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改革亟需組合拳 發行私募可轉債跨市引“活水”
私募可轉債發行主體范圍由創新創業公司擴展到了非上市公司,新三板企業成為受惠的主體。近日,全國股轉公司聯合滬深交易所、中國結算共同制定并發布實施《非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業務實施辦法》,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行私募可轉債,分析認為此次明確新三板掛牌公司可非公開發行可轉債為很多公司拓展了新的融資途徑。實際上,新三板改革組合拳覆蓋方方面面,除了多渠道吸引資金之外,增強信息披露質量等等方式也是重要改革重點。與科創板的“熱”相比,新三板市場的“冷”也是客觀存在的,流動性差導致新三板定價功能較差,改革已經迫在眉睫。
新三板可轉債“牽手”滬深交易所 跨市場引流
近日,全國股轉公司聯合滬深交易所、中國結算共同制定并發布實施《非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業務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行私募可轉債,充分發揮債券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積極作用。
業內人士表示,私募可轉債具有“股債聯動”特點,登錄滬深交易所掛牌后會產生“引流”作用,吸引更多投資者進入新三板市場,未來有望帶來超千億元融資規模。
《實施辦法》對私募可轉債的具體實施制定了九大方面規范:一是發行主體方面,明確可轉債的發行主體為股票未在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包括所有新三板掛牌公司;掛牌轉讓方面,明確非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可轉債應當在滬深交易所掛牌,采取協議轉讓方式;行使轉股權后,掛牌公司股東人數不得超過200人;跨市場監管方面,明確了全國股轉公司與滬深交易所的銜接與協作機制,確保在可轉債發行環節、轉股環節及停復牌環節做好監管銜接工作;承繼了雙創債的經驗,明確與創新創業可轉換債券試點銜接事項等等。
全國股轉公司表示,下一步,股轉公司將在證監會的領導下,以服務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為出發點,聚焦完善市場融資功能,研究推出新三板定向可轉債、資產支持證券等產品,進一步豐富融資工具,更好推動中小微企業利用新三板實現發展。
有分析認為,此前推行的新三板雙創可轉債,由于近年來大型企業公司債屢屢出現無法兌付的違約現象,導致整個公司債的信用風險過大,再加上新三板二級市場的流動性困境和二級市場價格的較大波動,最終使得新三板在兩年前就推出的雙創可轉債也成為了一個嚴重的買方市場,企業有強烈需求但認購者卻寥寥無幾,極大地制約了新三板雙創可轉債政策作用的發揮。
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表示,此次明確新三板掛牌公司可非公開發行可轉債為很多公司拓展了新的融資途徑,不過在執行過程中還應堅持市場化原則,比如公司治理如何、是否能找到保薦機構、保薦機構是否賣的出去、市場對于定價是否足夠認可,這方面可能會更重要一些,特別的現在這種金融市場和政策環境下。
增強信息披露質量 新三板改革亟需組合拳
除了推進可轉債發行之外,新三板在信息披露方面改革形式更為豐富。8月29日晚間,全國股轉公司發布了《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持續信息披露公告分類業務指南》(以下簡稱《業務指南》),進行了一次以公告為抓手的信息披露重大革新,將于2019年9月2日起實施。與此同時,股轉公司還優化并新增了臨時公告模板。業內人士表示,在新三板增量改革的前夜,此次改革大幅豐富了持續信息披露的內容,引起市場高度關注,有望吸引大幅增量資金入場。
聯訊證券新三板研究負責人彭海表示,這是全國股轉系統成立以來,進行的最大與最全的一次公告改革,對于掛牌公司豐富日常信息披露和監管層加強信息披露監管來說,都有重要意義。
實際上,新三板改革組合拳覆蓋方方面面。全國股轉公司表示,《業務指南》將逐步實現以下三大功能。一是分類審查,對不同類別的公告設置差異化的審核流程、校驗規則,提高審查效率、降低審查風險;二是分類統計,實現對掛牌公司日常經營與業務辦理的動態監測,實時了解市場運營信息;三是分類展示,有助于官網優化信息披露模塊,提供按公告類別搜索掛牌公司信息的服務,方便投資者快速查詢融資、風險類公告。另外,目前設置一級公告分類21類、二級公告類別250余類。
資金的退出成為懸在新三板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這些資金,有來自于股東的定增,也有來自于私募機構的投資和員工的股權激勵,如果這些資金無法順利退出,將極大地打擊市場人士對新三板的信心。
監管層同樣注意到了新三板市場存在的問題,更于近期密集表態,向市場傳遞改革信號。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中小企業融資是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而深化新三板改革,進一步提升市場活力和吸引力,正是優化股權融資、推動中小企業發展的治本之策之一。
全國股轉系統總經理徐明提到,新三板的制度設計提高了證券市場對中小微企業的包容度,其優勢在于企業掛牌新三板規則明確、預期穩定、流程透明。在他看來,萬家中小微企業通過掛牌,較好地解決了公司治理、會計信息規范和信息公開問題,掃除了對接金融體系的微觀障礙。
頭部企業在科創板找到“第二春”
因大量新三板公司長期無任何交易,一些公司受市場行情影響股價持續下行。市場估值下降,致使新三板市場對企業的吸引力減弱,加劇了掛牌公司的離場心理。今年以來,新三板市場規模跌破9800家關口。
而隨著今年資本市場的改革,一些離場的新三板企業在“科創板”上找到了第二春。全國股轉公司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7月末,申報科創板已獲受理的149家公司中,有40家為新三板掛牌公司或曾經掛牌的公司,占科創板受理總量的26.85%。首批25家科創板上市公司中就包含了4家新三板轉板企業。
其中,從新三板轉投科創板懷抱的的西部超導在科創板上市首日最高漲幅超300%,且曾兩度觸發臨停,收盤時市值超240億元,較其在新三板停牌前的市值大增數倍。
除了上市企業,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19年7月下旬的,科創板共受理企業其中與新三板相關的公司40家(包括15家掛牌公司、摘牌公司25家),占比27.02%。這里面40家新三板公司中,11家曾為創新層企業,占比27.5%。
雖然新三板孕育出了不少優質掛牌企業,但不可否認的是,與科創板的“熱”相比,新三板市場的“冷”也是客觀存在的,市場活躍度低、流動性差導致新三板定價功能較差。改革,已經迫在眉睫。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