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推進注冊制改革 市場期待制度創新突破
創業板注冊制改革的關鍵在于配套的制度創新要超越科創板,有所不同的基礎上并有所突破。
我國經濟步入高質量轉型升級階段,呼吁一個更加強大、更加高效的資本市場與之相匹配。創業板改革勢在必行,積極向前推進的同時,注冊制成為核心看點。
科創板已為創業板注冊制改革,積累諸多寶貴經驗。于發行制度、交易制度、投資者門檻等方面,市場期待創業板注冊制改革邁出更加大膽的步伐。
改革推進勢在必行
8月18日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中提到,研究完善創業板發行上市、再融資和并購重組制度,創造條件推動注冊制改革。
在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重量級規劃中,改革多次與創業板緊密相掛鉤。從當前來看,注冊制無疑是創業板改革的重頭戲。創業板實行注冊制改革,必要性及緊迫性何在?
中國市場學會金融學術委員、東北證券(8.210, 0.06, 0.74%)研究總監付立春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創業板自成立以來,在支持新經濟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改革的必要性在于,設立之初意在對標美國納斯達克市場,對應助力中型高新企業快速成長。但從創業板的機制設置、定位功能、企業質量、運行情況多方面,未達到可企及的最好效果,獨特性沒有體現出來。
“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呼喚高質量的資本市場予以匹配,為高新技術企業提供更好的融資功能。”付立春進一步表示,粵港澳大灣區,作為開放窗口,需要更加優質的資本市場作為發展動力。同時,灣區現有的金融科技、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新型產業,代表國際最高水平,需要更加到位的金融服務來提供支撐。創業板有望成為A股存量改革的突破口。
此外,在分析人士看來,目前創業板注冊制改革條件已基本成熟。深交所總經理王建軍在今年3月明確表示,創業板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改革準備。
法律法規層面亦提供適宜生長的土壤。2018年3月,證監會宣布修改《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第二十六條和《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管理辦法》第十一條,明確規定符合條件的創新企業不再適用有關盈利及不存在未彌補虧損的發行條件。
制度創新期待突破
記者從接近深交所人士處獲悉,目前深交所的注冊制改革正在全力推進中。科創板自開市以來,總體運行平穩,亦為創業板注冊制改革積累較多寶貴經驗。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取得良好進展,科創板的成功經驗可予以借鑒。一是放寬上市門檻,允許暫時虧損但發展前景、成長性較好的科創類企業上市;二是鼓勵代表未來經濟發展方向的、有科技含量的公司申請創業板上市。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強調,創業板注冊制改革的關鍵在于配套的制度創新要超越科創板,有所不同的基礎上并有所突破。創業板十年發展歷史,目前在注冊制進程上,已落后于科創板。深圳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改革的龍頭,以及未來先行先試改革示范區的代表,深交所有條件推進改革,需抓住此次契機。
具體來看,董登新認為,改革或可從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IPO門檻方面,相較科創板,創業板應有更大幅度的下調,需明顯低于科創板的10億估值門檻。如果將科創板界定為大中型創新企業的IPO市場,創業板或是中小型創新企業IPO的市場。
二是交易制度上,當前時機成熟,創業板可探索更加大膽的創新形式,例如恢復T+0回轉交易制度,向港交所靠攏,取消個股漲跌幅限制等。
三是新股申購方面,創業板應率先取消市值配售,采用實繳資金的方式來申購新股。在實繳資金申購的前提下,可讓場內外所有投資者均參與到新股申購中來。
四是投資者門檻上,出于新老政策銜接以及加深市場對“賣者有責、買者自負”的游戲規則認知,可適當維持原有創業板投資者準入門檻不變。
未來關系存分歧
也有觀點認為,“創業板注冊制改革,投資者門檻應該對標科創板。”上海某資深機構研究員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不然對普通投資者的風險,就顯得高了一些。”
對于創業板未來新老投資者的“安置”問題,該研究員認為,“就像科創板原來進去的就買不了,現在不滿足的可以只能賣不能買。注冊制是大勢所趨,未來創業板優質的公司,投資者機構化的特征將會愈發顯著。”
針對改革后續的市場表現,華南某二級市場交易員對《國際金融報》記者預測:“創業板注冊制改革,短期利好,注冊制下的IPO將面臨更多的增量資金進入市場;中期則利空,因為市場存在一定的資金分流壓力;由核準制轉向注冊制,長期市場風格則趨于向價值投資轉型。”
未來實行注冊制的創業板,與科創板將是一種怎樣的全新關系?
上述交易員表示,科創板一般與科技類型企業掛鉤,創業板則不一定,受轄的交易規則亦不盡相同。競爭關系則偏向偽命題,考慮到指數上兩者的走勢會趨于高度相關,對指數的具體構成亦會產生影響,但企業總歸是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板塊上市的。所謂的資金分流,一定程度上,可看做是競爭關系,但更多是存在于新老資金博弈之間,而非板塊之間。
“科創板與創業板,皆是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組成部分,未來應是競爭、合作、分工等融合關系。實際上,注冊制更多是上市速度變快,其余方面影響不大,加快審核速度不等于放寬審核標準。”上述機構研究員稱。
“競爭關系總歸是存在的,無論是從區域還是企業性質、發展階段、機制設置而言。”付立春認為,無需刻意進行人為分工設置,科創板與創業板可各自推進市場化、服務化的進一步開放,自主權交由企業,讓企業自行挑選合意的市場。
券商發展迎來機遇
創業板注冊制改革,為券商也帶來了諸多的發展機遇,主要表現在券商板塊以及投行業務增量等利好上。
證券板塊前景可期。萬聯證券非銀行業研究團隊表示,近期兩融細則、風控指標計算標準修訂等放松政策頻出,分拆上市、科創板并購重組細則等資本市場改革政策不斷落地,市場活力有望得到激發。考慮2018年下半年低基數影響,在中性假設下,預計全年證券行業將依舊較高業績增速。長期看,伴隨著資本市場改革不斷深化,券商作為資本市場重要紐帶必將最為享受改革紅利。
同時,券商各條線業務將迎來潛在利好。付立春告訴本報記者,未來更多的企業選擇創業板市場,將為券商IPO、并購重組等投行業務帶來增量。從當下創業板的交易情形來看,經紀業務亦有望會作為亮點受益。資管業務上,各個市場之間的資金管理水平專業規范度將提升。對券商投研體系的要求也會更高。
此外,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主要利好是定價放開可能增加收益。滬深交易所之間競爭,也有利于增加上市數量。但最根本的,還是開發優質上市資源。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