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龍微納上市首日破發 科創板新股躺賺模式失靈
12月4日,河南科創板第一股——洛陽建龍微納(41.700, -0.65, -1.53%)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建龍微納”)登陸上交所科創板,發行價格43.28元/股,發行市盈率為53.16倍。
上市首日,建龍微納以44元開盤,漲幅不足2%,隨后股價直線下跌并跌破發行價,最低報41.68元,較發行價下跌3.7%。截至午間收盤,建龍微納回歸發行價以上1分錢,報43.29元/股,暫時收復“失地”。
然而,午盤后股價一路下跌,未能收復失地,最終收在42.35元/股,當日跌幅2.15%,成為首只發行當日就破發的科創板股票。
同為“難兄難弟”的還有12月3日上市的祥生醫療(44.800, -0.37, -0.82%),躲過了首日破發,卻未能逃過次日破發的命運,收盤報在45.17元/股,下跌12.39%,跌幅居首。緊隨其后的是與祥生醫療同日上市的邁德醫療。
多位分析師對記者表示,首日破發是預料之中的事。市場化的價值發現功能在發揮作用,機構搏入圍賺快錢的投價策略將逐漸失效,高溢價高估值的投資邏輯也將在市場化定價下理性回歸。
作為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一環,科創板市場化制度創新紅利需要時間去檢驗,改革成效不能簡單用個別股票短期表現衡量。
科創板首日破發第一股
公告顯示,主承銷商投價報告給建龍微納的建議定價區間為40.52~45.23元,發行價實際在投價區間的分位數的58.6%,根據中金的報告,此前科創板新股發行價實際在投價區間的分位數為75%左右,該分位數相較于此前已有所下滑。記者查閱初步詢價的申報價格發現,最低申報價格為36.75元,最高為44.77元。
此外,43.28元每股的發行價對應的公司2018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攤薄后市盈率為53.16倍,高于同期(T-3日)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發布的行業最近一個月平均靜態市盈率16.52倍,高于可比公司上海恒業、國瓷材料(22.480, 0.04, 0.18%)和藍曉科技(34.050, 0.05, 0.15%)的扣非前靜態市盈率25.40倍、41.25倍和49.50倍,低于可比公司廣信材料(18.210, 0.07, 0.39%)的扣非前靜態市盈率65.73倍。
記者發現,在建龍微納上市前已有諸多媒體關注,稱公司是國內吸附類分子篩行業引領者之一,已形成以分子篩原粉、分子篩活化粉和成型分子篩為主的分子篩全產業鏈布局。
招股書顯示,公司這三年業績保持高位增長。2015年至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由1.32億元增長為3.78億元,3年復合增長率為41.93%,歸母凈利潤由891.21萬元增長為4707.25萬元,3年復合增長率高達74.15%,2019年上半年同比增長更是達到134.63%。
上市次日便領跌的祥生醫療以比主承銷商投價報告建議價格區間下限(50.57元)低4分錢的發行價格面世,12月3日股價收于51.56元/股,僅上漲2.04%,刷新科創板新股上市首日漲幅的最低紀錄。12月4日開盤即告破發,此后持續下挫,收盤跌幅擴大至12.39%,報收于45.17元/股,較發行價(50.53元/股)累計下跌10.6%。
與祥生醫療同日上市的邁德醫療為臺州首家登陸科創板的上市公司,上市首日(12月3日)漲幅為25.17%,12月4日卻也“不好過”。雖未跌破發行價,但邁德醫療以9.8%的收盤跌幅位列跌幅榜第二位。
首日破發或成常態
既然關注度和增長率都“在線”, 建龍微納為何依舊首日遭破發?
自7月22日科創板開板起,市場對于科創板的參與情緒沖高回落,新股首日漲幅由8月初的298.17%一路下跌至11月初的46.31%。
華鑫證券策略分析師兼科創板策略負責人董冰華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此前科創板首日的漲幅非常大,只要能中簽的人首日收益就非常可觀。機構博入圍,想要賺快錢的投價策略使得科創板個股的報價區間越來越窄。也正是這一原因,使得首日開盤漲幅下降趨勢越發明顯。
機構博入圍以后,中簽的投資者人數越來越少,掌握少數話語權或是定價權的這些大機構中簽獲利則增加。“很簡單的道理,大家都開始搞懂機構的投價策略,就是投價的區間很窄收益又很高,只有少數人中,那投資者為什么要幫著抬轎?少數人中簽且高收益拋盤,投資者又有什么理由幫他們接盤?”董冰華表示。
但是這種現象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科創板股票發行數量的增多,以及A股整體的市場環境的變化會逐漸減少。董冰華強調,投資從來不是穩賺不賠的,炒新股也一樣。此次科創板新股收益越來越低就是預期之中的事。
董冰華進一步表示,科創板首日估值區間對比A股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的平均依舊略高。“以醫藥制造板塊為例,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中市盈率低于40倍的超過150家,其中不乏市盈率只有十幾倍的公司,近期下跌的科創股只能說在科創板中相對市盈率偏低,在細分行業中估值不算低。”
短期內的股價走勢不能代表或反映公司的基本面,主要影響漲跌的更多是情緒因素,內核是否為硬科技才是關鍵。以首日破發的建龍微納為例,主營業務其實是環保新型材料。董冰華表示,如果科創板上市公司并非擁有細分領域領先地位或國產替代國外的核心技術,究其根本還是與傳統行業相關的領域,投資者認為股價想象空間有限在情理之中。
東興證券(10.950, 0.04, 0.37%)認為,科創板標的破發,價值回歸窗口長度與此前預計相同。出現破發的標的本身發行價格較高,業績與估值的不匹配導致其價格加速回落。市場在學習效應下,理性回歸的窗口越來越短,對比中小板、創業板開板后市場表現情況,從開板到首現破發,中小板用了1年,創業板用了6個月,而科創板僅用3個月。此外,年底市場博弈熱度降溫,疊加近期科創板審核加快,稀缺性降低,科創板標的走勢受到沖擊。
科創板公司較之A股、美股、港股有估值溢價。市場在反復交易的過程中,已經逐漸顯現出:新股上市之后估值加速調整、稀缺性降低、投資者預期從火熱走向冷卻,成交金額和換手率降至期初的10%和8%。
興業銀行(19.020, 0.11, 0.58%)首席策略師喬永遠表示,科創板上市環節實施注冊制,這意味著供給無限,而科創板對投資者設置嚴格于主板的準入條件,設50萬元的投資者門檻使得85%以上的個人投資者不能直接參與科創板。然而,給予科創板估值溢價,這就要求供給有限,但實際是供給無限;或要求投資者豐富,但投資者門檻導致數量有限。
因此喬永遠建議更大程度、更大范圍宣傳科創板注冊制屬性。強化投資者教育,盡快形成上市注冊制相對應的市場化退市機制。同時,加快上市公司注冊和發行節奏,堅持以信息披露為核心,上市公司的實質價值交由投資者自主判斷,上市破發和打新溢價并存的現象常態化或是市場有效的重要指標。此外,在上市準入和退市環節市場化改革,推動估值均值回歸的基礎上,可考慮逐步放開投資者準入門檻,推動更大規模的投資者在相對合意的水平,買入高質量的科創板股票。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