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把握新三板改革職能定位
隨著新三板精選層的推進,市場上有關新三板改革的誤讀多了起來,有觀點認為新三板是滬深市場的“預備板”,也有聲音指出首批精選層企業質地一般。實際上,新三板是獨立市場,在對精選層企業進行價值判斷時,不應簡單比較上市公司部分指標,應該從多元視角看待其成長空間及投資價值。
市場上對新三板的定位多有討論,其實在2020年3月1日正式實施的新《證券法》就有定論,它將新三板全面納入,作為“國務院批準的其他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新三板與證券交易所具有實質相同的功能和法律地位,是場內市場、公開市場和集中市場。
同時,新三板是資本市場服務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的主要平臺,是獨立市場,與滬深交易所是錯位發展的關系。轉板上市機制暢通了多層次資本市場有機聯系,但新三板并不是滬深市場的“預備板”。
自去年10月份新三板全面深化改革以來,發行融資、分層規則、精選層制度等關鍵規則的推進,市場給予了正面回應,主要功能指標回升,積極效應逐步顯現,融資功能提升,融資成本改善;市場結構優化,公司治理基礎進一步夯實;交易定價功能提升,二級市場運行質量改善。截至目前,全國股轉公司共受理70家企業,其中32家獲得核準并陸續啟動公開發行,如果公開發行按計劃推進,預計精選層將于本月底正式組建,首批企業屆時正式亮相,從近期多家擬掛牌精選層企業的公開發行情況來看,投資者參與熱情高,為精選層的穩步推出奠定良好的市場基礎。
但不同于上市公司,部分精選層企業的質地并不突出,比如,有些企業存在大客戶依賴,主要原因是其處在細分領域,是下游知名企業的長期穩定供應商;有些企業從單個經營數據指標上看經營業績并不突出,但公司主要客戶穩定,且逐年加大研發投入,未來成長空間較大。
因此,在對精選層企業進行價值判斷時,應關注到新三板企業或存在中小企業發展階段的規律性問題,不應簡單比較上市公司部分指標,需從多元視角看待其成長空間及投資價值,理性對待新三板企業,多一些包容,多一些理解。
可以預期,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新三板市場將向著更加高效、更有韌性的方向邁出重要步伐,中小企業在新三板的成長路徑也將更加清晰,市場生態將得到有效恢復,市場各方在新三板的獲得感將顯著增加。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