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券業罰單:科創板竟是頭部券商"最難邁過的坎"
根據今年前10個月券商受罰情況,記者發現,科創板項目已經成為頭部券商合規風控面對的最大考驗。自科創板落地以來,壓實中介機構責任成為覆蓋全市場的監管導向。中金公司、中信證券(22.820,0.11, 0.48%)、華泰聯合以及中信建投(23.200, 0.65, 2.88%)四家龍頭券商均在保薦項目中未能勤勉盡責而收到了監管的警示函。
科創板是證券公司業務拼殺的新戰場,在科創板的業務表現也成為券商股投資不容忽視的新指標。
梳理2019年前10個月券商受罰情況,第一財經記者發現,科創板項目已經成為頭部券商合規風控面對的最大考驗。
科創板實行更嚴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券商投行的壓力遠比想象中要大得多。目前,中信證券、中信建投以及華泰聯合均有科創板項目進入終止狀態。
“三中一華”集中在科創板或IPO項目上“碰壁”,而中小券商則多折戟發債、資管和股票質押等業務——萬聯證券、廣發證券(14.100, 0.10, 0.71%)、網信證券3家券商在3個月的時間里均被處罰了兩次。財富證券年內領了3張罰單,涉及經紀業務、資管業務、股票質押業務。國融證券債券、資管業務雙雙被停。
科創板考驗頭部券商
頭部券商憑借行業優勢拿下科創板多數項目,但是嚴格的信息披露規則讓經驗豐富的大券商也不得不正視長期存在的內控問題。
以保薦人為主的中介機構,需運用專業知識和專門經驗,充分了解發行人經營情況和風險,對發行人的信息披露資料進行全面核查驗證,作出專業判斷,供投資者作出投資決策的參考。這是證監會對中介機構職責的定義。
科創板落地以來,壓實中介機構責任成為覆蓋全市場的監管導向。中金公司、中信證券、華泰聯合以及中信建投四家龍頭券商均在保薦項目中未能勤勉盡責而收到了監管的警示函。除華泰聯合一家的罰單是由常規IPO項目造成,其余3家的警示函都來自于科創板項目。
中金公司與中信證券,分別因擅自修改招股書被批內控不過關。中信建投因保薦項目信息披露有違規行為,被證監會認定內控薄弱,被責令整改。
在科創板上沒有“跌跤”的華泰聯合卻在IPO項目上領了一張警示函。
10月9日,證監會對華泰聯合發出警示函,其中涉及到的是今年在中小板上市的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證監會發現,華泰聯合在保薦過程中,存在重大事項披露前后不一致和多項行政處罰事項未及時發現并報告兩項違規行為。
值得注意的是,這4家被罰投行的保代,從業經驗均在3年以上。
財務顧問業務成“重災區”
并購重組政策不斷“松綁”,但監管對中介機構的持續督查并未放松。年內,多家券商并購項目遭“點名”,涉及并購重組財務顧問業務。
多家券商及項目主辦人也因重大資產重組中未能勤勉盡責而被監管予以關注或處罰,也有多家券商因并購業績未完成公開致歉。
僅今年9月份,就有海通證券(14.720, 0.06, 0.41%)、新時代證券、東北證券(8.360, 0.08,0.97%)、中信建投因并購項目被監管關注或通報批評,涉及*ST保千(1.040, 0.00, 0.00%)、*ST瑞德(1.720, 0.02, 1.18%)等公司。
新時代證券的問題出在2015年3月擔任美麗生態收購江蘇八達園林100%股權的獨立財務顧問、美麗生態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之非公開發行期間。
作為主承銷商,新時代證券在提供財務顧問服務中未勤勉盡責,出具的文件對金沙湖項目以及官塘項目的進展情況存在誤導性陳述。同時,對這兩個項目2015年收入預測存在誤導性陳述。
西南證券(4.540, 0.03, 0.67%)的問題同樣暴露在一起并購案中。上交所10月9日對新華醫療(14.740, 0.08, 0.55%)收購成都英德連年業績不達標的問題予以問責。其中,對新華醫療及相關責任人、股東予以通報批評、監管關注等決定。上交所指出,西南證券項目主辦人未能為此次交易審慎估值、設計合理方案并出具準確、有效的意見。
債券“踩雷”又違規
2019年債市風險頻繁暴露。據Wind數據,截至11月4日,年內共有185只債券發生違約。據不完全統計,逾40家券商承銷“踩雷”違約債券,招商證券(16.350, 0.14, 0.86%)、國海證券(4.920, 0.03,0.61%)等頻頻踏入雷區。
另一方面,券商債券承銷規模再度攀升。今年前三季度,券商債券承銷規模合計5.41萬億,同比增長45.04%,其中前十大券商承銷金額總計占比逾六成。
大券商分食著發債的蛋糕,中小券商卻在這項業務上頻踩合規紅線。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年內已有東海證券、五礦證券、華創證券等9家券商因債券業務違規領罰,涉及不正當競爭、盡調受托管理期未勤勉盡責等。
華創證券在1月下旬因保千里公司債收到江蘇證監局出具的警示函。其中提到,華創證券在盡職調查階段、受托管理階段存在的問題,例如:未采取有效手段對保千里之實際控制人莊敏的對外投資信息進行核查,亦未對部分大額其他應收款的形成原因等。
國海證券的問題也涉及受托管理環節監督管理不到位。江蘇證監局5月23日對國海證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因此在私募債的受托管理中存在監督管理不到位的情節。
還有券商債券自營業務受限。國融證券和五礦證券在3月中旬雙雙遭到證監會處罰,起因是債券交易違規。國融證券總經理及業務部門負責人收到了警示函;五礦證券則被責令整改,在完成整改并經證監會核查驗收前,不得新增債券自營業務。
大券商也難以幸免。今年,廣發證券成為業內首張因“價格戰”領罰單的券商。
從債券主承銷金額來看,廣發證券在2018年券商證券承銷業務中排在前十位,全年主承銷金額逾千億元。在券商債券承銷中,行業低成本不良競爭長期存在。據廣東證監局4月22日消息,因廣發證券存在低價競爭情形,廣東證監局對其采取責令改正的行政監管措施。
資管、股權質押是“高發地帶”
IPO、并購、債券之外,資管和股票質押業務也是券商業務違規的“高發地帶”。
當龍頭券商包攬IPO項目、競逐科創板時,在投行業務上收獲寥寥的中小券商轉道經紀、自營業務。但機遇往往伴隨著挑戰。年內多家中小券商資管業務折戟。
資管新規前,券商資管的運營模式以通道收入、金融產品銷售收入為主,切實提高風控合規意識是監管反復強調的重點。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年內至少有8家券商因資管業務違規領罰單,其中部分券商的資管產品備案被暫停。僅今年5月,就有財富證券、華林證券(14.140, 0.27, 1.95%)、國融證券等領罰單。
而在2018年底曾大規模爆發的股權質押風險,今年的整體規模和風險已得到有效控制。但監管對于今年來股票質押規模增幅較大的券商仍一度進行現場核查。
此前有公開報道稱,證監會下發給各券商《機構監管情況通報》,其中提到,有個別公司存在業務定位不清、制度與機制的有效性不足等問題,隱含潛在風險。
今年8月到10月間,萬聯證券、中郵證券、國盛證券、南京證券(8.160, 0.10, 1.24%)、財富證券、南京證券均因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收到過各地證監局的警示函。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部分券商的罰單,背后被處罰問題涉及多項業務。年中遞交招股書的萬聯證券,在擬上市的檔口仍罰單“纏身”。年內,其已收到來自廣東證監局、江蘇證監局以及股轉系統三方的監管措施,涉及交易合規風險存在漏洞、對子公司經營管理行為的合規性監督檢查不到位等問題。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