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成果顯著 科創板發展路徑更明朗
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要堅守定位,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支持和鼓勵“硬科技”企業上市,強化信息披露,合理引導預期,加強監管。在科創板開板百日之際,科創板仍然維持著高活躍度和高關注度,承載著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期待。
筆者認為,科創板未來在兩大方向值得期待。一是給予更多企業上市的機會,尤其是優質、有潛力的創新企業。二是給予企業充足的耐心。同時,科創板“硬科技”定位應當毫不動搖,不妨進行多維度評判,遴選出既具有一定創新實力,又能服務于經濟轉型升級的優質公司。
百日成果顯著
科創板的設立無疑是2019年中國資本市場最為重要的時刻,其誕生之初便承擔了資本市場改革“試驗田”的重任。
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既是暢通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循環,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機制創新,也是資本市場落實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的重要舉措,是這一輪資本市場改革最主要的任務之一。
科創板的制度創新突出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市場化,包括大幅放寬公司上市條件,放松盈利要求,采取五套不同的上市門檻標準,以及取消市盈率定價限制;二是國際化,如上市前5天不設漲跌限制、上市首日即可賣空等;三是法治化,例如完善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股票發行民事責任體系,將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作為證券審判的根本性任務等。
7月22日開板以來,科創板運行基本平穩、交投活躍。截至11月4日,科創板共受理171家公司的上市申請,其中41家上市交易。從流程看,科創板公司從申請受理到上市發行平均耗時僅有4個多月,充分體現出注冊制的制度效率。
從交易看,科創板累計成交額即將突破萬億元,10月以來日換手率處于4%-7%的區間,高于滬深兩市其他板塊的平均換手率,投資者持續體現出濃厚的興趣。價格層面,盡管當前上市的股票股價均高于發行價,但已有股票回落到不高于發行價20%的水平,并有股票在交易日盤中跌破發行價,這表明市場情緒回歸理性,炒作現象逐漸退潮。
從業績看,前三季度41家上市企業營收同比增長13.6%,凈利潤同比增長41%,側面反映了科創板初期遴選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企業、做好示范作用的重點企業。但微觀層面,亦有10家公司前三季度凈利潤下滑。由于科技創新往往伴隨不確定性,短期業績波動屬于正常現象。隨著市場逐漸理性化,凈利潤等業績指標將是企業股價的有效支撐。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只是初出茅廬,但科創板尤其是試點注冊制的示范意義已經顯現出來。近幾個月,監管層已在不同場合強調推廣科創板經驗。
堅守“硬科技”定位
在科創板受理的171家公司中,71家屬于新一代信息技術、41家屬于生物醫藥、26家屬于高端裝備、18家屬于新材料、10家屬于節能環保、3家屬于新能源汽車、2家屬于新技術科研服務。
不難看出,《關于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的實施意見》提及的六大行業,是科創板初期重點支持的對象。上述行業契合國家戰略、需要長期研發和持續積累的高端科學技術,具有壁壘高、難以模仿復制的特點,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國經濟正在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入創新驅動,在舊驅動力的貢獻日益枯竭之際,科技成為高質量增長的核心力量。而站在國際競爭的視角看,創新的意義不僅在于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更關乎保障中國的戰略安全。
放眼未來,科創板應走向何方?在筆者看來,科創板“硬科技”定位應當毫不動搖,而后期在“硬科技”的定義和公司準入方面,不妨進行多維度評判,兼顧研發支出、專利數量硬指標與社會效益等軟性標準,遴選出既具有一定創新實力,又能服務于經濟轉型升級的優質公司。
特別是考慮到今年經濟下行壓力增加,科技創新不僅是中國走向價值鏈高端的助推器,也應充當配合宏觀經濟政策的“潤滑劑”。例如在出口、投資等傳統經濟動力不足的情況下,促消費成為穩增長的重要手段,而有別于以往大規模補貼消費者的老路,最新政策將發力點轉到供給端,注重新模式和新場景的發掘,為創新企業提供了機遇。《關于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明確了消費在當前穩增長政策組合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促進流通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強調“引導電商平臺以數據賦能生產企業”。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正在逐漸從高精尖的新鮮事物轉變為擁有廣泛應用場景的平臺技術,可以有效彌補傳統零售模式在場景、效率、體驗方面的短板,引領中高端消費。
參照國際經驗,科創板所對標的美國納斯達克以包容性著稱。納斯達克接納了具有一定技術實力、但處于發展初期的初創公司,其中不少成長為美國乃至全球經濟的重要力量。典型的成功案例是,亞馬遜成立3年后便登錄納斯達克,上市4年后才首次錄得盈利,但在“互聯網泡沫”破滅后,亞馬遜卻從網絡書商逐漸蛻變為美國全品類零售和云計算巨頭,也為投資者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因此,科創板未來在兩大方向可期待。一是給予更多企業上市的機會,尤其是優質、有潛力的創新企業,為這一備受矚目的板塊持續注入新鮮血液。二是給予企業充足的耐心。科創板遲早將出現虧損上市甚至是扭盈轉虧的公司,如何在把關公司質量的同時兼顧公司的成長性,培育出亞馬遜和蘋果等級別的中國企業,將考驗科創板的制度設計。
當然,擴容也會面臨自身的問題,如科技含量被稀釋等,因此除了發行交易制度層面的創新外,科創板還應在認定企業科技創新方面有所突破。
此外是發揮市場作用,利用較為嚴格的退市標準有效“優勝劣汰”。上交所的研究顯示,納斯達克年均退市率約為8%,而相比之下,滬深兩市的退市率10年總和分別只有0.3%和0.1%。因此,不難理解科創板“寬進”與“嚴出”并舉,在試點注冊制的同時,在利潤考核上扣除非經常性損益,采用對標成熟市場的嚴格退市標準。此外,伴隨資本項目進一步開放,科創板有望引入外資,境外投資者的參與也將有助于篩選優質公司。
筆者相信,在經過初期探索后,科創板也將能夠以包容的姿態吸納更多行業的優質企業入圍,以更好地服務于產業結構升級,為經濟發展提供資本助力。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