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開板十周年 吹響注冊制改革號角
今年是創業板開板十周年。十年來,創業板市場從無到有,逐漸發展壯大,已經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并體現了中國經濟十年來發展的轉型和升級的特征。站在十周年的新起點上,對于進一步深化創業板的各項制度改革已經形成廣泛共識,改革預期不斷升溫,改革路徑也較為明晰。業內人士認為,創業板深化改革要向科創板看齊,同時要突出自身特色,要盡快在創業板推廣實施注冊制。
2009年10月23日,定位于成長型和自主創新型企業的創業板舉行開板儀式,10月30日首批28家創業板公司集體掛牌,開啟創業板市場交易。來自深交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0月21日,創業板上市公司數量已達774家,總市值為5.59萬億元,流通市值則為3.64萬億元,平均市盈率則為43.39倍。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創業板公司平均總資產為34.40億元,平均營業總收入為18.04億元,凈利潤為0.45億元,毛利率為29.57%,負債率為43.74%。十年來,創業板整體基本實現了高速增長,2013年至2017年,創業板營業收入均實現了24%以上的增長。
建設創業板市場是推進資本市場多層次市場建設和制度創新的基礎性工作,旨在推進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的有效落實,助力新興產業和創新企業的成長。創業板十年發展歷程,基本體現了這一目標。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創業板板塊內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超七成,34.57%的公司承擔國家火炬計劃項目,11.26%的公司承擔國家863計劃,23.31%獲得國家創新基金支持,擁有與主營產品相關的核心專利技術項目2.6萬項。板塊平均研發強度5.06%,中位數5.40%,遠高于深市平均水平。在創新驅動的引領下,創業板涌現了寧德時代(70.500, 0.86, 1.23%)、邁瑞醫療(175.010, -0.17, -0.10%)、智飛生物(49.600, -0.05, -0.10%)等一批影響力大、創新能力強的新經濟行業龍頭。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對記者表示,創業板十年來的發展,和中國經濟增長的特征相符合,一方面體現了中國新經濟、科技性企業崛起和服務業的轉型,同時也和民營經濟在中國經濟中占比穩步上升的趨勢相匹配。從不足方面來看,創業板運行十年來波動比較大,企業發展穩定性有所欠缺。與此同時,與成熟市場相比,創業板有效的優勝劣汰機制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
開板十周年之際,業內對于深化創業板改革正在形成高度共識。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李超10月20日表示,證監會將加快創業板改革,聚焦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建設需求,推進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完善發行上市、并購重組、再融資等基礎制度,進一步增強對創新創業企業的制度包容性。證監會主席易會滿10月9日在深圳調研時則表示,證監會將聚焦先行示范區建設需求,整體謀劃、突出重點,分步實施、抓住節點,全力推進深圳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盡快取得階段性成效,切實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率。
而在稍早之前的9月,證監會系統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工作座談會則明確將“推進創業板改革”列為補齊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短板的重點任務。
“創業板此次改革,既要考慮其在滬深港三個交易所中的定位,同時要考慮其在粵港澳大灣區和改革先行示范區中的定位。”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記者表示,深交所應該充分利用此次中央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戰略機遇,對創業板進行大刀闊斧改革,為創業板重新定位,打造核心競爭力。
“創業板應繼續突出自身優勢,服務中小創新企業,形成和科創板的錯位發展、相互補充差異化競爭。”董登新說,一方面,上交所科創板推行的注冊制,無論從制度、規則到流程,均已基本成形,并已落地實施,應當及時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在深交所創業板推廣實施。另一方面,創業板要形成比科創板更加包容的子市場,其掛牌對象可以考慮向估值在10億元以下的科創企業傾斜。
李迅雷認為,創業板的改革路徑已經較為明晰,要向科創板看齊,加大力度推進在創業板試點注冊制,提升創業板的活力,推進資本市場的改革與發展。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