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是科創板上市公司標配 逾8成企業選第一套標準
截至11月24日,科創板已經有56家企業上市。從這些企業情況來看,總體具備較強的科創屬性,擁有“硬科技”是一個“標配”。
科創板要支持和鼓勵怎么樣的“硬科技”企業?上交所市場發展與服務專業委員會專職委員王勇的理解是,“硬科技”不僅僅是國際領先的技術,也不局限于高端制造業。那些有助于提升我國經濟、軍事、科技實力,增強我國核心競爭力,有助于突破“卡脖子”技術,實現進口替代,有助于推動產業升級的關鍵技術,都是“硬科技”的體現。
上海浦東科創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傅紅巖認為,“硬科技”就是指在全球有領跑能力的核心科技,具有核心知識產權,壁壘足夠高,難以模仿和復制的關鍵核心技術。“硬科技”是支持中國未來發展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在他看來,“硬科技”的發展離不開科創板的支持:其一是極大地解決了“硬科技”企業的融資問題,促進了“硬科技”產業的發展;其二,“硬科技”指數跑贏了其他指數,是今后乃至未來數年內資本市場一道靚麗風景線;其三,科創板引領社會投資新動向,過去一些機構尤其是社會資本專注于互聯網模式的創新投資,科創板推出后開始關注“硬科技”企業。
截至11月24日記者發稿,科創板共有申報企業179家。從行業分類和企業數量來看,專用設備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醫藥制造業以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等行業的企業數量相對較多,研究和試驗發展、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儀器儀表制造業、廢棄資源綜合利用等行業的企業數量相對較少,有的行業甚至只有1家企業申報。
選擇什么樣的上市標準,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選擇。《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中,詳細披露了企業在科創板上市的5套標準,并且嚴格規定IPO的企業應當在招股說明書中明確所選的具體標準。
經過梳理后,《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有超過八成企業選擇第一套上市標準。第一套標準要求: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凈利潤不低于人民幣5000萬元,或者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1億元。
業界認為,有5套上市標準可供企業選擇,很好地體現了科創板的包容性。科技創新企業具有投入周期長、不確定性較大、失敗率較高的特點。設立科創板,很好地解決了科技創新企業的痛點,豐富了整個資本市場的層次,給企業提供了一個多樣化的上市選擇。
“回顧科創板快馬揚鞭從0到1的誕生歷程,我們深切感到,科創板既承擔了支持科技企業推動經濟結構轉型的使命,也是推動中國資本市場深層次制度變革的試驗田,試驗田的價值非常值得期待。”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江向陽表示,我國科創板定位是培養在核心技術領域的核心企業,科技創新將引領我國從傳統制造到現代服務的全產業鏈經歷一次全面升級。而建立在研發實力基礎上的競爭壁壘將會成為影響科創企業估值體系一個非常關鍵的因子。
王勇表示,在支持“硬科技”企業的過程中,科創板必須把握好科技創新規律,企業發展規律和資本市場規律,不僅要為成功的科技創新企業錦上添花,更要為在路上的科技創新企業提供助力,持續推動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創新。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