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市場火熱背后 蘊藏著什么邏輯?
從10月23日到11月27日,北證50指數漲幅超50%。11月21日北交所市場成交額為102.72億元,11月27日成交額就突破了300億元。一時間,原本不溫不火的北交所市場成為市場熱議的焦點。今年以來,A股整體表現欠佳,北交所市場火熱背后蘊藏著怎樣的投資邏輯?這種火熱局面能否延續?
作為國家為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而專門成立的交易所,北交所自2021年成立以來,在資金量和流動性上都與大盤存在一定差距。談及北交所市場火熱的原因,中國(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資研究院院長王紅英表示,國家近期密集出臺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相關政策,使得在北交所上市的專精特新企業未來的成長性、股票價值受到市場投資者的青睞。
中國證監會9月1日發布《關于高質量建設北京證券交易所的意見》(簡稱《意見》),出臺了優化“掛牌滿十二個月”執行標準、支持科創板投資者直接開通北交所交易權限、允許私募股權基金參與二級市場交易等措施,為更多具有發展潛力的中小型企業融資上市開路。北交所官網數據顯示,自《意見》公布以來,新增受理上市申報企業27家。從排隊企業來看,截至11月28日,共有106家企業處于發行上市審核階段,包括7家已獲受理、70家已被問詢、21家中止、3家通過上市委會議、5家提交注冊企業。
橫華農業首席經濟分析師徐明告訴期貨日報記者,國家方面提出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北交所作為金融市場基礎設置的一部分,國家也希望其能夠活躍起來,成為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除此之外,北交所市場本身資金流通量小,雖然整個市場漲了好幾天,但是日成交量集中在100多億元,和主板的幾千億元比起來,盤子比較小,資金容易撬動。
友山基金金焰表示,北交所股票大漲與資金的大力推動是分不開的,這從北交所股票的市值和換手率可以看出來。北證50股票的平均市值在35億元左右,中位數是20億元,機構資金(包括外資)不可能大規模介入。從10月23日到11月27日,北證50指數漲幅51.62%,其間換手率高達71%,這也不是機構大資金的操作手法。30%的漲跌幅限制,且沒有對應的ETF和期貨等,都使得北交所股票成為資金炒作的最佳選擇。北證50的波動率從10月底的年化20%漲到了當前的40%左右。因此投資者應謹慎對待北證50的上漲行情,不能盲目追高。
回望今年的股市,整體表現并不理想,在曲折式前進的復蘇進程中,市場信心不足,交易者的交易行為也變得更為謹慎,不敢輕易大幅度投資,從盤面上看就是股市流動性不強、交易量明顯下降。這種投資心理的變化也導致今年以來微盤策略火爆。北交所作為中小型企業的聚集地,再加上近兩年通過新三板轉板上市的企業在平均轉板收益率上都十分亮眼,存在賺錢效應,無疑為北交所市場的火熱埋下了伏筆。
徐明表示,投資風格的轉變源于大家對未來預期存在落差。凡事都有一個度,當微盤策略發展到極致的時候,白馬和藍籌也會有機會。基金今年很痛苦,為了改變不利情況,機構也會想辦法去引導價值投資,包括吸引一些中長線的資金去投白馬股。但在還沒有達到極致、指標股承壓的情況下,市場更多還是會選擇微盤股。
“北交所市場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流動性不足,只有提升流動性,才能吸引大家關注。”徐明說,做市擴容增強市場流動性、降低臨時波動性可能是北交所的下一步動作。今年2月份北交所正式引入做市交易機制。11月20日,北交所已向海通、國元等多家券商發送北交所股票做市交易業務評估測試通過函。截至目前,已有5家券商獲得了測試通過函。與此同時,11月17日,中證指數公司宣布,決定將符合條件的北交所證券納入中證全指指數樣本空間,并將于2023年12月指數樣本定期調整日實施,北交所流動性或將明顯改善。
記者注意到,北證50指數上漲往往伴隨著上證指數、深證指數等大盤指數的下跌。對于這種現象,王紅英解釋稱,我國股市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個存量市場。一些機構資金,從上交所和深交所市場撤出,進入北交所市場進行投資,就會導致北交所市場上漲,從而出現“蹺蹺板”效應。從交易所層面來講,控制新股的發行的規模、保持股票的供應和市場存量資金的匹配,更有利于中國資本市場的穩健發展。
在諸多利好因素的推動下,北交所市場會成為投資者的“投資熱土”嗎?對此,王紅英認為,中長期來看,北交所市場將呈現結構性上升格局,整體估值水平有望穩步提升。但短期資金的進出會加劇市場的振蕩,投資者應謹慎參與,不宜盲目追高。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