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保險機構陸續“撤離”掛牌機構僅剩20家
從排隊入場到陸續退出,近年來,保險機構對新三板的熱情逐漸消退。《證券日報》記者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最新數據進行統計,截至目前,處于掛牌狀態的保險機構一共僅剩20家,包括17家保險中介公司和3家保險公司。同時,近年來至少已有13家保險機構從新三板“離場”,都是保險中介公司。
分析人士認為,從排隊“入場”到陸續“離場”,保險機構對新三板態度的轉變主要是因為預期差,掛牌時想要的融資、提升知名度等目的難以落地,而成本支出、信息披露帶來的束縛等限制性作用卻較明顯。不過,也有保險機構把登陸新三板作為IPO的演練,提升公司治理水平、規范公司運營,最終朝著IPO的目標前進。
又一家保險中介擬退出
在20家掛牌保險機構中,又有一家保險中介公司準備撤離新三板。廣東廣商保險銷售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商保險銷售”)近日發布公告稱,該公司第五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關于擬申請公司股票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終止掛牌的議案》。
廣商保險銷售于2018年8月份在新三板掛牌,至今剛兩年多時間。“考慮到公司目前業務發展戰略規劃,以及現階段需要專注業務拓展的實際狀況,同時考慮到信息披露成本較高、股票流動性較低、融資成本較高等因素,為進一步提升公司的決策效率,降低成本,促進公司更好地發展,公司擬申請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終止掛牌。”廣商保險銷售在公告中指出。該議案獲得通過。
從公司經營情況來看,半年報數據顯示,廣商保險銷售今年上半年取得營業收入573.5萬元,同比下降了32.63%;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20.75%上升至22.67%;歸母凈利潤扭虧為盈,為5.23萬元。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目前,從2015年到2020年登陸新三板且目前處于掛牌狀態的保險機構數量分別為3家、8家、5家、2家、2家,以及0家。由此可見,2016年是保險機構登陸新三板的高峰時期,而今年截至目前無一家保險機構登陸新三板,同時,從目前排隊等待登陸新三板的公司來看,也沒有保險機構。與之相對的,近幾年,至少已經有13家保險中介公司從新三板“離場”,整體呈現出“進少出多”的狀態,今年則處于凈流出態勢。
預期現實差是主因
“在新三板掛牌,可以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提升公司知名度,同時為可能的融資需求做準備。”某保險中介公司負責人在登陸新三板之初向記者分析其原因。某頭部券商非銀金融分析師也曾向記者表示,新三板是保險機構價格發現的地方,有利于融資,也方便股權流通。
不過,部分公司在掛牌新三板之后發現,現實與理想的結果存在較大差異。多家保險中介公司表示,新三板股票流動性較低、融資成本較高甚至難以實現融資效果,而定期的信息披露不僅抬高了公司經營成本,且對其經營可能產生一定限制作用,“在業務拓展時期,有的信息還是不用公開披露會更方便一點,而且信息披露要走程序,也會影響決策效率。”一家保險中介公司負責人表示。同時,從信息披露的成本來看,據某券商人士介紹,各種相關費用大致在100萬元左右,盡管絕對數目不大,但對不少中小保險機構來說,也是較大的一塊硬性成本支出。
從近幾年保險機構在新三板的融資情況來看,2016年到2020年(截至目前)分別有3家次、2家次、3家次、6家次以及0家次實施了股份增發,整體來看,融資案例并不多。今年,山東怡富保險代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怡富保險代理”)于6月份發布了定增方案,但此后,該公司未繼續進行股票定向發行,未發布股份認購公告,認購對象未支付股份認購款。怡富保險代理基于市場及所處行業環境的變化,經與投資者友好協商,決定終止股票定向發行。
盡管有13家保險中介公司陸續從新三板“離場”,但依然有保險機構認可掛牌新三板的價值。例如,錦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錦泰保險”)董事長鄧明湘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近幾年新三板對公司的融資作用沒能體現,但嚴格的信息披露對規范公司運營、提升治理水平很有幫助,且該公司的目標是進行IPO,其在新三板的經歷對其推進IPO也很有幫助。
從“撤離”新三板的保險機構來看,多數脫離了公眾視野,也有的在積極謀劃A股IPO。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目前有IPO計劃的保險機構為數不少,但分析人士認為,保險行業集中度高,已上市保險公司的業務在行業占比很高,但股價表現較為平淡,受這些因素影響,其他保險機構要實現IPO難度不小。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