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搶錢大狂歡
“過去人們總說IPO就是圈錢,但現在,我覺得用搶錢更合適,因為錢實在是太多了。”一位創業者感慨。
在他說完這句話的第二天,A股瘋狂了。7月6日,上證指數大漲5.71%,創下近五年最大單日漲幅,A股資金成交量超過1.6萬億元,百股漲停。
空氣中四處彌漫著金錢的味道。那些在疫情期間深居簡出、謹慎出手的投資人,突然變得活躍起來。他們翻出已經落灰的被投項目名單,打電話給創始人:“要不今年搞個IPO?”
IPO真的是太火了。
一位投行人士對燃財經說,現在是IPO的好時機,“高估值,賣得高,我們都是勸客戶趕緊上。”
跟很多人的認知相反,疫情并沒有澆滅中國企業上市的熱情,也沒有引發IPO大撤退,相反,中國企業的IPO正在井噴。
根據wind數據,截止2020年6月底,短短半年時間,中資企業IPO的數量已經達到174起,遠遠高出2019年同期的118起,這還是在一季度遭遇疫情的前提下。
IPO募資金額也創了新高。上半年,中國企業在全球二級市場IPO募資2355億元,而去年同期只有1038億元,規模已經翻倍了。
錢真的是太多了。中國的企業們,正在想盡辦法上市。美股、港股、A股,哪里能容納他們,他們就去哪里。集團公司分拆子公司上市、中概股回歸港股二次上市、港股公司回歸A股再上市……
一場史無前例的IPO搶錢大狂歡,正在瘋狂上演。
上市
今年5月,投資人沈博本來準備找個小城給自己放個假,但是兩個爆炸性的行業大消息,讓他決定臨時取消這個計劃。
一是高瓴資本啟動130億美元的新基金募資,其中近100億美元將投入并購,剩下的30億美元投入風險投資。當時整個創投市場很沉寂,出錢的LP都捂緊了錢袋子,市場很缺錢。130億美元的超大額支票,讓沈博感到震驚。
緊接著,高瓴過去重倉投資過的京東,突然被曝出要在港股二次上市,計劃募資超過34億美元。
沒過幾天,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網易跳出來,說也要在港股二次上市,而且截胡京東,趕在京東之前搶先一步掛牌港交所。
形勢有變。“這是搶錢啊!”沈博說。
某國際投行人士趙義川發現,國內疫情最嚴重的一季度,大大小小的IPO雖然沒有暫停,但算不上熱鬧,到了二季度,仿佛是一夜之間,整個市場的情緒就起來了,都嚷嚷著要去上市。
這帶動券商和投行也開始忙碌起來,但“承銷費都好低,因為大公司都有很大壓價能力”。項目都在搶時間,他們要趕在七八月份的IPO淡季來臨之前,開足馬力上市。
根據Wind數據,2020年上半年,中資企業IPO上市174起,其中一季度83起,二季度91起。而在去年同期,這兩個數字分別是58起和60起。
跟2018年那波中國互聯網公司集體赴海外上市不同,這一波集體上市,A股成了主場。
上半年174個IPO項目中,118個是在A股,剩下的56個分散在港股和美股。港股和美股的IPO數量跟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只增加了6個項目,但A股同比新增了52個。
118個在A股上市的項目還不是全部。截至7月3日,A股IPO正在排隊的項目就有734個。
將A股拆開來看,科創板成了主角。上半年這118個A股IPO項目中,有46個是在科創板上市,占比近四成。
注冊制實行后,政府、投資客、企業家們,都在想盡辦法把企業推上市。在中國資本市場漫長的歷史中,從來沒有一個時期,像現在有如此寬松的IPO門檻。過去那些因為滿足不了A股上市條件,不得不遠走海外的科技企業,開始將目光放回國內。
沈博在2016年參與了一個互聯網項目的A輪融資,去年完成了C輪,原計劃是將凈利潤做到5個億就考慮在港股上市,今年受疫情影響,凈利潤估計在1.5-2億元,但現在他們已經啟動了IPO,目標A股。
一支規模不到10億元的人民幣基金,目前正在推動被投的5個項目在A股IPO,其中一個已經在證監會披露了材料。這個進度在過去是“前所未有的”。
上市的靈活度同樣前所未有。二次上市、分拆上市、借殼上市,十八般武藝全部上場。
繼去年底阿里巴巴在港股二次上市之后,中概股網易和京東已經陸續登陸港交所,另外,攜程、百度、拼多多等公司也傳出過要在港股二次上市的消息。
沈博注意到,一些公司正在分拆資產,將部分資產打包上市。比如一些房產類企業,將旗下物業、景觀、家居等業務分拆,包裝成獨立項目去IPO,一些生物健康和大型互聯網企業,也開始陸續剝離優質資產上市。
數據顯示,上半年向港交所申請IPO的企業中,有13家是從房企業務板塊中分拆而來。如綠城中國旗下從事代建業務的綠城管理、雅居樂旗下負責景觀和家居服務的雅城集團。
京東旗下的達達集團,已經在6月初登陸納斯達克,京東數科也已經簽署上市輔導協議,計劃今年在科創板上市。
“潮水來了,裸泳也應該下場試一把。”沈博說。
搶錢
一位過去以保守著稱的投資人,在6月改變了以往的投資風格,他開始“勸被投項目趕緊IPO”,因為“高估值是IPO的好時機,賣得高”,而且市場現在“遍地黃金”。
疫情期間,美聯儲開啟無限印鈔機模式,大把大把向市場撒錢。隨后全球各國央行輪番上陣,開啟金融大放水時代。降準備金率、降再貼現利率、公開市場操作直接投放,不斷累積的效應就是市場其實不缺錢。
這些錢中的相當一部分,最后被證明流進了股市。
從7月6日到7月9日,滬深兩市成交額連續4日突破1.5萬億元,市場的資金活躍度極高,多項指標已經超過了2015年牛市的水平。
從股價來看,以今年3月的股價最低點計算,很多公司的股價實際上已經翻倍了。比如,美團、拼多多、嗶哩嗶哩的股價都翻了3倍。
這些錢并沒有流進一級市場,跟未上市企業沒有關系。
當前的中國資本市場,形成這樣一種涇渭分明、幾近割裂的局面——一級市場極度缺錢,二級市場錢多的沒處放。更直觀的現象是,創業公司缺錢,風險投資機構募不到錢,股市卻成交量暴增。
“房住不炒,部分資金流入房市后,就沒有其他好去處,流不到一級市場,只能進入股市了。”趙義川說。
大量資金流入股市,為企業IPO煽風點火,這造成的客觀效果就是,IPO幾乎等同于撿錢。
我們看如下這樣一組數據,就會知道為什么現在那么多企業,擠破了腦袋也要IPO。
今年上半年,中資企業在全球通過IPO募集的資金總額為2355億元,而在去年同期只有1038億元。再細化下,今年一季度IPO募資931億元(已經快趕上去年上半年),二季度飆升至1424億元。
1月,京滬高鐵在A股IPO,募集資金307億元;6月,京東和網易在港股市場IPO,分別募集資金275億元和221億元。要知道,2019年整個一季度,所有中資企業在全球范圍的IPO募資加起來,也只有385億元。這已經不能用“創記錄”來形容。
A股同樣在募資方面擔任了超級大金主。上半年2355億元的總募資額,其中有接近六成(1393億元)來自A股。
另外,中資企業在港股和美股的IPO募資額,在今年二季度出現井噴,均創下過去六個季度以來新高。
募資大爆發背后,是超額的投資回報在吸引。科創板國盾量子上市首日,盤中漲幅高達906%,觸發臨時停牌。另外,看看當今IPO新股打新的火爆行情,就能嗅到其中金錢的味道。申報新三板精選層的穎泰生物,在7月6日公布發行結果:網上有效申購倍數為663倍,網上申購凍結資金約1012億元。
“一個新三板打新,都能凍資1000億,這是個什么世界?哪來那么多錢啊?”一位投資人感慨。
資金在變得急躁。二級市場的火爆,一級市場的冷清,進一步把資本的天平倒向了股市這一邊。
趙義川分析,一級市場沒錢,尤其是人民幣基金,因為國內沒有成熟的長錢。現狀是,信托發一款6%-8%固定收益的產品,兩年期,隨隨便便幾個億就能募來。但是現在VC發一款年化12%-15%,但是要持有8-10年的產品,無合適投資人問津。
既然股市能在更短的時間帶來更高的回報,另外在一級市場又融資困難,投資人便有足夠的動力,推動那些被投項目去股市IPO融資。
“一面海水,一面火焰,既然能去二級市場融錢,我為什么要在一級市場坐冷板凳?”一位投資人說。
收割
一位此前從來沒有買過股票的上班族,在朋友的強力推薦下,開了證券交易賬戶,打算參與IPO打新,因為“打新穩賺不賠”。
打新,就是用資金參與新股申購,如果中簽的話,就買到了即將上市的股票。很多新股上市首日會出現暴漲,A股更是存在連續十幾個漲停板的紀錄。比如,在疫情最嚴重的2月份,良品鋪子在A股上市,收獲15個漲停板。
圈子里流傳著太多靠打新“一夜暴富”的故事,這刺激了一些投機客進場。
趙義川認為,很多機構去打新,就是想快速撈一筆就跑,“不然你還以為大家想當接盤俠,等股息分紅嗎?”
一些投機客的套路是:大范圍重倉打新,只要能中簽,掛牌首日大漲后就立馬平倉。在行情好的時候,打新的收益要遠遠超出長期持有的收益。在他們眼中,價值投資是個偽命題。
一位專注二級市場投資的投資人對燃財經說,京東港股二次上市前,他所在公司調集了一億美元,參與京東IPO前的認購和打新。當時他的邏輯是,618京東正式掛牌交易前是最好的入場時機,IPO則利空出盡,拋貨了結。
在投資機構和散戶韭菜的共同努力下,那些前幾年因為一級市場投資泡沫而催生的高估值公司,終于找到了新的承接地,大水漫灌讓它們再次浮出水面。
一位投行人士向燃財經分析,除了有放水預期,A股的很多板塊其實沒有邏輯。現在的政策是把水放到股市,支持直接融資。科創板放開以后,取消了IPO融資額和市盈率23倍的限制,非常利好中國的很多半導體公司和醫藥公司。雖然這些公司都沒有太多利潤,但它們能拿到大量的錢。
表面上看起來,這是一場多贏的游戲。一級市場拿不到錢的企業,IPO融到大量資金;過去被套的投資機構,終于通過IPO得以退出獲利;參與打新的投資機構和散戶,接下VC的接力棒,在上市首日大賺一筆;跑步進場的股民興致勃勃,股市大漲似乎所有人都在賺錢。
那么,誰在虧錢?
趙義川認為,在牛市初期,只要不是眼光太差,基本都是在賬面上能賺錢的。對于IPO打新,行情好的時候只要不破發,基本也能賺到錢。但到了牛市后期,以及IPO的項目數量達到一定級別,將產生嚴重的兩極分化,而且必然導致一個結果:20%的人賺走80%的人手里的錢。
沈博偏保守,他認為,現在科技股的估值太高了,如果泡沫破裂,市場信心會受到很大影響。
但在閘刀落下之前,資本市場的主旋律還是前進的號角。IPO將為橫盤十年的A股注入一劑強心針。對于企業而言,只要能IPO,就是成功了一小步,至于未來可能面臨的估值調整,那是以后的事情了。
“先掛上去了再說,管它呢?”一位投資人說。畢竟,真金白銀才是實實在在的。
*應受訪者要求,沈博、趙義川為化名。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