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多年新三板基金再出發 評論:切忌大干快上
上周末,監管層就公募基金投資新三板掛牌股票公開征求意見。在等待多年之后,預期已久的新基金品種終于有了誕生的曙光。但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基金公司需要好好總結新三板專戶產品曾經的經驗教訓,才能保證這類有別于公募基金傳統投資范圍的新產品不負眾望,發揮好應有的作用。
公募基金投資新三板的意義其實無需贅言。對于新三板市場來說,公募基金的引入將很大程度上緩解困擾已久的流動性問題。畢竟對于一個股權交易市場來說,沒有流動性就談不上價值發現。而對于公募基金行業來說,新三板市場和現有投資市場定位差異明顯,從投資范圍來看具有很大互補性。利用好這一全新的投資機會,有助于基金公司設計與現有權益類基金風險收益特征具有顯著差異的新產品,從而豐富產品線,為FOF、MOM和養老金投資提供新的配置選擇。
當然,為了這一美好的前景,基金業需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實際上,行業在四、五年前已經有過一次教訓。當時,新三板專戶產品身處風口,由于是非公募產品,供給有限,其搶購的熱度甚至超過其后的很多熱門基金。有意思的是,因為信息優勢,很多基金公司內部人士成了這類產品的購買主力,外部投資者需要托關系才能買到。更有甚者,因為看好新三板市場機會,這類專戶不乏高杠桿產品。當然,其結局大家已經知道了,隨著新三板市場內外部環境的變化,這類專戶產品在兩三年后到期時大多退出困難,要么展期,要么折價,而那些高杠桿產品更是早早就尷尬退場。
對基金公司來說,面對新三板這類與滬深市場在交易規則、流動性、投資者結構等方面都有很大差異的全新市場時,切忌大干快上,以搏一把的心態去搶所謂的“制度紅利”,而應在投研能力、流動性管理、估值管理等方面做足準備。特別是在投研能力方面,因為之前新三板專戶產品折戟沉沙,部分基金公司新三板團隊已經解散或者轉行,現在需要重新搭建團隊、梳理流程。實際上,與科創板相比,新三板更接近一級市場投資,對公募基金公司的挑戰更大。
投資者同樣應該擺正心態。可以說,新三板專戶之所以命運坎坷,與投資者預期過高密不可分。公募基金的投資限制較專戶產品更多更嚴格,吃過虧的基金公司想必也會更謹慎地對待這類產品。所以,投資者應降低對這類產品的收益預期,更多從配置的角度進行投資,從而更好地分享新三板的成長收益。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