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化市盈率 科創板估值模式漸清晰
中國證券報記者從券商、公募、創投等人士處獲悉,業內對科創板的估值共識初步成形:淡化市盈率;在把握行業特征基礎上,綜合考察企業質地、發展前景。相關人士提醒,企業切莫為追求高價發行扎堆科創板。
依行業特征估值
一般情況下,市場會用市盈率衡量企業的投資性價比,但若缺乏盈利數據或面對特殊企業時,該指標并不適用。
“科創板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其中不乏尚未盈利企業,這會對以盈利和現金流為核心的估值體系形成挑戰。”招商基金投資管理四部總監助理付斌說。他將研究重點放在企業的研發能力和收入增幅等方面,并選擇更貼近公司行業模式的方法進行估值。某創投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科創企業不必太在意短期利潤。相比之下,技術儲備和新產品開發更重要。”
某券商投行負責人陸濤(化名)直言,能登陸科創板是對企業核心技術的肯定,大家投資科創企業也是看中相關標的發展潛力,應根據其行業特征進行價值評估。陸濤舉例稱,對于創新藥企,可預測其在線藥物的通過率和通過時間,以及可能產生的銷售收入,再根據這些變量用現金流折現模型(DCF)折算估值;對于互聯網企業,可觀察其有效注冊用戶,給每位用戶賦予一個估值量,再用自由現金流折現模型(FCFF)折算估值。
此外,付斌表示,好的公司會具備某些共同特質,如穩定的團隊、杰出的企業家精神等,這些因素也應納入科創企業的估值參考范圍。
發行定價回歸科創本源
申萬宏源(4.660, 0.02, 0.43%)發布的一份研報顯示,與其他板塊相比,已受理的科創板企業估值整體相對較高。中科科創副總裁朱為繹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目前發行人和券商均存在高價發行動機。據陸濤估算,假設發行價相差1元或10元,募集規模差額就有幾千萬元甚至幾個億。“很多中小企業一年凈利潤不過5000萬元左右,博取高定價是目前企業扎堆科創板的重要動因,應防止發行人跨市場套利。”朱為繹指出,企業爭取科創板政策紅利是值得鼓勵的,但前提應對自身定位做好評估,不符合科創板要求的偽科創企業(如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核心專利產生收入占比低、研發人員少的企業)別來搶道。
高溢價或暗藏波動風險
某公募投研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基于制度創新考慮,科創板企業的估值應淡化市盈率,綜合考慮企業質地、發展前景等因素。高估值雖可帶來高溢價,但未必能較好地反映企業價值。”數據顯示,2009年10月底創業板首批28只新股(下稱“創業板新股”)上市的平均PE(攤薄)為56.6倍,首日平均漲幅為106%;而在創業板上市前,從2009年6月到10月底,主板和中小板共發行32只新股(下稱“對比組新股”)平均PE(攤薄)為39.66倍,上市首日平均漲幅為63%。然而,創業板新股平均漲幅在3個月內從106%降至72%,半年后平均漲幅為96%。相比之下,前述對比組(主板和中小板)新股的平均漲幅則平穩上升,從首日的63%升至3個月的84%、半年的90%。
上述公募投研人士指出,當時創業板新股的定價和估值均出現明顯高溢價,隨后用了很長時間才逐漸消化掉。相比之下,估值定價適中的主板和中小板則體現出較平穩的成長價值。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