費用戶打賞金額方差很大問題,即平臺收益主要不是取決于大部分吃瓜群眾,而是少部分土豪用戶。無論是游戲直播、秀場直播,還是其他類型直播,其實都存在這一問題——那就是很多主播主要靠大哥“供養”。
由于土豪用戶打賞的是主播,而不是直播平臺。這使得平臺不得不在如何吸引主播上花費心思,甚至在與大主播談判中做出讓步。此前經常出現直播平臺天價挖大主播,現在雖然直播行業格局初定,但快手面臨的競爭依舊激烈。
11月23日,國家廣電總局發布《關于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明確未實名制的注冊用戶不能打賞,未成年用戶不能打賞。此外,直播平臺應對用戶每次、每日、每月最高打賞金額進行限制;應對“打賞”設置延時到賬期,如主播出現違法行為,平臺還應將“打賞”返還用戶等等。
本來直播市場競爭激烈,導致行業亂象叢生。而在政府主管部門出手后,快手還想在直播打賞上獲得更大收入,難度可想而知。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再來看快手最近幾年增長較快的廣告業務。2018年開始,面對抖音越來越緊迫競爭,快手開始發力線上營銷和電商。從數據上看,快手廣告收入增長很快,但其實一直低于原定目標。
事實上,快手在制定廣告收入目標時,顯得有些過于樂觀。
一方面,雖然線上營銷一直從PC端向移動端,并向短視頻、直播端轉移,但快手面臨的競爭對手太多,不僅有字節跳動,還有BATJ等頭部玩家,而線上營銷廣告總量總是有限的,快手想要從中多分一杯羹,無異于虎口奪食;
另一方面,快手在廣告收入上遠遠不如抖音。2019年,快手線上營銷收入是74.2億元,而抖音透露出來的數據是500億元。這不僅是用戶群體差異——快手更鄉村,抖音更城市,更核心問題是快手在算法上落后于抖音,廣告效果差距明顯,使得品牌商更喜歡在抖音上投廣告。
此外,快手還有一塊電商業務不容忽視,支撐著快手上市后的夢想。
當直播打賞和線上廣告面臨激烈競爭,快手開始積極開拓直播電商業務,成為僅次于淘寶直播的第二大平臺。目前,快手電商業務雖然收入很低,僅有幾億元收入,但在GMV上增長很快。截至2020年上半年,GMV已經突破1000億元。
收購易聯,各取所需
想要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除了強調既有業務的競爭優勢,還要展示創新業務的增長潛力,直播電商無疑被快手寄予了更大的期望。
直播打賞天花板很低,愿意付費的用戶總是很有限。就算快手主播們大喊”老鐵們“,最終掏錢包的只是一部分人。線上廣告更是如此,品牌商可不是人傻錢多,他們精密地計算著每一次廣告的投入產出比,快手則有些力不從心。
但如果將目光投向電商,就會發現市場潛力是無限的。虎嗅主筆房煜認為,2020年,全社會商業形態演變離不開疫情這個變量,而消費零售領域,直播和社區團購是最熱的兩個趨勢。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從一組數據可以看出,短視頻和直播社交平臺的電商直播潛力巨大。快手招股書預計,直播電商的商品交易總額將從2019年的4168億元增至2025年的64172億元,年復增長率為57.7%;直播電商的商品交易總額占中國零售電商市場的4.2%,增至2025年的23.9%。
但快手這項風口上的業務,卻面臨著幾大風險:一是第三方支付平臺可能出現錯誤記賬、安全漏洞、現金流困難導致延遲支付等風險;二是業務合規風險,即涉嫌“二清”模式。
所謂“二清”,即是二次清算。按照規定,沒有支付牌照的電商平臺只能做自營業務,一旦涉及其他商戶到其平臺開店賣貨,顧客支付的款項先積壓到平臺,再由平臺結算給商戶,就形成了央行明令禁止的“二清”模式。
美團、拼多多等電商平臺都曾涉嫌“二清”模式。拼多多更是多次收到央行整改通知,但目前核心問題依舊解釋不清。虎嗅投研研究員丁萍表示,為何拼多多在持續虧損情況下取得正向經營活動現金流,根本原因在于拼多多占用上游商家的資金來獲得經營現金流,這是極其不健康的。
而中國支付網主編劉剛認為,快手直播電商模式也是典型的“二清”行為。
根據虎嗅調查,在微博、知乎等社交平臺上,都有商戶反映在快手上開店貨款到賬慢的問題。一位在多個直播平臺開店的商家對虎嗅表示,快手、頭條等都屬于平臺保管資金,但并不清楚這筆錢有沒有接受第三方機構監管,只是含煳地說,“快手還好吧,畢竟是贊助春晚的”。
由于快手沒有上市,只能估計這筆貨款規模。根據招股說明書,截至2020年6月末,快手直播電商GMV突破1000億元,其中應付賬款高達100億元。至于應付賬款有多少是商家貨款,快手沒有進一步披露。
為何央行多次嚴禁“二清”?主要是因為“二清”必然導致電商平臺扣押商戶貨款,很容易形成資金池風險。雖然商戶與電商平臺有著到款時間約定,但根本無從監督貨款去向。
一旦平臺私自挪用貨款,同時遭遇流動性危機,商戶就會遭遇血本無歸。淘集集等電商平臺暴雷就是最好證明,蛋殼公寓等互聯網平臺也有類似風險。而這種風險觸雷后,兜底的還是社會大眾。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所以,在劉剛看來,互聯網巨頭收購支付牌照,最大的動機其實是尋求合規。
劉剛表示,攜程、美團、滴滴等幾乎都被舉報過“二清”,這對互聯網大佬們是不可承受之重,事業大了首要考慮的就是合規,沒有支付牌照則對其業務里的資金結算有著致命的合規缺陷,如不合規,可能有隨時被監管叫停的風險。
他進一步說,其次的原因就是可以保護自己的交易數據,不被競爭對手知曉。
目前,快手主要支付渠道是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蘋果手機還有蘋果支付)。快手開拓自己的電商渠道,其實就是將阿里巴巴作為競爭對手。透過支付寶數據,阿里可以輕易得知快手電商的詳細情況。微信支付同理。
此外,劉剛認為還可以節省一些支付手續費成本。按照市場行情,第三方支付通道費用大概在千分之六左右,大客戶還可以打五折。像快手這樣的超大型客戶,甚至可以拿到千分之二乃至千分之一的通道費。
即使如此,按照2020年上半年1000億交易規模,快手為此支付的通道費在1-2億元左右,而快手電商營收才不過幾億元而已。從長遠考慮,快手電商規模大概率快速增長,花費8.5億元收購一家持牌的支付公司,可謂是一筆還算不錯的買賣。
反過來看,對于易聯支付來說,快手也是一個很好的靠山。
劉剛認為,在當前的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兩大寡頭壟斷之下,獨立的支付機構確實越來越難以為繼,靠擦邊球灰色業務走量的也因在多部門聯合打擊下幾乎不敢再碰。在這樣的情況下,眾多支付機構積極尋求轉型、被并購等自救措施。
從公開信息得知,易聯支付成立于2005年,總部位于廣東佛山,2011年獲得央行頒發的《支付業務許可證》,具有國內移動電話支付、互聯網支付、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業務(廣東省)三大業務類型。
其中,互聯網支付牌照對于快手最為重要,也是相對受歡迎的收購標的。
劉剛在2016年曾去易聯支付公司總部調研訪談過,他對虎嗅說,“易聯支付在業內比較低調,但業務十分扎實。無論是快手收購易聯支付,還是易聯支付選擇快手,其實都屬于心照不宣的交易,雙方都各有所需。”
下一步,尋路字節?
過去二十年,以BATJ為代表的的互聯網巨頭,走出了”互聯網+金融“樣本。
圖片來源:新金融瑯琊榜
例如,阿里巴巴與螞蟻集團如同一卵雙生;騰訊金融沒有單獨拆分,但在財報中比重逐漸提高;從百度拆分出去的度小滿金融,加上百信銀行同樣不容小覷;而螞蟻集團被取消上市后,京東數科上市計劃沒有進一步消息。
互聯網巨頭殺入金融行業帶來各種監管缺失、數據濫用、市場壟斷等問題,至今依舊難解。但金融業務如同一塊香餑餑,依舊吸引第二梯隊的互聯網公司和科技公司如魚貫入。
而當談到快手拿到支付牌照,必然會提到字節跳動,甚至會產生一種疑問——快手是否會沿著字節跳動的道路一步步布局自己的金融版圖?
對此,劉剛認為,不排除這種可能性,但還是傾向于快手拿支付牌照,不是為了擴張,而是為了守成,更多基于合規的訴求。“金融版圖其實是不需要支付牌照,大多數金融玩家并不持有支付牌照。”
確實如此,很多互聯網公司都是業務先行,牌照補位。
對于這些流量巨頭,僅僅將自己定義為持牌金融機構的導流平臺,必然是不甘心的。只要拿到相應牌照,必然親自下場。美團、滴滴拿到支付牌照后,都相繼力推自己的美團支付和滴滴支付。即使面對用戶習慣使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遭到吐槽也在所不惜。
畢竟,支付業務雖然并不賺錢,只是一個入口。但只要拿下這個通道,互聯網巨頭們就有了導流其他金融產品的可能。字節跳動拿到支付牌照后,不久前剛上線”放心花“這樣一款類似螞蟻花唄的產品。似乎這些互聯網巨頭總有辦法讓你一邊消耗時間,一邊花錢。如果錢不夠,還可以借給你。
距離這些互聯網巨頭,快手尚有一段距離。但作為兩大短視頻直播平臺之一,快手如果將流量優勢導流給金融業務,也具有很大潛力。
或許哪一天,你們不僅要給張一鳴還“花唄”,還要給宿華還“借唄”。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