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IPO承銷保薦費受益科創板 下半年以來攬入32億元
不少投行人士在曾在2018年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投行業務好似“寒冬”。由于監管對IPO市場的態度“嚴”字當頭,對想要上市的優質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券商投行的項目篩選門檻也隨之提升,受此影響,IPO承銷保薦收入下滑明顯,未能助力券商2018年業績。
時隔不到一年,在科創板落地、IPO排隊企業資質提升、發行審核節奏逐步回升的背景下,券商投行業務再次煥發生機。
下半年以來券商IPO保薦收入已達32億元
一組數據更能直觀體現體現券商投行“回暖”的跡象: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下半年以來(截至9月3日,下同),券商IPO承銷保薦收入已有32億元,而今年上半年合計收入為30.46億元。僅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券商下半年首發收入就已超過上半年業績水平。
下半年券商首發收入的巨大增量主要來自于科創板上市項目。《證券日報》記者在梳理相關數據并剔除聯席保薦收入中的重復項后發現,僅科創板開板后的一個月,券商就有20.99億元科創板項目承銷收入進賬,共為券商增加了5倍的首發收入。
具體來看各家券商投行收入“入袋”情況,下半年以來,共有31家券商分食32億元首發收入。其中,中信建投證券力壓中信證券,排名躍升榜首之位,共攬入承銷與保薦收入4.32億元;中信證券緊隨其后,以3.9億元收入位居第二;華泰聯合證券與國信證券則位列第三名、第四名,分別攬入2.72億元和2.42億元。首發主承銷收入超過1億元的還有包括招商證券、安信證券、中金公司、海通證券、廣發證券、東興證券和國泰君安在內的7家券商。
32億元的首發收入,對券商投行而言無疑是一次業績“狂歡”。不過,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目前為止,共有93家券商有承銷保薦資格,今年以來有首發收入入袋的券商已達42家,還有51家券商暫時“顆粒無收”。
上半年投行業務收入
微增11%
隨著2019年半年報披露正式收官,上市券商投行業務收入也浮出水面。從整體來看,上市券商今年上半年的投行業務收入有所增長,主要提振業績的業務為債券承銷業務,此外,政策松綁也提升了券商投行業務規模。
《證券日報》記者發現,今年上半年36家上市券商證券承銷業務收入已占上了兩位數。半年報數據顯示,上市券商前6個月的證券承銷業務凈收入合計149億元,同比增長11%。排名前五的券商分別為中信證券、海通證券、中信建投、國泰君安和光大證券,分別實現證券承銷業務凈收入18.04億元、16.47億元、16.21億元、10.64億元和7.99億元。
從規模來看,證券公司承銷的債券總規模為3.09萬億元,同比增長55%。信用債、金融債、公司債、企業債、銀行間市場債務融資工具(含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定向工具等)和資產支持證券等債券細分品種均保持了較為強勁的增長勢頭。不過,證券公司的股權承銷規模為6125億元,同比下降13.17%。其中,IPO發行數量為66家,募集資金金額為603億元,同比下降35%。此外,受到監管政策的影響,傳統股票增發業務持續萎縮。2019年上半年再融資募資規模為5521億元,同比下降10%。
對于下半年券商投行業務情況的預判,天風證券認為:“在流動性整體寬松,債市利率回歸低位的情況下,預計下半年國內債券市場融資規模整體有望維持高增長,有望增厚證券公司債券承銷業務收入。此外,下半年科創板的推出有望帶來業績增量,從更為長遠的角度來看,科創板的推出對作為中介機構的證券公司投行業務競爭格局帶來重大影響,投行業務或將進一步向龍頭券商集中。”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