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關IPO的郎酒:曾解聘數百名校招生、陷國資流失疑云
郎酒近20年間從虧損企業一路發展為營收上百億的行業巨頭,備受矚目的除了獨特的市場攻勢和營銷理念,還有那些備受詬病的往事。
借著貴州茅臺、五糧液集團股價創出歷史新高的熱度,川酒六朵金花之一的郎酒股份加快了上市進程。
6月5日,證監會網站發布四川郎酒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這也意味著郎酒上市進入沖刺階段。
嚴謹點來說,這其實已經是郎酒第三次沖刺IPO了。早在2007年,郎酒就傳出有上市計劃,但受郎酒企業規模、經營業績以及經營狀況等因素的影響,最后認為并非最佳上市時機,暫停了上市計劃;2009年8月,郎酒集團再次恢復上市計劃,并且被四川省金融辦列入2009年四川省重點上市培育第一批企業名單,但次年上市計劃再度終止,不了了之。
招股書顯示,根據計劃郎酒股份希望在深交所上市,并計劃發行不超過7000萬股人民幣普通股,發行前實際控制人汪俊林合計持股76.7%,所募資金主要用于擴大白酒產能等項目。
作為中國白酒行業的新生力量,郎酒近20年間從虧損企業一路發展為營收上百億的行業巨頭,備受矚目的除了獨特的市場攻勢和營銷理念,還有那些備受詬病的往事。
解聘數百大學應屆生遭質疑
2013年5月底,鄭州大學的學生發微博稱,作為郎酒2013屆校招生,他們一批20個人在等待了6月后被告知解約。同解聘的還有云南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工商大學、安徽大學、西南財經、西南大學、西北大學、海南大學等學校。當時,南昌大學便將郎酒納入了招聘黑名單。
從2012年開始,郎酒集團在白酒行業率先刮起一陣‘人才計劃’旋風,自稱先后引進了2000余名重點本科以上的大學畢業生。
但2013年6月,這股人才旋風戛然而止,多名應屆大學畢業生在簽署三方協議6個月后,得到的只是一紙解聘協議和每人3000元的違約金。
半年的等待,等來的卻是解約函。最令學生們憤怒的是,這么長的時間里,他們每個人都曾致電或拜訪過郎酒集團,詢問過實習、檔案等各種問題。還有人擔心白酒行業不景氣,打聽過郎酒集團的裁員計劃。期間,公司從未有過解聘的兆頭。
直到臨近畢業,郎酒卻給了他們重重一擊。為什么郎酒不早些通知學生們?學生又如何維護自己的權利呢?
多所學校采取的策略是一面安撫學生,想辦法為學生創造機會,一面與郎酒談判,還有的高校已經把郎酒集團列入招聘黑名單。
而處在風口浪尖的郎酒集團一直沒有對公眾表態。據悉,有郎酒集團的工作人員在告知大學生解聘原因時表示,主要是由于行業不景氣所致。
紅網評論指出,此事涉國內多所大學逾200名應屆生。這么多大學生被郎酒故意玩弄,企業不覺得這是決策中的重大失誤,卻想以每人3000元違約補償金來私了。對于這樣不講誠實守信原則的四川古藺郎酒銷售有限公司,大學生們應當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權益,要讓郎酒從醉夢中醒來,要讓郎酒懂得什么是法律的權威性,作為企業應當如何敬畏法律法規。
解聘大學生風波過后沒多久,2014年郎酒又爆出“千人罷工”事件。
2014年6月16日,郎酒集團位于四川古藺二郎鎮生產總部近千名員工罷工,工人拉著橫幅聲討郎酒集團對工人的不公平待遇,據稱此事件與工資待遇有關。
據報道,在管理層的調停下,郎酒集團連夜達成優化薪酬方案,同意維持釀造工人勞動生產定額不變前提下,人均月工資上調400元,涉及人數2500余人。
與經銷商翻臉
郎酒曾是業界學習的樣板,它的快速崛起被視為“一個業內奇跡的典范”。但為了達到增長目標推出的營收措施,卻讓郎酒與經銷商的關系越來越緊張。
業內分析指出,郎酒在高速發展階段一意追求企業效益,渠道結構出現了嚴重失衡,讓經銷商群體背負了巨大的“庫存”壓力。
為了實現營收100億目標,郎酒針對渠道下沉在2010年提出“金字塔計劃”,即將郎酒建設到全國每一個縣。根據這一計劃,到2015年,郎酒的生產人員將達到1萬人,銷售人員達到5000人,要求每個縣都要有1~2名郎酒的銷售人員。
2012年5月末,郎酒集團董事長汪俊林公開表示,到2015年郎酒將實現200億元的業績目標。
盡管2012年郎酒銷售收入高達110億,同比增長10%,但市場存在大量存貨。資料顯示,當年郎酒集團總庫存高達65.9億元,成品庫存超過57.7億元。有業界人士透露,郎酒集團前幾年的快速擴張,將存貨壓力轉移到了經銷商方面。
而據鄰近成都市某郊縣市場的代理商透露,從2011年開始,郎酒就出現了嚴重的躥貨現象,再加上,上級經銷商不斷壓貨,導致庫存增加,利潤下滑,市場難以拓展,“基本就沒賺到錢”。
郎酒推行渠道下沉導致同區域不同級經銷商之間為出貨、減少庫存,通過團購給回扣等方式變相壓價,這讓下游經銷商深感郎酒在經歷高速成長后,群狼混戰格局下的苦日子已經到來。
據媒體報道,有經銷商表示,郎酒往往通過大區總經理,實行以大區、辦事處、城市經理和事業部、大區品牌經理、城市品牌專員的雙規制運行,讓省級的任務不斷往市級壓,市級的往縣級壓,而在同一個級層又有郎酒的若干個品牌存在,這種看似群狼共進的戰術實際是以經銷商的巨大庫存和風險作為代價的,部分縣級經銷商因為終端合同扣款、壓款等因素資金鏈已經開始緊繃,而躥貨、降價等則將其逼上絕路。
2013年,郎酒與其最大經銷商1919連鎖“鬧掰”。郎酒在其官網中貼出公告稱,公司已經于2012年12月11日與四川壹玖壹玖企業管理連鎖有限公司終止合作。
業界認為,郎酒與經銷商翻臉的背后,實則是渠道與廠商話語權的爭奪。1919連鎖售價太低,可能損害了郎酒其他經銷商的利益,郎酒也面臨了很大的壓力。
實控人曾陷“協助調查”傳聞
從郎酒發展的近20年中可以看出,2012年到2013年是一個明顯的分水嶺。
在2012年5月,汪俊林向外界宣布了郎酒到2015年實現200億營收的目標后,當年郎酒集團營收近120億。但到了2013年郎酒營收就大幅下跌至82億。
公開報道顯示,郎酒在2013年業績遭遇滑坡,一方面與當時白酒市場疲軟有關,另一方面是兩次傳出汪俊林被“協助調查”,使郎酒的市場信心遭受重大打擊,企業處境艱難。
2012年12月初,四川省委原副書記李春城落馬后,就曾傳出汪俊林被帶走協助調查。但12月6日這一消息被汪俊林否認,其主動向媒體表示,自己一切正常。
但自2012年12月13日起,汪俊林的手機便處于關機狀態,關于汪俊林在京接受協助調查的傳聞再次蔓延。
據經濟觀察報消息,汪俊林、汪俊剛兄弟旗下的成都萬華地產在成都雙流開發有麓山國際社區,是成都市著名的高檔別墅樓盤。有原四川省官員透露,時任成都市委書記李春城在該項目開發建設過程中提供了諸多便利。
而郎酒集團廠區所在地為四川省古藺縣。2002年3月,郎酒集團以經營不善、債臺高筑為由,以4.9億元價格整體轉讓給汪俊林旗下的瀘州市民營企業寶光藥業集團。
有記者查閱相關資料時顯示,郎酒的改制及2010年的商標轉讓均存在著政府力量的"身影"。
當時郎酒的總資產是17億元多、凈資產約6億元,寶光藥業總資產不到1億元、年銷售額僅5000萬元左右,而寶光藥業卻擊退中糧及劉氏兄弟的希望系成功入主郎酒。有知情人士稱,當年汪俊林收購郎酒屬于"蛇吞象"。
國資流失疑云
郎酒股份的招股書顯示,作為備受關注的川酒“六朵金花”之一,郎酒股份連續三年增長良好,2019年完成收入83.48億元和24.44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約12%和237%。
應該說,在郎酒品牌的發展壯大中,實際控制人汪俊林功不可沒。郎酒在他的帶領下,從2001年的虧損2個億,到現在年賺20多億利潤,汪俊林發揮了無可替代的關鍵性作用。業內人士評價稱,郎酒的高速發展、階段性勝利和登頂百億,都有著汪俊林明顯的個人軌跡。
由汪俊林一手操刀的“事業部 辦事處”營銷模式,讓郎酒的“群狼戰術”發揮得淋漓盡致,郎酒的版圖由此得以在全國不斷擴張。
但伴隨著郎酒的做大做強,“國資流失”的質疑始終存在。
資料顯示,始于1903年的郎酒,因為陷入巨額虧損,于2001年被瀘州市政府改制,交由汪俊林經營。
瀘州市政府對郎酒進行改制時,并未將商標一并給予郎酒集團董事長汪俊林,也就是郎酒集團與郎酒的商標并未有機統一。
據報道,目前郎牌商標仍由瀘州市古藺縣國有資產投資經營公司下屬的國有獨資公司久盛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持有。但在2010年,汪俊林控股了久盛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郎”“紅花郎”等商標轉讓給古藺縣久盛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時采用的是直接劃轉的方式,古藺縣久盛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支付的價款為零。
在媒體報道中,“百億郎酒商標由公轉私”的質疑由此而生:第一,在汪俊林入主郎酒集團的近10年時間里,有沒有向古藺縣國有資產經營部門支付商標使用權費。如果沒有支付,是否意味著國有資產的流失?第二,在2010年汪俊林控股久盛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并將郎酒商標“自然”轉到自己名下,是否符合國有資產轉讓的相關規定,有沒有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