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增強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
前不久,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門印發了《質量標準品牌賦值中小企業專項行動(2023—2025年)》(以下簡稱《專項行動》)。《專項行動》提出,到2025年,中小企業質量標準品牌意識顯著增強,綜合效能不斷提高,質量標準品牌對中小企業生存發展貢獻持續加大,有力推動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
“專項行動旨在通過質量提升、標準引領、品牌建設,持續增強中小企業的發展能力與核心競爭力,促進中小企業做優做強。”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一級巡視員畢開春說。
樹立科學的質量觀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專項行動》將“提升質量標準品牌意識”作為重點任務第一項,可見其重要性。
“我們要引導企業建立科學的質量觀,產品與服務是由研發設計決定的,是靠加工制造實現的,更要通過檢測試驗來保障。”畢開春認為,“質量提升是靠市場監管和抽查監督完成”之類的舊觀念,現在看來是非常片面和不可取的。要通過技術創新、企業內部管理手段的變革,尤其是在最前端的研發設計環節下功夫,全面保障產品質量。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目前大部分中小企業還是把發展重心放在生產銷售上。“現在經濟形勢較為嚴峻,公司現在最關注的是如何活下去,至于怎么活得更好之后再考慮。”這是一些中小企業經營者的現實考慮。
《專項行動》給出了幫扶措施:面向中小企業管理者開展專題培訓,引導企業牢固樹立“質量是企業的生命”“一流企業做標準”“品牌是企業的靈魂”的理念,建立清晰明確的質量標準品牌方針、使命、愿景和價值觀,構建追求卓越的企業文化;開展重點標準宣貫和貫標服務,指導企業提升標準化能力;發揮“中小企業服務月”、工業和信息化技術技能人才網上學習平臺作用,為中小企業提供專業培訓和輔導,加強質量標準品牌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質量、標準、品牌對于中小企業競爭力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將積極引導廣大中小企業增強質量標準品牌意識,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推動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中國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主任單立坡說。
形成產品獨特優勢
專精特新是中小企業發展的方向和目標,而實現精細化、特色化必須要在質量、標準、品牌上下功夫。
“當前,部分中小企業的產品在性能、可靠性、壽命、良品率等方面還存在差距,標準引領作用不足、品牌彰顯度不夠,往往處于價值鏈低端環節。”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徐曉蘭表示,《專項行動》將幫助企業達成精益生產、精細管理、精良品質的發展目標,形成自身技術和產品的獨特優勢,推動“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近年來,工信部聚焦產業關鍵核心技術、重點產品,大力推動企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不斷推動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取得積極成效。在質量提升方面,普及先進質量工具和方法,提升企業質量管理能力和產品質量水平,截至2022年,共樹立456項全國質量標桿,引導超萬家中小企業導入標桿經驗;在品牌建設方面,推動出臺品牌培育管理體系國家標準及十大重點制造業行業標準,推動超萬家中小企業提升品牌建設能力。
“隨著汽車行業朝著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方向發展,輔助駕駛、高精地圖等軟件在給人們提供便利的同時,同樣也存在安全隱患。在軟件變得越來越復雜的情況下,如何保證研發質量,答案是實施合規的汽車軟件質量管理體系。”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賽寶認證中心軟件質量部技術專家金鑫介紹,目前汽車行業已經在軟件研發、網絡安全、功能安全等領域建立起相對完善的質量標準體系,無論是汽車制造商還是供應商,都應該將相應標準貫穿于軟件開發全周期,通過組建專業安全團隊,成立事件響應、安全運維中心等方式,減少代碼錯誤和交付延誤,既完成安全可靠的生產目標,也降低了運營成本。
“下一步,要持續推廣企業質量管理能力評價標準,激勵中小企業向卓越質量攀升。支持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中小企業結合自身能力與水平,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團體標準研制工作。支持制定品牌培育標準,推動品牌管理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宣貫,推廣品牌培育管理體系方法,不斷增強企業品牌創建能力。”畢開春說。
用好數字化工具
隨著5G、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應用,質量管理正逐步邁向數字化階段。“具體而言,就是以推動質量變革為目標,以數字化質量管理能力建設為路徑,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對質量提升的基礎支撐作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泰爾認證研究所創新發展部主任凌大兵解釋說,從產品設計、設備更新到生產制造、工藝改進,從供應鏈流轉到全流程數據可視化,管理技術的創新將有效改進產品質量。
例如,利用數據追溯、大數據、云計算等手段可以有效監測產品在原材料供應、工廠生產、運輸、銷售各個環節的運行情況,全面防控質量問題。此外,通過分析生產數據以及對生產流程完成自動化、可視化改造,能夠進一步深化精益管理水平。“制造業是一套非常復雜的系統,要保證最終交到客戶手中的產品質量過硬,每個環節都必須做到‘零缺陷’管理。從遴選各級供應商到零部件質量把控,從出廠檢測到產品交付,數字化對產業鏈上下游整體賦能,可實現多方協同提升質量。”凌大兵說。
對此,華辰精密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熊言福深有體會。他告訴記者,為滿足用戶定制化需求,公司采用精密加工設備和柔性生產線,將產品建模設計圖紙、工件信息等數據導入系統,對生產線各環節進行信息化管理,庫存狀況、生產數據能夠實時查看,異常數據按照既定策略進行自動化執行并及時反饋,能夠快速高效、保質保量完成個性化產品生產,不斷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憑借在數控軋輥磨床領域沉淀多年的技術能力,公司于2020年被評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當然,以數字技術提升質量管理水平需要投入相對較多的人力物力財力,對中小企業而言是筆不小的開支,而且在短時間內未必會見效,打退堂鼓也是在所難免的。”凌大兵說。
為此,《專項行動》提出,幫助中小企業導入質量管理數字化理念,深入開展質量管理數字化“深度行”等活動,利用沙龍論壇、線上公開課等形式宣貫《制造業質量管理數字化實施指南(試行)》。推廣成熟數字化、智能化質量管控模式,為中小企業提供有針對性的質量管理數字化解決方案,組織開展典型案例遴選及經驗交流活動。提高質量管理數字化實施成效,支持專業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轉型咨詢、診斷評估、數字化水平評測等服務,幫助中小企業聚焦重點業務環節,用好質量管理數字化工具。
“要鼓勵中小企業實施先進質量管理體系,持續改進產品品質,從而給用戶帶來良好的消費體驗,獲取更多市場份額。但要注意的是,管理體系要與企業自身的經濟和財務指標相匹配,體系建設需要投入一定資金,如何利用數字技術、管理工具,達到降低能耗、提升良品率,真正產生經濟效益,使投入產出達到平衡,是中小企業目前比較關注的,也是政府、社會服務機構等各方應該重點解決的難題。”畢開春說。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