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場子的重要性:新三板轉科創板市值平均翻四倍,有公司哭暈在香港
和科創板狂熱的市場情緒形成差異的是,不少新三板投資者今天都有些“淡淡的哀傷”。盡管今天25家科創版首發股中有3家來自于新三板,但他們卻高興不起來。
年初在新三板退市時,西部超導市值僅有52.56億元,今天登陸科創版首日大漲266.60%,市值達到了242.66億元較退市時激增361.71%。
在新三板機構群里,“選擇大于努力”、“論場子的重要性”之類的話今天層出不窮。
“轉板”烏鴉變鳳凰
科創板一經推出便有不少新三板頭部企業轉板,還有更多的在觀望當中。而科創板的“盛況”也沒有讓圍觀者失望,轉板后三家公司平均溢價率達到了300%,最低的天準科技也有260.18%。
對于這一結果很多新三板人士并不感覺奇怪,只是有些失望。一位業內人士表示:新三板本身的流動性已經“枯竭”,根本無法體現企業的真實價值,有些新三板公司的市值長期低于自身的凈資產。
上述人士繼續稱,上述三家企業離開新三板時的市值,事實上是顯著被低估的。就以西部超導來說,在一級市場風投愿意給出的估值至少在120-140億之間,從這個視角來看漲四倍并不多。
知名財經評論員布娜新也指出,科創板是頭部市場,能去頭部市場的企業可以享受更高估值。這部分差價類似政策紅利,市場不能低估它的力量。
還有市場人士“糾正”,新三板只是掛牌而非上市,這點是人們普遍的誤區,新三板公司并沒有上市帶來的溢價。
當然,這種所謂的溢價不乏二級市場“炒作”,25家科創板公司中有6家首日換手率超過80%,但更重要的還是板塊甚至交易所之間的差異。
A股溢價已成慣例
盡管BATJ在大洋彼岸風光無限,但難掩大量“中概股”面臨低流動性、低估值的尷尬境地。早年間在A股諸多的條件限制下不少公司赴美上市,但卻難以得到國外投資者認可,不得不選擇回歸A股,從早期的分眾傳媒、巨人網絡、完美世界到近年的360以及尚在努力中的博納影業。
從最終的結果來看回A也是收益頗豐,分眾傳媒市值飆漲超8倍、360超7倍、巨人網絡超6倍、完美世界超4倍,一系列數據表明絕非偶然,這份名單未來仍有可能繼續拉長,下一家回歸境內的巨頭或是阿里巴巴。
今日收盤恒生AH股溢價指數為127.79,意味著同股滬深兩市的股價叫港交所高27.79%。而這種差異在小盤股中更為顯著,洛陽玻璃在滬市股價為11.04元/股,而在港交所則僅有1.95港幣/股,換算之后溢價接近700%。
在中港美三地交易所同時上市的中石油,在A股為6.45元/股,換算之后港股約合3.73元/股,美股反而略高為3.79元/股。與此估算,中石油A股較港股溢價72.92%,較美股溢價70.18%。
產生溢價的原因很多,有業內人士歸結為市場風格不同,在A股人們愿意 “炒作”概念。也有說法是因為A股流動性充分,絕大多數股票日成交額都在千萬以上,這在其他市場很難想象。
一位“隔岸觀火”的港股機構人士調侃,如果小米當初不非要去港股上市,股價也許早就翻倍了……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