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過會率維持高位 須謹防產生負面效應
新股IPO過會率仍然維持在高位。統計數據顯示,不包括科創板,今年以來證監會發審委共審核41家企業的首發申請,除1家取消審核,1家被否決外,其余39家企業均獲得通過。這也意味著,今年新股IPO過會率高達95.12%。
近些年來,新股IPO過會率呈現出從高到低,又從低到高的過程。2016年過會率為90.6%;2017年受第十七屆發審委履職,證監會啟動“終身追責”機制的影響,在“審核從嚴”的背景下,當年四季度過會率大幅下降,導致全年過會率下滑至78%;2018年證監會發審委繼續奉行“審核從嚴”的理念,當年IPO過會率也創出10年來的新低,為55.78%;但從2019年一季度開始,過會企業明顯增多,去年IPO過會率(科創板除外)“反彈”至88.46%。
資本市場的三大基本功能為融資、資產定價以及優化市場資源配置,最終目的則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服務。客觀上講,通過資本市場進一步擴大直接融資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歷經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宏觀經濟在連續多年保持高增長的同時,也存在經濟轉型的基本訴求。僅僅依靠傳統產業,是無法實現經濟轉型的。而新零售、新制造、新技術、新金融、新資源等新經濟企業已開始興起,這些“五新”經濟企業的發展,需要資本市場的大力支持。
另一方面,因新冠疫情的影響,受到波及的企業不在少數。鼠年以來,監管部門多次出臺利好消息。如2月1日,央行、證監會等五部委聯合出臺金融30條,以防控疫情與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此外,央行不斷釋放流動性,其他部委在促進復工、穩定生產等方面都紛紛推出相應的舉措等,目前是為了把疫情的影響降至最低限度。事實上,疫情爆發后,企業對于融資有更加迫切的需求。此時,資本市場在其中將能發揮較大的作用。除了上市公司的再融資外,企業首發融資也是較好的選擇,而高過會率能夠讓更多企業從資本市場中融資,以滿足其對于資金的需求。
但高過會率所產生的負面效應卻也不容忽視。高過會率的背后,將有更多企業在資本市場發行新股,這無形中會對市場的資金面產生壓力。特別是,由于疫情的影響,全球資本市場一片風聲鶴唳,A股雖然表現出更強的韌性,但同樣不可能獨善其身,3月19日受境外市場的影響,上證指數創出一年來的新低即是最好的證明。股指的持續下跌,表明投資者并不看好后市,也說明其對市場的信心產生動搖。而加大新股的發行,對市場包括資金面在內等所產生的壓力可想而知。
高過會率還會導致排隊企業增多,IPO堰塞湖有可能重現。實際上,高過會率也會讓企業產生更多的想象。過會率提高,無形中會增加企業的僥幸心理。某些本不符合條件也企圖蒙混過關的企業,就會抱著試一試的心理,也加入到IPO的行列。如此,排隊企業就會增加,IPO堰塞湖就會形成。如根據證監會披露的信息,截至3月26日,不包括科創板,排隊企業達到416家。在去年曾下降到300家的情形下,排隊企業數量的再次回升,與去年較高的過會率不無關系。
而且,較高的過會率,不排除某些企業成功混進了資本市場的可能。A股市場曾經出現過新股掛牌后大面積變臉的現象,也曾出現多家企業造假上市的現象。個人以為,這些現象的出現,往往隱藏在高過會率的“煙幕彈”中,因而并不是偶然才發生的。雖然高過會率也與保薦機構的把關、擬上市企業慢慢習慣了與發審委打交道等有關,但較高的過會率,不排除會有漏網之魚也進入了資本市場。基于此,個人以為,即使新股IPO出現高過會率,審核從嚴的標準不能丟。否則,就有可能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