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坤維:股市下跌,IPO難辭其咎
十年來,美股氣勢如虹,連創歷史新高,A股15年有一波強勁的走勢,但標桿指數上證綜指整體上不漲反跌,目前依然運行在3000點下方,市場對宏觀經濟的看法是韌性極好對世界經濟貢獻度不斷增加,緣何作為晴雨表的股市走出與宏觀經濟背離的走勢,成為世界最差的股市之一,很多投資者把A股熊市歸結于IPO,可市場也有很多不同的聲音,認為股市支持實體經濟是重要的工作,IPO不是市場熊市的主因,我個人認為離開A股特有的氛圍,以美國股市的觀點分析A股IPO 并不客觀,IPO本身不是股市下跌的原因,可是A股問題需要根據A股分析,IPO還真不能逃避股市調整的責任。
A股定位偏重融資誰也不能否認,主要表現為A股需要支持中小企業解決融資問題,IPO節奏一直成為市場的關注的焦點,股市沒有IPO就不叫股市這是正確的,需要常態化發行不能停停發發也是正確的,問題在于一個時期市場增量資金是一定的,不能無限制增加的,IPO節奏和融資規模如果得不到市場投資者廣泛的認可,投資者就會以腳投票,選擇拋售股票離場,增量資金不僅僅沒有,反而會不斷抽離存量資金,市場成交就會逐漸萎縮,兩市就會不斷陰跌,造成A股特有的牛短熊長,
A股偏重融資,IPO節奏和融資規模管理層也是力求平衡,多次強調或者澄清要保持股市穩定不會大規模IPO,最近也有媒體報道會根據市場情況保持平穩發行節奏,適當加大支持企業融資力度,但不搞大躍進式的集中核發批文,持續明確市場預期、維護市場穩定。這個“適當”實際上是一個變量,也沒有統一標準,就像常態化一樣,節奏存在較大的分歧,一周一家也是常態化,一周10家也是常態化,管理層訴求和投資者訴求存在一些分歧,投資者并不希望IPO 節奏太快,我個人認為一周3-4家較為合適,可是面對經濟下滑和IPO堰塞湖,市場也出現了一周8家左右的IPO,投資者擔憂心態難免出現,A股IPO和融資規模經常性位居世界資本市場前列。美股是一個開放市場,吸引全世界IPO和全世界資金前往上市和投資,IPO多一點很正常,A股雖然也是不斷開放,但開放力度遠不及美股,所以要與美股比IPO 并不客觀。
IPO本身并不是A股下跌的主因,A股定位于融資,IPO 衍生出來的問題遠比IPO本身更加的嚴重,A股定位于偏重融資,忽略投資者利益保護,基礎制度長期不完善,對市場違規違法懲治不到位,造成IPO財務造假信披不規范財務粉飾較為嚴重,為數不少的上市公司業績一年好兩年平三年就虧錢,投資者無法通過長期持股獲得公司發展的紅利,嚴重傷害了投資者的信心,投資者很多時候只能通過概念炒作獲得價差,可是中小投資者信息資金技術處于劣勢,成為市場大資金收割的對象,長期以來七虧二平一盈利,引發投資者強烈不滿,也就把心中怒火發泄到IPO身上,認為是IPO圈錢引發市場的下跌,觀點有點偏激不客觀,但也不無道理。
上市公司股價上漲最終決定于業績成長,面對業績下滑股價下挫,原始股東持股市值嚴重縮水,即使減持套現離場也成為一個雞肋,不能實現利潤最大化,另一方面,IPO過程存在財務造假財務粉飾,一些大股東和中介機構為了掩飾造假上市,逃避懲治,就開始資本運作,部分次新股資本運作越來越多,與IPO間隔時間越來越短,問題就徹底暴露,一些優質資產待價而沽,不愿降格以求,而熱門資產質地不佳,成長不好,一些大股東饑不擇食,就會陷入三高并購的怪圈,以極高的估值極高的溢價極高的業績承諾并購資產,市場誠信意識缺失,結果非但沒有帶來公司脫胎換骨的變化,而是買到了毒資產,成為上市公司的噩夢開始,業績承諾不達標設置并購資產也是財務問題纏身,商譽減值就成為一場噩夢,不少公司因為并購資產業績下滑,需要計提商譽減值,業績黑天鵝不斷閃現,一些公司從盈利到巨虧,股價出現閃崩,投資者虧損巨大,也只能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資本市場支持實體經濟并不錯,問題在于資本是逐利的,上市動機難免不純,不像管理層期待一樣利用資本市場做大做強,很多實際控制人和大股東IPO并不是為了做大主業發展公司,而是希望借助資本市場這個平臺,利用資產溢價實現成功退出,而A股制度設計是首發股份比例并不是特別高,出發點是好的,減少市場短期失血過多,但也留下了巨大隱患,那就是相當于數倍首發股份的限售股,限售股一旦解禁,很多股東按捺不住減持的沖動,就會紛紛減持股份,甚至是清倉大甩賣,A股最多的公告可能就是鋪天蓋地的減持公告,一方面是抽離市場大量資金,另一方面也引發市場巨大質疑,甚至挫傷投資者信心,限售股解禁沒有減持股價就先跌為敬,真的有大比例減持或者是清倉減持,股價連續跌停也不是沒有。
IPO 本身并不是問題,可是在A股,IPO 衍生出來的問題成對,部分投資者也就把股市下跌的怒火歸咎于IPO ,IPO 就是股市下跌的替罪羊。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