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企業知識產權"攻防":充滿火藥味"技術儲備賽"
研發不易,守成更難。以核心技術構筑“科創底色”的科創板企業,正悄然打響知識產權“攻防戰”。
10月7日晚間,一紙訴狀讓傳音控股(49.770, 1.74, 3.62%)與華為間的“壁紙之爭”進入公眾視野,也讓過去鮮見的著作權糾紛走上前臺。繼光峰科技(32.060, 0.35, 1.10%)之后,傳音控股成為科創板又一家涉及知識產權訴訟的企業。
從價格戰、渠道戰的短兵相接,到專利戰、著作戰的刀光劍影,科創“商戰”形態陡然生變的背后,是企業競爭要素的深層變革。相較于傳統企業,科技型公司憑借專利、著作等獲得的收益愈豐,面臨的挑戰也更大。針對知識產權的訴訟,已成為科創公司捍衛自身權益的重要手段。
華東某知識產權律師分析稱:一是由于科創公司擁有的專利和著作權數較多,發生相關糾紛的幾率較大;二是研發成果往往構成此類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對知識產權的爭奪本質上是公司在技術儲備上的比拼。盡管法律對權利歸屬的具體界定需經過復雜論證,但提高自主研發能力無疑是企業制勝的關鍵籌碼。
知識產權“持久戰”
“非洲手機之王”傳音控股與“國產手機巨頭”華為的著作權對決,由一張壁紙掀開。
10月7日晚,登陸科創板僅一個交易日的傳音控股發布公告稱,收到華為起訴公司及其子公司的《民事起訴狀》等相關材料。起訴狀顯示,華為認為傳音控股對其享有著作權的“珍珠極光Pearl 主題壁紙”美術作品,僅做簡單調整便持續使用于手機系統及廣告宣傳中,涉嫌侵犯其署名權、修改權等權益,因而提起訴訟,要求后者立即停止侵權并賠償2000萬元。
據公告,傳音控股生產、銷售的多款手機產品及部分包裝涉嫌使用該侵權圖片。若公司敗訴,傳音控股將使用其他圖片替換,預計不會影響前述型號手機的正常銷售。此外,2000萬元的訴訟標的金額,分別占傳音控股半年報資產總額的0.1889%、及上半年營業收入的0.1904%。公司表示,因涉訴金額占比較小,且可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影響,此案不會對未來生產經營構成重大不利影響。
然而,這起“小案子”卻讓這家市值近400億元的“大塊頭”打了個踉蹌。10月8日、9日,傳音控股股價連續兩日下行,跌幅近17%。
“華為手上握有大量標準專利,起訴其他廠商侵權是常事,但以一張壁紙作為訴訟事由的還是比較少見。案子本身并未涉及核心技術,金額也不高,可能更多起到一個敲山震虎的作用。”業內人士表示。
涉嫌“照搬”的壁紙,牽扯出投資者對傳音控股研發實力的深層隱憂。公司招股書顯示,傳音控股及子公司在中國境內共取得專利技術630項,其中發明專利97項,與華為、OPPO等手機廠商擁有的專利數量相去甚遠。
事實上,這并非科創板公司因為知識產權涉訴而鳴響的第一槍。此前,光峰科技上市2個月內接連發布4則專利涉訴公告。從被訴到反訴,一場跌宕起伏的“專利車輪戰”在光峰科技與臺達電子間展開。
第一回合始自7月29日,光峰科技收到關于臺達電子起訴公司及索普尼投影相關材料,稱光峰科技及索普尼投影制造、銷售、許諾銷售“光峰極光投影機”的行為,侵犯了臺達電子3項發明專利,要求二者立即停止制造和銷售相關產品,并賠償共計4843.6萬元。
就在收到起訴狀的當天,光峰科技便同樣以專利侵權為由,將臺達電子等告上法庭,并針對臺達電子提出的前述3項專利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無效宣告請求。
9月8日,兩家公司“專利戰”烽煙再起。據公告,臺達電子提出有關光峰科技所持2項專利權的無效宣告請求獲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當日另一份公告則透露,二者的“拉鋸戰”已延伸至海外。9月21日,臺達電子再次起訴光峰科技涉嫌專利侵權,雙方纏斗進一步升級。
“行業競爭由粗放型的價格戰向技術型的專利戰轉變,這是產業技術密度提升帶來的必然趨勢。科創企業在大力投入研發的基礎上,勢必希望能形成一定的技術壟斷,以獲得更高的資本回報。”業內人士指出,知識產權爭奪的常態化,使得技術積累與專利布局成為高科技企業的必修課。
侵權訴訟“突擊戰”
退可保障自身知識產權,進可阻遏對手使用相關技術,凝聚企業研發成果與潛在收益的專利權,無疑成為“兵家必爭之地”。而在關鍵節點向對手提出專利權訴訟,甚至成為商業競爭中的某種“策略”。
原定于7月23日上會的晶豐明源,卻在上會途中突遇訴訟阻攔。公司由此成為科創板首名被取消上會審核資格的“考生”。
根據《民事起訴狀》,晶豐明源競爭對手矽力杰起訴公司兩款產品分別侵犯其3項專利,并請求法院判令公司停止侵權,并賠償其經濟損失等。
晶豐明源上會稿披露了關于涉訴事項的更多細節。晶豐明源共涉及6起訴訟案件,原告方均為矽力杰。這6起訴訟案件中,有2件被宣告無效,晶豐明源已申請審理法院裁定駁回。公司表示,其余4個案件涉及賠償金額共計約2000萬元,若涉訴案件最終敗訴,需承擔的賠償應不超過400萬元,占公司凈資產比例較低,對財務狀況無重大影響。
“卡著上會的時點起訴,充分反映出行業競爭的激烈。”有業內人士如此評價。盡管這段插曲并未影響晶豐明源科創板闖關的最終結果,但無疑成為審議環節的考察重點。
上市委在現場問詢中,即要求晶豐明源說明兩款涉訴產品是否屬于公司研發的正在積極開拓市場的新產品,該專利訴訟案是否對公司的經營目標與產品方向構成影響,是否對公司發展智能LED照明驅動芯片構成不利影響等。
科創企業上市途中的專利訴訟第一案,則可溯及安翰科技。根據公司“二問”回復,安翰科技于5月20日收到金山科技與金山醫療狀告公司膠囊胃鏡系統侵犯其專利權的起訴書,并在3日后,以“惡意提起知識產權訴訟損害責任糾紛”為由提起反訴。
同樣在IPO進程中面臨“涉訴專利”的科創公司還有長陽科技。公司在問詢回復中更新了日本東麗訴公司專利侵權一案的進展。公司實控人作出承諾,由其全額承擔可能因該事宜造成的任何支出或費用。9月26日上市委審議結果顯示,長陽科技成功過會。
“當然不是說所有涉及專利權訴訟的案件都可歸結為競爭對手設障,不過恰在對方公司沖刺資本市場的時點提起訴訟,更有可能為其帶來一定的風險。”某投行人士表示。
前述律師亦指出:“適度的知識產權保護能夠激勵技術開發者的研究熱情,保障權利擁有者的合法權益。但一味壘高專利保護墻,所有相關事項均通過訴訟途徑解決,甚至將其作為惡意攻擊競爭對手的武器,對于雙方而言都是較大的成本浪費。長遠來看,反而不利于行業的整體發展與技術進步。”
擁有無垠“技術海洋”的科創企業們,究竟該如何界定彼此的知識產權邊界?又該如何在保障權益的基礎上發揮資源配置的最大效用?這些在實踐中被不斷提出的問題,答案或就藏在科創板“試驗田”的探尋與摸索中。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