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提振保薦收入 中小券商投行借力轉型
科創板除了為市場輸送優質的上市資源之外,也為券商帶來增量的首發承銷與保薦收入。Wind數據顯示,7月22日至今共有47家券商參與科創板首發上市保薦工作,其中大多為頭部券商,同時也有一些特色型中小券商參與其中,券商獲得的科創板項目承銷收入高達21.39億元。
9月9日至10日,證監會在京召開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工作座談會,會議鼓勵中小券商特色化精品化發展。事實上,科創板正在成為中小券商投行業務轉型的賽道之一。一位中型券商投行人士表示,對公司來說,相較于在科創板上報項目,更希望能夠借科創板和注冊制來實現投行的轉型。
券商首發收入增長明顯
Wind數據顯示,自7月22日以來,共有47家券商參與科創板首發上市保薦工作。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數據后發現,截至9月16日,共有20家券商保薦項目上市,這20家券商獲得的科創板項目承銷收入總計達21.39億元,而同期累計獲得全部首發承銷與保薦收入總額為33.09億元,前者占比達64.64%,相當于科創板項目為券商增長了近兩倍的首發收入。
具體來看,7月22日至9月15日期間,共有47家券商參與科創板首發上市保薦工作,包括中金公司、中信建投(25.000, 0.00, 0.00%)證券等。從目前科創板已上市以及排隊上市企業的選擇來看,科創板選擇保薦機構的集中度十分明顯。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15日,為科創板上市服務家數(服務企業包括正在申報科創板上市企業及已上市企業)最多的是中金公司,服務家數達18家企業;緊隨其后的為中信建投證券,共服務17家科創板企業;暫居第三位的是中信證券(24.280, 0.00, 0.00%),服務14家科創板企業。此外,華泰聯合證券、國信證券(13.310, 0.00, 0.00%)服務的企業家數分別為11家和10家。
從上述數據來看,中金公司、中信建投證券、中信證券、華泰聯合證券、國信證券累計服務70家企業,占總數178家企業的39.33%。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特色券商也在科創板承銷中“分得一杯羹”,例如華菁證券、中德證券、中天國富證券等一些近年來在投行業務上突飛猛進的券商,也參與到科創板承銷中。
向綜合型投行進軍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對于科創板項目儲備充足的券商來說,公司從上到下都在全力備戰,加班出差漸成常態。而一些項目較少甚至沒有科創板儲備項目的中小券商也在積極尋找業務出路,例如有的公司希望借科創板及試點注冊制來推進自身業務的轉型。
“公司目前有近10家儲備項目,但是第一批肯定趕不上,目前還處于觀望狀態,只能在已有的項目中找符合條件的。”某暫未上報項目的中小券商投行部負責人坦言,公司更希望能夠借科創板和注冊制來實現投行業務的轉型。
業內人士指出,科創板及試點注冊制的推出,給券商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大的挑戰。“當前國內投行更大程度上是通道型投行,保障發行人通過審核是投行的第一要務,制作申報材料的能力成了投行的核心競爭力。”某大型券商投行部相關業務負責人李想坦言,在科創板的規則體系下,雖然審核依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投行的綜合實力。投行不能只會做項目和解決監管關注的問題,更要在承攬階段會挑項目,在發行階段要會定價,要有資本實力跟投,要在發行環節帶動經紀業務,還要培養自己的長期資本方客戶。投資銀行未來應轉變以往思維,對外要挑選合適項目、聯合戰略合作伙伴、設定恰當發行價格,對內要協調各部門資源、向綜合型投行進軍。
“大投行有能力轉型為全方位金融服務商。隨著注冊制推行,股票上市和退市市場化,定價理順和殼價值消失,企業融資不再以股份公開上市為目的,更多是基于產業需求、公司發展階段和資金運用考慮。這要求券商打通業務鏈,加強非IPO業務資源投入,為客戶提供從資本孵化、股權融資、債權融資、并購重組和過橋貸款等一攬子服務。”中信證券分析師田良指出,今后,大投行定位全行業和全業務覆蓋,中小投行則會越來越聚焦,有望轉型為專注于某個行業、某個區域、某類服務的精品投行。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