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禾原點費建江:科創板跟納斯達克之間隔了一個港交所
科創板開板一周年,在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史上,也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里程碑。
站在這個時間節點,澎湃新聞推出《登科一年:科創板開板一周年特別報道》,邀請資本市場頂級專家,一線金融機構負責人,上市公司負責人,回顧設立科創板試點注冊制一年來的得失,展望新起點上,科創板的改革前景。
本期刊出的,是澎湃新聞對元禾原點管理合伙人費建江的專訪。
“科創板最吸引我們的,就是它成了資本流動最順暢的平臺,打通了支持科技創新背后的資本鏈條,形成資本流動的閉環。”費建江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這樣表示。
談到對科創板的建議,費建江認為,科創板一要完善退市制度,二要重罰造假。費建江還表示,中概股的回歸,首選就是去科創板。這說明科創板制度體系設計對這些企業也有足夠吸引力,說明國內的資本市場在進步。
談到科創板和納斯達克的距離,費建江笑稱:“科創板跟納斯達克之間隔了一個港交所。”
費建江稱,科創板的上市門檻,比納斯達克、比香港還是要高很多,同時他還表示,“成熟的投資人體系,是科創板跟納斯達克最大的差距。”
蘇州工業園區元禾原點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元禾原點”)是蘇州元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元禾控股”)旗下風險投資機構,是市場化運作的專業化早期股權投資管理平臺。費建江也是元禾控股的創始人之一。
費建江持續關注半導體、通訊、互聯網、生物醫療服務等產業,從事創業投資20余年。旗下知名被投項目包括晶方科技(81.890, 3.23, 4.11%)(603005)、神州信息(15.290, -0.09, -0.59%)(000555)、亞盛醫藥(06855.HK)、基石藥業(02616.HK)、云從科技、寒武紀、天準科技(30.590, 0.28, 0.92%)(688003)等。
元禾控股投資企業中,已上市或過會科創板的企業共17家,分別是:江蘇北人(27.010, 0.22, 0.82%)、容百科技(36.090, 1.13, 3.23%)、優刻得(70.400, -0.50, -0.71%)、天準科技、瀾起科技(103.010, 1.33, 1.31%)、博瑞醫藥(60.300, -1.59, -2.57%)(維權)、山石網科(47.160, -0.06, -0.13%)、創鑫激光、敏芯微電子、寒武紀、奇安信、澤璟制藥(84.810, 1.40, 1.68%)、方邦電子、沃爾德(52.800, 0.40, 0.76%)、天智航、君實生物、神州細胞(80.120, 4.60, 6.09%)。其中,元禾原點科創板上市的被投企業包括江蘇北人(688218),天準科技(688003),以及6月23日剛剛科創板過會的AI芯片公司寒武紀。
以下是澎湃新聞記者與費建江對話實錄:
澎湃新聞: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試點注冊制的改革,對中國資本市場而言,有哪些意義?能解決A股市場的哪些痛點?
費建江:
我覺得科創板的開通對資本市場有特別多的意義。站在我的角度來看,可能最重要的意義就是,它打通了支持科技創新背后的資本鏈條,形成資本流動的閉環。
大家知道,資本是需要流動的,我們的投資人把錢給我們,然后我們把錢投到企業,企業成長了發展了,然后需要把投資的收益給我們,我們再還給我們的投資人,投資人再把這個錢給我們。這樣周而復始,一遍一遍地循環,資本才能放大,對產業才能起到推動的作用。如果資本沒有流動的話,這個循環其實就起不來。我覺得科創板的開通,讓我們整個環節打通了,流動性的循環也就起來了,這是我覺得對我們最大的意義。
之前A股的痛點我覺得有幾個:第一,上市門檻單一,這讓就上市門檻較高;第二,審核環節比較繁瑣,這就讓企業上市時間成本特別高。高門檻和上市時間成本高,就導致資本流動特別緩慢,從投資人的角度、從資本的角度來講,這是我們特別不愿意看到的現象。所以我覺得,科創板的開通就很好地解決了這幾個痛點。
澎湃新聞:科創板開市已近一年,如何評價開市至今的運行情況?科創板對你來說,最大的吸引力在哪兒?
費建江:
我覺得科創板運行一年的情況,用一個詞來說,是“欣喜”。科創板一年已經IPO了一百多家公司,這些公司市值已經接近2萬億。另外,科創板開通一年多,實現了很多突破:比如說有第一家紅籌公司上市,第一家同股不同權的公司上市,第一家沒有盈利的企業也實現了上市……這么多一系列的突破,給資本市場和我們的企業都帶來極大的希望。所以一年多的科創板運行情況,我覺得,基本上符合了我們大家當初對它的預期。
科創板對我們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它是一個我們資本退出和收益兌現的重要平臺和渠道。對資本來說最需要是流動,之前因為A股的痛點,資本的流動其實是很不順暢的。科創板的推出很好解決了資本流動的問題,我們元禾原點作為一個投資機構,科創板最吸引我們的,就是它成了資本流動最順暢的平臺,給整個資本的流動帶來了很大的方便。
澎湃新聞:現在科創板希望能進行深化改革,包括T+0、改革信息披露政策等,從創投機構的角度,你對科創板的深化改革有哪些建議?
費建江:
幾點建議。
第一,希望科創板完善退市制度。
一個資本市場有進有出,我們覺得才是正常的資本市場。有句話叫流水不腐,就是資本市場一定要是流動的,這個流動包括資本的流動,也包括了上市公司的流動,要有進有出,好的留在里面,壞的清理出去,這樣的話,資本市場里好公司的價值才能真正體現出來。我們覺得說,科創板退市制度這塊要很好的完善起來,讓不好的公司堅決退市,這個我覺得是第一點。
第二,要重罰造假。
科創板效率的提高,是將中介機構和企業的誠信和自律作為很重要的基礎。有了企業和中介機構的自律誠信,證券市場的整體效率才會提高。
一個自律、誠信、規范的信息披露,才能給投資人帶來可以參考的投資價值的判斷。這所有的一切都基于信息披露的真實,真實的信息披露特別重要的一點就是誠信體系。一旦有人造假,對整個市場的打擊特別巨大,對整個資本市場的交易結構制度設計,包括對我們投資人信心的打擊都是極大的。
在國外,納斯達克對造假的懲罰特別嚴厲。但是國內過去的A股市場,企業造假所受到的處罰都是微乎其微,不傷及皮毛的。我希望,在未來,科創板制度建設或者改革里面,要把重罰造假作為一個制度設計進去。
澎湃新聞:最近中概股有一股回歸潮,你怎么看待這個趨勢?
費建江:
中概股回歸潮在這個時間點也是可以理解的。首先因為中美關系在這個階段比較緊張,所以造成了中國公司去美國上市有很多障礙。
另外,我們也看到,最近在美國上市的有些公司的造假行為,讓美國市場投資人對中概股的信心受到打擊。在這樣一個背景下,中國公司再要去美國IPO的時候,整個審核可能會更加嚴格,發行價格都會受到很大影響,美國資本市場的投資人對中概股的炒作或購買熱情也會受到極大影響,整個交易也會受到很大影響。考慮到這些問題之后,很多公司選擇回來IPO,我覺得也是基于當下時間節點的正確考量。
換一個角度來講,這也說明國內資本市場現在具備一定競爭力,并且
中概股的回歸,首選就是去科創板。為什么大家選擇上科創板?說明科創板制度體系設計對這些企業也有足夠吸引力,說明我們國內資本市場在進步。
美國的資本市場和環境對中國概念的股票沒有那么歡迎,同時國內資本市場也在成長,具備了跟國際接軌的資本市場制度體系,在這樣兩個因素刺激下,我覺得就是很多中概股回歸,是一個理所當然或者自然發生的情況。
澎湃新聞:創業公司在不同的資本市場選擇方面的邏輯有哪些?
費建江:
一般企業要去選擇資本市場,要去做IPO的時候,無非考量下面幾點因素:
第一
個就是上市可能性。這個上市可能性包括了上市門檻的高低和上市審核的繁瑣,要求提供的交易文件多少。
第二
個,我們要去考量的是上市的流動性,上市之后資本市場活躍的程度會怎么樣。
第三
點,我們要考量的是上市的收益程度,也就是資本市場對我們這類公司的估值水平怎么樣。比如說原來我們很多互聯網公司都會去納斯達克上市,因為納斯達克對很多互聯網公司估值相對高一點。比如說有一些相對偏傳統的行業,有一定收入利潤的公司會選擇在國內IPO,因為內地資本市場的PE值其實比港股、美股高。
第四
點,企業要考量的就是上市成本,因為我們要去IPO的時候一定要花成本,不同的資本市場上市成本其實不一樣。
從上市公司的角度來講,一般會綜合考量這四個點,然后選擇合適的資本市場去IPO。
澎湃新聞:科創板從設立之初就被冠以“中國版納斯達克”的期待,站在當下時點看,科創板距離納斯達克還有多大的距離?從資本層面、制度層面,還有哪些改善的空間?
費建江:
如果說中國科創板跟納斯達克之間的距離,用一句話開玩笑的話說,
科創板跟納斯達克之間隔了一個港交所
。我們可以看到,資本市場的制度體系的傳遞,基本上是這樣一個鏈條,就是從納斯達克傳遞到港交所,再傳遞到內地。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允許沒有盈利的生物醫藥企業上市,最早是在美國納斯達克開放的。我們中國第一批未盈利的生物醫藥的公司上市,包括2017年百濟神州去納斯達克IPO。后香港的資本市場開放了規則,專門針對沒有盈利的生物醫藥研發企業去IPO。所以我們看到現在有一批內地生物醫藥公司去香港IPO。今年,科創板制度體系設計也允許未盈利的公司在科創板上市。所以我們看到了澤璟制藥作為第一家沒有盈利的生物醫藥研發企業在科創板上市。它就是這樣一個路徑和環節。
如果現在同時比較這幾個市場來看,
科創板的上市門檻,其實比納斯達克,比香港還是要高很多。
另外我們也可以看到,雖然科創板上市的審核跟原來的審核制已經有了很大的改進和效率提高,但是整個審核的要求,如果跟香港和跟納斯達克比起來,我們還是要比它們嚴格,要求的提交的材料還是更多。
我覺得,科創板在制度體系、交易結構、上市門檻、監管等方面還有很多路要走,但是最關鍵的一點,也是我覺得,
科創板跟納斯達克最大的差異,最需要長時間去學習和跟進的,是我們市場里面的投資人還不夠成熟。
納斯達克是一個成熟的資本市場,成熟的資本市場包括IPO企業的成熟,包括交易制度體系的成熟,包括投資人的成熟,但是科創板為什么現在還要有一定的門檻?比如對沒有盈利的生物醫藥企業的上市,監管層還是一個相對謹慎的態度?核心的原因就是我們這個資本市場里的投資人還不夠成熟,對很多企業還沒有形成自己的認知能力。在這樣的情況下,從監管層的角度來講,可能就要做很多去防范風險,把這些門檻提高,讓盡可能好的公司在這里,讓投資人判斷的時候相對簡單一點。
成熟的投資人體系,可能是科創板跟納斯達克最大的差距,
也是需要我們最長時間才能培養和追趕上去的點
。
澎湃新聞:如何看科創板和創業板之間同步推進的注冊制改革?兩者是否會形成競爭關系?你認為應該如何處理這種關系?
費建江:
創業板推出注冊制,從資本市場來講,我覺得肯定是一個利好,就是讓資本市場的形態更加豐富,對企業來講選擇也更加多面。
我覺得這種競爭是本來就存在的,而且是無處不在的。舉個簡單例子,原來深交所和上交所,客觀上就有一些競爭;原來的創業板和主板,本身也存在某種程度上的競爭。就算創業板不推出注冊制,科創板本身也面臨著香港交易所的競爭,也面臨著納斯達克的競爭。所以資本市場這樣的競爭其實是先天就存在的事情。
創業板推出了注冊制,我個人覺得這種競爭更多是一個良性競爭,站在大的完善資本市場的角度來講,這是好的事情。特別是讓我們投資機構、讓我們的被投資企業擁有更多選擇。而且兩個市場之間的相互競爭,某種程度上可以促進兩個市場之間的制度設計,交易設計,讓兩個市場可以良性發展和共同進步。
澎湃新聞:當前的經濟環境,是否會加速創投行業的洗牌,對科技領域的投資有哪些挑戰和機遇?
費建江
:
創投行業一定會加速洗牌。
前段時間,我們已經看到了一個數據,過去10個月左右的時間,在中基協注銷的管理人大概有一千家,從去年我們在說資本寒冬開始的時候,行業就已經開始洗牌了。中國這么多的管理人,參差不齊,良莠不齊,一定是需要把很多人洗出去的。疫情成為壓死投資機構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最后一根稻草就會加速我們這個行業的洗牌,我覺得這是我們可以肯定的,而且是肯定可以看到的行業趨勢。
在目前的環境下面,我們能看到或者大家比較清晰認識到的,有兩個行業機會應該比較大,
第一個就是醫療行業。
從2017年開始,醫療行業在投資機構的投資領域里面,熱度就開始起來了。但是今年疫情的發生,為投資醫療的熱度又添了一把火。疫情讓大家更加認識到健康的需要,更加讓大家意識到醫療在我們生活中重要的位置,所以醫療行業的投資熱度,我覺得會持續熱下去,投資機構持續熱在這個領域里面,對很多企業或者很多創業者說,就是很好的機會。
第二
點就是,我們在很多行業是被美國卡著脖子的,所以在大貿易背景下,
被卡脖子的這些行業,就是給我們的創業者創業的機會
。最近很多投資機構,包括我們自己,都在看一些關鍵的材料、關鍵的芯片、關鍵的行業里,國產替代的機會。原來這些公司在成熟的國際分工里面,可能成長起來的機會很小,但是因為現在國外整個供應體系沒有了,我們必須在國內培養自己的供應體系,這個時候對這些公司、對創業者來講,可能是特別好的機會,而且這些機會會快速的帶來成長。
澎湃新聞:在這種不確定性的經濟環境下,企業家和投資人應該如何行動?
費建江:
當前環境下,大家都覺得面臨了比較大的不確定性。但在我看來,我們把整個時間周期拉長,短期的不確定性拉長一個時間周期后,其實就是確定性。這個世界上,最確定的東西其實就是不確定。所以你如果把所有行業周期拉長,就可以看清很多事情。
對企業家來說,我覺得要做的還是要看準自己的方向,把握好自己的節奏,埋頭苦干。
對投資機構,特別是對我們早期投資機構來說,我們很多時候的投資不是基于某一個時間點,不是基于一年兩年去做投資的,我們更多是基于五年和十年的趨勢去做投資。在這個時候,眼前時間點不確定性的的特殊階段,或者階段性的環境變化,對我們短期的影響其實不大。所以對投資機構來說,我們還是堅持自己原有的投資策略和方向,但我們要做的一件事情是,把握好我們的節奏。看準自己的方向,把握好節奏的情況下,該出手時就出手,這就是我的想法。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