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家公司披露股權激勵計劃 集中分布五大行業
數據顯示,截至2月26日晚,今年以來A股有108家上市公司披露股權激勵計劃。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橡膠和塑料制品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等行業上市公司發布股權激勵計劃數量較多。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共有20家上市公司發布股權激勵計劃,居各行業首位。
不少公司激勵人數較多
股權激勵計劃涉及員工數量從個位數到千位數不等,不少上市公司激勵人數較多。
以海大集團為例,該公司日前發布的2024年股票期權激勵計劃(草案)顯示,激勵對象共計3745人,擬向激勵對象授予的股票期權數量3400萬份,約占激勵計劃草案公告日公司股本總額的2.0436%。
上市公司激勵計劃考核目標普遍分為公司層面和個人層面。以致歐科技為例,該公司披露的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草案)顯示,擬向激勵對象授予權益總計不超過401.5萬股,占本激勵計劃草案公告時公司股本總額的1%。首次授予激勵對象不超過47人。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的公司層面考核年度為2024年至2026年三個會計年度,每個會計年度考核一次。以2023年為業績考核基準,2024年至2026年營業收入增長率目標值分別為25%、56.25%和95.31%。激勵對象績效評價結果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級。
穩定核心人才
中信建投證券研報顯示,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機制逐步健全,有利于進一步穩定核心人才并調動團隊積極性,努力完成中長期戰略目標,助力上市公司再創佳績。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股權激勵計劃是通過經營者獲得公司股權,讓企業經營者得到一定經濟權利,使他們能夠以股東身份參與企業決策、分享利潤、承擔風險,從而勤勉盡責地為公司長期發展服務。股權激勵可以替代一部分工資薪酬,以股權支付的方式吸引人才,是股權激勵真正的目的,應避免將股權激勵作為一種市值管理工具。
盤和林表示,上市公司按照發展階段可分為導入期、風險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成長期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計劃,一方面可以用股權代替現金支付,規避企業現金流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可以調動核心員工積極性。對于衰退期企業來說,企業盈利能力開始走下坡路,員工為企業創造收益的可能性較低,此時股權激勵往往很難行權,需要投資者予以甄別。
員工持股計劃持續增多
除發布股權激勵計劃外,近期,不少上市公司還發布了員工持股計劃。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已有58家上市公司發布了員工持股計劃。
僅2月26日晚,就有正泰電器、貝肯能源等上市公司發布員工持股計劃草案。
不少公司董監高參與到員工持股計劃中。根據正泰電器公告,此次出資參加2024年員工持股計劃的公司及下屬子公司的部分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員工不超過82人,其中公司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8人。本員工持股計劃資金總額上限為29613.255萬元。員工持股計劃的股票來源為公司回購專用賬戶回購的股份。
另以李子園為例,公司近日披露的2024年員工持股計劃顯示,參與對象為公司(含子公司)董事(不含獨立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中高層管理人員、核心業務(技術)骨干及董事會認為需要激勵的其他人員。首次受讓部分的參與人數不超過379人,其中董事(不含獨立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超過10人。
發布員工持股計劃的58家上市公司中,有25家參與員工持股計劃的員工數量占總員工比例超5%,有14家超10%。和邦生物、恒逸石化、雪人股份等公司參與員工持股計劃的員工數量逾1000人。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