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沖擊精選層換券商 掛牌企業被索“分手費”
隨著新三板精選層發行上市的政策推進,不少企業為沖擊精選層轉而尋求更有承銷保薦能力的券商,其中產生的天價“分手費”也引來爭議。業內人士認為,這實際上是券商和企業圍繞精選層上市的預期收益進行激烈博弈,背后也體現了當前新三板業務生態的變化。
與此同時,為爭取更多優質的精選層項目,不少券商再次打起“價格戰”。券商人士認為,目前針對擬精選層企業定價體系尚不成熟,“價格戰”競爭實際不可持續,也會受到監管的約束,最終比拼的還是券商的綜合實力。
掛牌企業被索“分手費”
近期,新三板市場不少掛牌公司為沖擊精選層而選擇更換主辦券商,在此過程中出現了券商向企業索要“分手費”的情形,費用從幾十萬到百萬不等,更有企業因變更券商而不得不拖欠后一家督導費。
有頭部券商投行相關負責人表示,掛牌公司更換主辦券商,對于此前孵化和輔導企業的券商而言,利益是受損的。“此前券商在輔導新三板掛牌企業,輔導費用往往不高,目的是為了孵化新三板企業項目,尤其是精選層預期強化之后,券商也希望通過將企業送上精選層,獲得更高的收益。這種收益預期打破,就存在了利益的博弈。”
該人士認為,所謂“分手費”,其實就是掛牌企業向原主辦券商支付一定數額的解約金或者補償費用。很多企業出于長遠利益的訴求以及博取沖擊精選層的預期,想要更換主辦券商,要求解除原有督導協議。但這種現象如果變得頻繁,三板市場的常規生態也會被破壞,所以,如何友好“分手”,最終還是要雙方本著自愿、協商的態度進行。
華東一頭部券商投行人士稱,掛牌公司更換主辦券商時要付“分手費”算是行業潛規則之一了。原券商干的督導業務都是體力活,一年下來也就十幾萬塊錢,但精選層一個項目可以拿幾百萬,利潤更豐厚。券商爭奪新三板項目時,很大程度上也是謀求企業壯大后登陸精選層的高額收益,若企業提出更換券商,券商這部分收益就打水漂了,于是部分券商向企業索要“分手費”。
該人士說,“很多小券商為了避開和大券商直接競爭在新三板布局了很多項目,新三板改革一來他們好不容易以為自己熬出頭了,結果公司又要換大券商來做之后的業務,這其實對小券商也不太公平。某大型券商的精選層項目中,有一半都是從小券商的手里接過來的,感覺小券商真的很難。”
華東一家大型券商的投行人士說,掛牌公司和券商之間實際上是雙向選擇,對于券商而言,督導的過程比較漫長,且結果未知,但如果在精選層項目有進展之下,公司臨時想要變更主辦券商,相當于提前終止合同,付一些“分手費”也是可以理解的,具體金額并沒有一定的標準。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天價“分手費”會擾亂行業正常生態。
北京南山投資創始人周運南表示,券商索要巨額“分手費”不利于掛牌企業及時選擇更適合自己的保薦券商,將阻礙企業的順利發展。“如果任由機構隨便開價,那可能會成為壓死企業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這樣的潛規則盛行,最終會傷害到掛牌企業,對即將活躍起來的新三板市場發展也非常不利,建議股轉公司能夠出臺相關政策或措施制止這類行為。”
“這類分手費的運作存在一定灰色地帶,券商不能濫用這一慣例來破壞行業生態,開出天價‘分手費’的行為也應該受到譴責。與其在‘分手費’上動歪心思,倒不如努力提升保薦能力,通過專業能力增強客戶黏性。”上述華東大型券商投行人士補充道。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掛牌企業的主辦券商正在從小券商向大券商切換。據了解,目前申萬宏源(06806)和中信建投承接精選層“小IPO項目”的數量最多,這也意味著精選層企業的資源正在逐步向大型券商靠攏。
華南某中型券商新三板業務相關人士表示,隨著精選層預期的逐步落地,部分準精選層項目的企業競爭激烈,曾經放棄新三板業務條線的大型券商又重新開始加大布局,不少企業出于品牌效應的考慮,會選擇更換主辦券商,不少承接券商均為大型券商。“過去新三板市場低迷之際,仍然長期布局的機構多數為中小型券商,他們主要依靠深耕新三板業務來賺取部分督導費用以及孵化企業,但今年深改落地后,這樣的生態正在發生明顯改變,頭部券商機構更有實力承接,投行業務競爭也更加激烈,這讓一些原本深耕新三板的中小機構反而被擠出市場。”
“價格戰”硝煙再起
實際上,變更券商潮出現,意味著越來越多券商加入對精選層項目的競爭,“價格戰”硝煙再起。據悉,部分券商為留住企業資源打出“地板價”承銷費率,幾乎讓渡所有利潤,反映了當前精選層項目收益模式仍未清晰。
某頭部券商投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于新三板,此前一直采取的是保底收費模式,這是因為很多券商并不完全期待新三板企業能夠在市場上完成更好的融資,僅僅只是提供持續督導的服務,并收取一定的費用。“精選層發行上市預期強化之后,這類收費模式還會發生明顯的改變,收費標準肯定會水漲船高,尤其是頭部券商平臺優勢和投行能力相對較強,能夠幫助掛牌企業順利發行融資,后續也會根據融資規模給出一個高出當前市場價的水平。目前新三板項目,基本承銷費率都在7%或8%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爭搶新三板資源,有券商已經將精選層的承銷費率打到了5%的“地板價”水平。
華南某中型券商新三板業務相關人士表示,一些券商為了囤積新三板尤其是擬精選層的儲備資源,會采取低價競爭的方式。“對于優質的擬精選層項目,券商機構的價格競爭非常激烈,承做費用甚至低于100萬元,而且標準還在不斷拉低,很多券商還報出了不切實際的價格,基本沒有任何盈利空間。”但是,承接精選層項目最終考驗的還是券商綜合實力,不論是掛牌承攬還是交易等環節,打價格戰都不可持續。券商能做的,只有拼品牌、拼綜合業務能力、拼資金實力,而客戶以合理的價格買質量、買品牌,這才是新三板市場良性發展的常態。
據了解,目前券商投行在承銷保薦費用的收取上并不統一,報價差距比較大,從幾百萬元到上千萬元都有。有券商人士認為,承銷保薦費還是需要維持基本的市場價格。
“有些券商會收取較高的承銷保薦費,這是因為新三板掛牌企業,尤其是精選層的申報工作,保薦業務并不比A股IPO企業簡單,很多券商保薦人也要承擔保薦中介責任,這里面也有風險,所以,券商會根據企業的質地和具體情況給出合理的報價。”上述華南中型券商新三板業務負責人表示。
上海一家中小型券商投行部相關負責人認為,現在變更主辦券商無非幾種情況,一是掛牌公司推動精選層意愿強烈,但主辦券商在這方面的保薦能力欠缺,或保薦進度不達預期。還有一種情況是,現在各家券商對精選層企業的爭奪非常激烈,有些掛牌公司和一家券商終止輔導之后,轉身就和其他券商簽約,這種情況其實比較多,所以最后就是拼服務。
華北一中型券商人士認為,精選層保薦費的定價其實還不存在成熟的定價體系,前期盡職調查、報送材料等保薦輔導的收費和A股IPO項目差不多,兩三百萬左右,但對承銷費率有很多爭議。“有的券商覺得做精選層項目所花費的精力并沒比A股項目小很多,但是由于精選層項目募資額相對較小,所以承銷費率理論上應該比A股項目更高點,不然不符合投入產出比。對于一些中型企業來說,千萬的保薦費頂上公司大半年的利潤了,為了上精選層可能整個公司大半年都白干了,會和券商壓價。”
華東一投行人士認為,好的項目大家都搶,費率肯定會低很多,但有的投行并不是特別重視精選層業務,全面采取超低價競爭的投行還是少數。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