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建設北交所意見出臺!公募解讀來了
正值北交所宣布設立兩周年之際,證監會發布重磅文件。
9月1日晚,證監會發布了被稱為“北交所深改19條”的《關于高質量建設北京證券交易所的意見》(下稱“《意見》”),從加快高質量上市公司供給、推進市場改革創新、優化市場發展基礎和環境等方面,全面推進北交所高質量發展。
記者采訪了易方達基金、博時基金、富國基金、招商基金、嘉實基金、創金合信基金等多家公募管理人,對“北交所深改19條”進行了解讀。
在公募基金看來,此次《意見》出臺意味著北交所新一輪改革揭開帷幕,也是全面推進北交所高質量發展的開端。《意見》將對市場建設產生多方面影響,包括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改善上市公司結構、改善股票流動性、豐富北交所產品體系等。
“活躍資本市場”要求下
北交所需承擔更具戰略性的任務
《意見》出臺有著特殊的經濟金融政策背景,承載著資本市場改革新形勢下服務實體經濟和國家戰略的使命和責任。
關于《意見》的出臺背景,創金合信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魏鳳春指出以下幾點,第一,北交所這幾年的發展,無論是參與者、流動性還是融資、投資、交易規模等,與資本市場的現代化發展有一定的差距。對比其當初的定位和職能的發揮,有進一步改善的空間。
第二,在政治局會議提出活躍資本市場,提升投資者信心重大任務面前,北交所需要承擔更加具有戰略性的任務。因為它要立足于為中小企業創新服務,為科技自立自強提供試驗田的角色,這一角色與中國高質量的發展路徑是完全一致的。
在他看來,一系列措施的出臺,無論是對于北交所本身的發展還是對中國高科技創新產業發展,以及對創新的鼓勵等等,都具有深遠的價值。對它的評價不能單純地從資本市場融資量等技術指標來進行考評,應該全面地將其納入產業現代化框架中進行。
博時基金權益投資四部基金經理齊寧也認為,本次《意見》是在7月24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而證監會8月下旬又推出一系列政策組合拳落地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的背景下提出的。
“總體來看,《意見》從優化上市公司供給、擴大投資者隊伍、改善交易機制、加強多層次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進一步的政策措施。這對于活躍北交所交易水平,推進北交所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對于推進北交所成為創新型中小企業運用資本市場發展壯大的重要平臺,推進北交所成為投資者獲取中長期回報重要市場都具有重要意義。”齊寧說道。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湛直言,北交所自從設立以來,其作為基礎的新三板精選層,同時也存在一些發展中的問題,比如流動性不足、市場估值水平較低等問題。
“流動性方面不足的原因,主要在于北交所建立時期較晚,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北交所構建自身的投資生態圈尚且需要時間。因而,提升北交所的流動性水平是目前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數量較少,但這也意味著其未來會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和潛力。”李湛進一步介紹。
他還指出,估值水平方面,從服務對象來看,北交所對比滬深交易所,其主要聚焦于創新型中小企業。但從市值來看,其估值僅僅為科創板平均市值的1/3。而這種低估值可能會來源于當前北交所的流動性折價和限售折價等因素。中長期來看,由于北交所上市公司偏科技創新企業,因而其估值體系也應偏向科技股與成長股,同時隨著流動性的提升,未來估值水平預計也會逐步提升。
北交所有望實現更可持續、
更高質量發展的良性生態
《意見》所涵蓋的內容舉措,聚焦當下市場關注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堅持綜合施策,著眼于促進“兩平衡”,夯實市場可持續發展基礎。在本次深改舉措落地后,北交所市場有望進一步實現更可持續、更高質量發展的良性生態。
談及《意見》落地后的影響,易方達基金表示,《意見》重點提出改善新增上市公司結構、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優化發行上市制度、持續豐富產品體系、改進和完善交易機制、調整優化發行承銷制度,加強多層次市場互聯互通,擴大投資者隊伍等舉措,將有效促進投融兩端動態平衡與結構優化,夯實市場可持續發展基礎。
隨著一系列舉措落地實施,易方達基金判斷,相信北交所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良性生態有望加速形成,未來各類投資者將更廣泛、更深入參與北交所市場,流動性基礎持續改善,市場活力和韌性顯著增強,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主陣地”效果更加明顯,更好地助力“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嘉實基金稱,《意見》中指出了一系列關于擴大投資者隊伍的方向性指導要求。本次投資者適當性改革,創新了投資者適當性評價的新維度,即從傳統以資產規模為中心轉變為更看重投資經驗和偏好。簡化科創辦投資者開戶流程,是北交所充分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改革成效,創新投資者適當性評價維度的新舉措,有助于擴大北交所投資者規模,優化結構,增強市場買方力量,改善流動性基礎,便利各類投資者入市。預計投資者規模達到千萬級別。
同時,《意見》中提出關于進一步加強投資端建設、優化上市路徑等市場高度關注的舉措,對提高市場流動性和估值定價水平、平衡投融兩端力量都有重要意義。其中,在流動性改善方面,本次北交所改革著眼于增強買方力量,促進投融兩端動態平衡,堅持擴規模與調結構并舉,大力推進投資端建設,相關舉措將有效破解市場關注的流動性問題。
富國北證50成份指數基金基金經理王樂樂認為,《意見》將對市場建設產生如下正面影響。
其一,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意見》提出改善新增上市公司結構和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分別是在新增上市方面,更加強調優質上市資源;在存量上市方面,制定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專項行動方案。“雙管齊下”后,北交所上市公司的整體質量或將再上一個臺階,提振投資者投資北交所的信心。
其二,改善股票流動性。市場對北交所投資最為關切的問題是股票流動性。此次意見針對流動性改善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擴大投資者隊伍、完善交易機制等。后續隨著社保基金、保險資金、年金、公募基金等中長期資金的流入,或可改善北交所的流動性,流動性改善后將支撐企業估值。
其三,豐富北交所產品體系。《意見》明確提出,豐富北交所指數體系、擴大指數化投資,并開展對ETF等產品的研究。此次意見在豐富北交所產品體系方面,明確提出“穩步擴大指數化投資”,意味著未來更多投資者可以通過像北證50這樣的指數產品參與北交所市場,捕捉北交所的投資機遇。
李湛總結道,從《意見》的主要目標來看,提出要通過3-5年的努力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北交所品牌,而在5-10年后則形成具有品牌吸引力和市場影響力的交易所。從本次《意見》發布的主要亮點來看,其對于北交所的高質量發展路徑進行了明確規劃,同時在頂層設計上解決了目前的部分重要問題,最后也強調了發揮北交所新設市場優勢,從而對于提升實體經濟和民營企業信心具有重要意義。
“擴大投資者隊伍”、“有效改善新增上市公司結構”
等內容受關注
本次《意見》內容共19條,其中主要包含改善市場流動性,以及完善交易機制,優化融資制度等方面的舉措。
如此多措施中,魏鳳春認為,擴大投資者的范圍是非常關鍵的一條。如果沒有參與者的廣泛性,活躍資本市場就無從談起。北交所對投資者的限制有望進一步打開,譬如說對公募基金創設產品的鼓勵,對私募基金在二級市場增持的管理的放松,對社保、年金等等這些機構管理者的鼓勵,還應該包括對海外的QFII等投資者的吸引措施等。
他強調,“這些放松還與中國資本市場其他交易所的投資者的融通相關聯。比如有一些投資者在科創板開戶,其北交所就沒有必要再進行一些重復的驗證,因此上述舉措將擴大投資者的范圍。”
齊寧表示,《意見》中有兩部分內容最受關注,第一是“擴大投資者隊伍。加強精準服務,提高對潛在投資者和已開戶投資者的吸引力。研究論證結構性優化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要求。引導公募基金擴大北交所市場投資,支持相關公募基金產品注冊和創新。允許除創業投資基金之外的私募股權基金通過二級市場增持其上市前已投資的企業在北交所發行的股票。加大力度引入社保基金、保險資金、年金等中長期資金。”這些政策措施對于持續增強北交所流動性,改善北交所估值溢價水平,強化北交所對投資者吸引力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是“有效改善新增上市公司結構,包括促進能夠支撐市場深度、體現市場優勢、具有品牌效應的企業上市,使北交所成為創新型中小企業運用資本市場發展壯大的重要平臺。”
相比主板,北交所龍頭上市公司的市值體量較小,估值溢價水平較低,吸引更多處在成長期且已經具備較強競爭力的公司在北交所上市,有助于大大增強北交所的吸引力和知名度,既優化了上市公司供給,也滿足了資本市場需求,從而為改善北交所流動性,為機構投資者創造持久回報奠定了良好基礎。
“從北交所自身的高質量發展來看,其必須要有充分的流動性作為支撐。”談及北交所“深改19條”,李湛則介紹道,“因而《意見》也強調了要重點推動市場流動性的改善。其中包括大力推進投資端建設,以及完善交易機制等。在融資端,《意見》指出要打造更加暢通、便利的直接融資渠道,以培育優質的創新驅動型企業。當前北交所的公募基金參與力度尚需提升,因而《意見》也從投融資兩端動態平衡的角度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同時,李湛稱,《意見》也專門提出要“穩妥有序推進北交所上市公司轉板”,這是因為轉板對于多市場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改善北交所流動性
促進高質量發展
此前北交所一直受困流動性不足問題,不少人士認為,本次《意見》的重點就是改善流動性,促進北交所進一步高質量發展,從而更好地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
“從2023年北交所交易量的同比變化數據來看,伴隨著北交所基礎制度的完善以及上市公司供給的優化,北交所的流動性水平已經有了較為明顯的改善。”齊寧對此表示,“深改19條”從上市公司供給和投資者需求兩個方面都提出了具體明確的優化政策,同時為北交所引入了更多中長期投資者作為“源頭活水”,能夠從中長期改善北交所流動性水平。
易方達基金相關人士也表示,流動性是保障市場融資、定價、風險管理等功能有效發揮的重要基礎,本次《意見》的重點就是改善流動性,促進北交所進一步高質量發展,從而更好地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流動性是投資端、融資端、交易端共同作用的結果,本次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協同發力:
一方面,大力推進投資端建設,增強買方力量,引導公募基金擴大北交所市場投資,支持北交所主題公募基金產品的注冊和創新,允許除創業投資基金之外的私募股權基金通過二級市場繼續增持其上市前已持有的北交所上市公司股票,加大力度引入社保基金、保險資金、年金等中長期資金,為北交所引入源頭活水。
另一方面,加強融資端建設,著力提高優質企業供給,優化新三板掛牌公司申報北交所輔導備案要求,明確連續掛牌滿12個月的執行標準,取消進入新三板創新層前置融資1000萬的要求等措施,多渠道優化了企業上市路徑,切實提升了企業融資的便利性。
此外,《意見》還提出擴大北交所做市商隊伍、豐富做市商庫存股來源、擴大融資融券標的范圍,降低交易結算服務收費等完善交易機制的措施,將有助于市場保持合理的流動性水平。
“相信上述投融端及交易端的綜合舉措能夠很好匹配,形成系統合力,有效破解市場關注的流動性問題,促進北交所高質量擴容和投融資結構優化,更好地支持創新型中小企業成長發展。”上述易方達基金人士表示。
創金合信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魏鳳春也認為,流動性問題有望在這些措施的有力的實施下有所改善。流動性的問題看起來是一個流動資金與交易的問題,本質上是一個公司發展質量的問題。我們看到其他交易所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這種類似的問題,但隨著上市公司質量的發展,盈利能力、以及給投資者回報的增強,同時輔之以放松投資者參與,流動性將不是問題。久久為功,北交所的發展將不會受到流動性的約束,不僅如此,這里還將成為一個中國創業科技自主自強的陣地。
此外,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湛解讀道,流動性是交易所的血脈,是市場估值定價的重要因素。為更好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推進北交所進一步高質量發展,必須有足夠的流動性作支撐。從北交所發布的一系列改革創新舉措來看,有利于北交所高質量擴容和發展,提振北交所投資者信心、活躍北交所二級市場。
李湛表示,北交所改革是個長久持續的工程,未來還有ETF、降門檻、獨立代碼、首次公開發行等眾多創新性改革需要去摸索落地,加以時日,北交所一定會建設成為有影響的交易所,真正成為中小企業的主陣地。
看準北交所投資價值
公募基金積極行動
“深改19條”正激活北交所投資價值,公募基金正積極在行動。
創金合信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魏鳳春表示,北京交易所的定位決定了高科技的自立自強的產業將會獲取資本上的支持,北交所能夠做大做強的基礎是這些產業符合國家戰略的需要。如果把它再進一步細化的話,以安全為前提,能夠提升中國高端制造效率的科技產業,比如AI、半導體以及具備綠色節能環保的要素特征的產業,都具有戰略的投資價值。
“產業的發展還與公司的戰略、公司治理有著密切的關系。基于公司的治理角度,而不是僅僅從從產業比較角度,延伸考察面,挖掘科技和創新的公司,可能更符合現實的投資需要。”魏鳳春表示。
博時基金權益投資四部基金經理齊寧認為,北交所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機械裝備、計算機、電子、汽車、醫藥等行業,全部聚焦在國家急需的“專精特新”產業環節,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占比超過三成。北交所上市公司平均ROE水平(以2022年報整體法計算)在13%左右,超出A股主板平均水平3個點;過去三年的業績平均增速也接近25%,也顯著超越主板,體現出了良好的成長性,但北交所上市公司靜態估值水平與A股主板基本相當,估值性價比比較突出。
此外,原三板創新層大量專精特新“小巨人”公司,也全部分布在TMT、高端裝備制造等行業,為北交所日后的發展壯大提供了生力軍。
齊寧樂觀表示,應該說,北交所已經成為我國專精特新產業的“聚寶盆”,為我國突破核心產業“卡脖子”環節提供了重要支撐作用。因此,無論從短期看還是長期看,北交所都具有為投資者創造良好回報潛力的必要條件,具有良好的投資價值。
因此,不少基金公司也積極行動起來,布局相關產品、掘金北交所中優質標的。
齊寧就直言,博時基金將積極響應《意見》當中對于“引導公募基金擴大北交所市場投資,支持相關公募基金產品注冊和創新。”的相關政策措施,一方面充分發揮公司投研能力及產品創新能力,積極參與對北交所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投研工作,聚焦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聚焦“專精特新”挖掘中長期優質成長標的;另一方面加快北交所相關產品的布局,以及存量公募產品在北交所相關上市公司的投資參與度,力爭借助本次《意見》帶來的政策紅利,通過更多在北交所的主動投資為投資者創造中長期回報。
“公募基金需要從產品布局、投資方法、研究邏輯、科技支撐、風險管理等方面都對此進行戰略性的調整,與北交所一起成長,就是與中國高質量發展一起進步。”魏鳳春表示。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