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微電轉道科創板 二度IPO的變與不變
近日,常州銀河世紀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銀河微電”)上市申請獲上交所受理,正式沖刺科創板上市。
銀河微電主營半導體分立器件研發、生產和銷售,但其近年來經營業績卻不甚理想。
數據顯示,2017年-2019年,銀河微電分別實現營業收入6.12億元、5.85億元和5.28億元,逐年下滑。2018年實現歸母凈利潤同比微增至5588.01萬元,而2019年則下滑5.65%至5272.45萬元。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銀河微電去年的營收尚不敵其前次申請IPO時。
2017年6月6日,銀河微電向創業板報送招股書申報稿,當時其2016年實現的營收為5.46億元,高于如今2019年營收。不過在這種情況下,銀河微電2019年實現的歸母凈利潤卻高于2016年(4609.67萬元)。
對此,銀河微電方面表示,在行業整體景氣度不高的情況下,同行業上市公司普遍采取促進銷售增長、擴大市場占有率的經營策略,而銀河微電由于資金實力弱于上市公司,在面臨不利的外部環境時采取穩健經營策略,主動放棄部分毛利率較低的產品訂單,因此毛利率變動趨勢與除蘇州固锝以外的其他同行業上市公司不一致。
事實上,毛利率相較同行較低,也是銀河微電前次沖刺創業板“失利”時焦點問題之一。
2018年12月4日,證監會發審委否決銀河微電創業板上市時,曾要求銀河微電說明毛利率持續低于行業平均水平,且增幅遠小于同行業平均水平的原因。
從申報科創板上市招股書來看,銀河微電該問題已解決。
2017年-2019年,銀河微電毛利率分別為26.61%、26.79%和27.79%,而行業平均水平為24.19%、26.69%和24.38%。不過可比公司選擇上,已剔除毛利率較高的捷捷微電,新增華潤微。
此外,銀河微電的歷史沿革問題也被市場認為是前次被否的重要原因。
資料顯示,銀河微電控股股東為恒星國際,實際控制人為楊森茂,2016年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而其資產大部分都來自于原港股上市公司銀河控股(如今名為瑞風新能源,00527.HK)。
2010年9月,銀河有限(銀河微電前身)從香港上市主體中分離出來,而其他資產直到2013年才開始剝離并“曲線”注入銀河有限。
2013年4月,CHHL與中國瑞風達成股份轉讓協議,2.2億港元收購后者持有的Sun Light 100%股份,而Sun Light全資持有銀河電器、銀河半導體、銀河寰宇以及銀河電裝。
2013年10月,銀河電器從Sun Light下屬公司手中收購了銀河寰宇100%股權,并在當年11月帶著銀河寰宇一起被“賣給”銀河有限;1個月后,銀河電器還收購了銀河電裝、銀河半導體的經營性資產。
江蘇一位資深券商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分析認為:“銀河微電的操作是比較奇怪,時隔三年才收購剩余的資產,而且不直接和瑞風交易,卻通過‘中間商’收購,‘中間商’CHHL和銀河微電是什么關系,CHHL剩余未出售資產如何處置,交易價格是否公允等問題都需要銀河微電做出適當的說明。”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