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提出一周年 如何破除“納斯達克魔咒”
今天,科創板提出正式一周年。
1年前的進博會,科創板橫空出世,前無古人,遲疑者不少。正如,大行情,總是在猶豫中發展。時隔一年,科創板的設計圖紙,一一兌現。歡呼者漸多。
科創板的朋友圈里有10歲的創業板、6歲的新三板、2歲的香港生物醫藥版塊,乃至50歲的納斯達克。科創板提出一年后,接下來的路并不輕松。
長路
從提出設立到首批公司上市,8個月,259天。但人們對科創板的期待,卻走了整整21年。
1998年前后,第一批互聯網公司新浪、搜狐、網易在相隔不到一年間,悉數成立,但他們的早期投資人中幾無中資投資機構。外資投資機構,敢于下手,是奔著納斯達克上市而去。沒有退出渠道,資本無法支持創新。
同年,科技部向國務院報送《關于建立我國科技創業投資機制的報告》,中國的創業板預期來襲,風起云涌。到1999年底,全國成立的創投機構超過130家。深創投等現在的老牌創投均成立于此階段。
一年后,新浪、搜狐、網易全部在納斯達克上市。從成立到上市僅3年。歷史會告訴我們,若無納斯達克,可有今日的互聯網盛世?
年輕的海歸博士張朝陽帶領搜狐上市
再一年后,互聯網泡沫破滅,納斯達克暴跌。中國創業板就此擱置。
深圳是那一批創投熱潮的沃土,也成為創投寒冬中的磐石。
寒冬中,誕生在深圳的騰訊,流血融資,找遍搜狐、新浪、聯想、雅虎,無人投資,最終被南非人解救。
熬到2004年,深圳中小板問世。也在那一年,騰訊以3億元凈利潤,登陸香港主板,卻與深圳無緣。
20年前的馬化騰和OICQ,后面發展出QQ、微信
2009年深圳創業板問世。群情雀躍,創新創業迎來久違的盛宴,聊以紀念在10年忍耐中倒下的戰友。
首批28家創業板公司中有一家公司叫愛爾眼科(41.500, -0.45, -1.07%),市盈率60倍,市值69億元。1年后,一個叫賈躍亭的山西人帶領樂視網(1.690, 0.00, 0.00%)(維權)在創業板敲鐘,市值30億元。
樂視網在2015年達到1500億元市值,5年50倍,為夢想窒息。創業板的財富效應,引發的全民PE浪潮,在2015年達到了瘋狂。PE腐敗,突擊入股,股價暴跌,IPO數次停止,財務造假,股民憤怒。
2019年10月,賈躍亭申請破產,樂視網退市。同是2019年10月,愛爾眼科市值逼近1300億元,10年20倍,比樂視網慢了很多。
至少有一個結論,站得住腳:能賺錢的公司有,不管好壞,但都不多。
流言
有一個魔咒叫“納斯達克魔咒”:誰號稱是“中國的納斯達克”,誰就成不了納斯達克。
互聯網泡沫中成立的香港創業板,目標是“亞洲的納斯達克”,因優質公司缺乏、流動性枯竭,9成股票成仙股,香港創業板指數11年跌去92%。
給予“中國納斯達克”厚望的深圳創業板,盡管誕生了一批高成長性的優質公司,但因過高的隱形上市標準,更像高估值的主板,小市值的中小板。
2014年的北京,新三板火爆。新三板真的一度和納斯達克很像,連名字都和納斯達克很像: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縮寫NEEQ)。駕著全民PE的東風,備受IPO暫停之苦的九鼎集團攜旗下PE基金,在新三板掛牌,一戰成名,市值高達1000億元。大批在審核制下無法上市的企業,到新三板尋找機會。
可嘆的是,新三板3年掛牌公司數超過10000家,上市等于沒有標準,巨大、無節制、低質量供給,導致好企業寥寥,市場交易冷清,融資能力喪失,流動性冰凍。“中國的納斯達克”,變成了“中國的OTCBB”(注:即美國場外柜臺交易系統)。
新三板掛牌企業數暴增,好企業難尋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直至今天,還有大量的人在問:“科創板會不會成新三板?”
結果說話。截至10月31日,科創板開始交易100天后的成績單是這樣的:
融資497億元,嚴格遵循硬科技原則,資金真的給到高科技企業。信息科技、生物科技企業超過一半,沒有科技含量,不可能上科創板。
首日平均漲幅超一倍,科技變為財富。
累計成交9325億元,日均成交141億元,進入MSCI指數,源頭活水充足。
41次開會,2家未通過,注冊制成形,但決不辜負監管責任,讓有質量的企業上市。
首個無營收公司“澤璟制藥”獲批上市。未盈利、無營收也能上市,是中國資本市場真正成熟的大事件。這讓比科創板大一歲,但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公司聚集地的香港生物科技板塊深感震撼,也讓納斯達克倍感壓力。
166家完成申報公司,45家來自新三板,10家來自IPO被否,8家來自港股和美股,科創板是朋友圈的解放者。
首個“港股+新三板+科創板”公司是“君實生物”,這讓科創板的朋友圈一起歡呼。
首個員工激勵計劃,首個同股不同權公司,并購重組規則發布,融券余額超20億元,做空機制完備……
一切的成績,全是市場化原則,尊重創新,大膽創新。
這次的科創板,和哪次都不同。別再做簡單的類比,也別固步自封。機會永遠屬于理性擁抱歷史性機遇的人。
未來
時光回到1999年。
1999年5月19日,當天滬市大漲4.64%。隨后,在網絡科技股的帶領下,僅30個交易日滬指最大漲幅超65%。史稱“519科技股行情”。
科技股行情中,深耕老三股3年的德隆系并未就此罷手,但它隨后卻崩盤了。
有人說人多的地方不要去,其實,關鍵在于怎么去。德隆系唐萬新的第一桶金,源于上世紀90年代初的認購證。在人多的地方,他雇了5000人排隊,搶認購證。
那么,股民的問題又來了:“科創板能不能讓股民掙錢?”
答案可能是這樣的:交易所不可能讓人人掙錢,但能讓人人有掙錢的機會,且公平公正。
科創板的朋友圈,除了創業板、新三板、香港生物醫藥板塊、納斯達克這幾個“友商”,還有創新企業、股權投資機構、二級投資機構、大股東、小股東、大戶、散戶和上交所、證監會、科研機構,甚至包括將來投資者訴訟中的法庭。朋友交往,公平公正是關鍵。
回顧歷史,沒有納斯達克,美國的高科技產業不會如此發達。回顧歷史,中國資本市場固然錯過了不少優質企業,但也支持了大量企業的發展,優秀的企業讓投資者也賺到了錢。
任何市場、任何產業都是二八原則。大浪淘沙,有兩成的人成功。
誰能夠評判科創板是否成功?斗膽說一句,只有歷史。10年之后回頭看。
歷史可能會從公平公正、推動科技創新、加速資本和產業的互轉、誕生了多少科技巨頭的角度來評價科創板。如果這四點是肯定答案,那么投資者賺錢、科創板大牛,就是水到渠成。
科創板的特色是科技創新。有沒有科技含量,是不是世界級的高科技,是必須堅持的審核標準,不能下降。科技創新無止境,研發項目有風險,但對科學未知的探索,雖敗猶榮。
不以成敗論英雄,最難得的,是改變的勇氣。在科創板效應帶領下,創業板、新三板也在加緊改革。科創板的朋友圈,互相促進,良性競爭,一起繁榮。哪怕碰到問題,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時光再回到48年前。1971年2月,納斯達克正式開始交易。當月,一家小公司就迫不及待地遞交了融資申請,半年后才融到錢,幾乎沒有成交量。這家公司叫英特爾。
科創板提出滿一周年,祝你一路走好。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