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證監會多次發文完善再融資、重組等制度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提高資本市場包容性是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目標和方向,這不僅僅是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需要,更是資本市場回歸本源、防范風險的需要。從制度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市場的包容性提升,有助于改善逆向選擇與風險。
具體來看,在發行上市方面,近日,證監會在系統內印發《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行動計劃》提出,要把好市場的入口關與出口關。嚴把IPO審核質量關,讓更多優質企業登陸資本市場,同時,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并購重組主渠道作用,支持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通過吸收合并、大股東注資、司法重整等方式轉型升級。
8月23日,證監會起草了《上市公司分拆所屬子公司境內上市試點若干規定》,相關實施意見明確,達到一定規模的上市公司,可以依法分拆其業務獨立、符合條件的子公司在科創板上市。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通過整合與拆分不同業務方向的子公司,可以增強母公司各業務的互補、協同能力,提升股東回報。同時,分拆上市滿足了一些發展前景廣闊、成長潛力巨大的高科技子公司的持續融資需求,增強了其發展后勁。尤其是為具有高成長性的企業,例如高科技企業,提供便捷的融資途徑。
4月17日,證監會正式發布《關于修改<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的決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此次修改《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主要圍繞存在特別表決權上市公司章程的規范、落實《公司法》關于上市公司股份回購的新規定、進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等方面,作出8處修改和完善。
專家認為,此次修改順應新形勢,特別是在我國科創板啟動的背景下,有利于吸引優秀的科創企業在國內交易所上市。
再融資方面,證監會擬對《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創業板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暫行辦法》《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實施細則》等再融資規則進行修訂,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此次擬修訂內容主要包括三大方面:一是精簡發行條件,拓寬創業板再融資服務覆蓋面。二是優化非公開制度安排,支持上市公司引入戰略投資者。三是適當延長批文有效期,方便上市公司選擇發行窗口。
業內人士表示,再融資相關政策修訂,為企業的再融資松綁,上市公司融資的積極性提高,融資的規模也會上升。長期來看,有利于改善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對于提升企業的經營績效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并購重組方面,10月18日,證監會發布《關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的決定》,支持符合國家戰略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資產在創業板重組上市,豐富了優質資產的證券化渠道,有利于促進存量上市公司規范做優。
在盤和林看來,再融資、并購重組、發行上市等包容性提升之后,能改善優質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而投資者也能更好地根據自身偏好獲得投資收益。這樣,多層次資本市場使得金融回歸服務實體經濟本源之后,資金配置得以優化,金融市場運行更加良性,對于經濟穩增長意義重大。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