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發布28條措施進一步助力中小微企業
今天(5月17日)下午舉行的“營造一流營商環境 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系列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市經濟信息化委主任吳金城介紹了本市支持中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及近期出臺的《上海市助力中小微企業穩增長調結構強能力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有關情況,市經濟信息化委副主任戎之勤、市發展改革委總經濟師魏陸、市稅務局副局長吳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調查統計研究部主任呂進中、閔行區副區長李銳共同出席新聞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
中小企業是促進發展、穩定就業、保障民生的重要依托,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的關鍵環節,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力支撐。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發展,充分發揮市服務企業聯席會議機制作用,支持本市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
為進一步助力中小微企業提質增效、提升抗風險能力,激發創新活力和發展動力,夯實穩增長基礎,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市服務企業聯席會議辦公室牽頭制訂《上海市助力中小微企業穩增長調結構強能力若干措施》,經市政府同意,予以正式發布。
一、本市中小企業發展基本情況
一是成為穩定經濟基本盤的重要基礎。穩增長方面,2022年全市規模以上中小企業實現工業產值超2萬億元,占全市規上工業產值49.4%。穩外貿方面,實現工業出口交貨值2871.2億元,占全市32.3%。穩市場主體方面,共有市場主體327.3萬戶,其中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占比達93.4%。
二是形成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累計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10416家、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7572家(全國占比10%),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00家(全國占比5.6%),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和產品38家,數量均居全國前列。培育金山、青浦、寶山、松江、臨港5個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數量居全國第一。
三是中小企業成為推動創新的重要力量。2022年,本市353家專精特新企業建立國家級或市級企業技術中心,574家企業開展市級專利工作試點;309家企業建有院士專家工作站,占全市建站數量48.3%。本市科創板上市企業79家,總市值約1.5萬億元,融資額約1956億元,科創板首發募集資金總額和總市值排名全國第一。
二、中小企業服務工作推進情況
一是完善企業服務工作體系。成立由36個委辦局共同組成的全市服務企業聯席會議制度,完善“1+16+x+n”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立企業服務專員隊伍,近6000名服務專員累計走訪聯系企業超17.8萬家次;舉辦政策宣貫活動6325場,舉辦融資活動服務企業4194家次,解決融資需求22.2億元。突出企業訴求服務,累計辦理跨部門企業訴求數1628件,訴求辦結率、企業滿意率均超過90%。打造企業服務線上平臺,支持企業通過“上海市企業服務云”網站統一入口,也可以通過“一網通辦”鏈接進入平臺,開展專精特新企業申報、市級支持資金申報等“政務服務”事項;建設“惠企政策一窗通”,為企業提供線上政策推送、檢索、匹配、訂閱、申報引導等服務,累計發布惠企政策3.4萬項;建設“專業服務資源庫”,支持創業服務、科技創新等10大類近800家優秀專業服務機構入駐開店,累計發布各類服務產品2.1萬項。
二是強化企業發展資源保障。開展助企紓困政策宣貫落實專項行動,為各類市場主體減負超過3000億元。加大專項資金支持,2022年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規模約3億元,主要用于支持小微企業技術進步、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擴大就業以及改善服務環境等方面。強化融資服務,市中小微企業政策性擔保基金規模由50億元擴大至100億元,年融資擔保規模已達700億元;市中小微企業信貸獎補機制將不良率門檻調至0.5%,提高補償比例最高至55%。推動總規模為357.5億元的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落地上海。
三是優化中小企業發展環境。2020年修訂實施《上海市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條例》,營造中小企業發展的良好法治環境。制定《上海市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實施細則》,為優質中小企業提供全周期、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建立企業首次、輕微違法違規行為容錯機制,“免罰”“免強”措施已經惠及市場主體8400多家,免罰金額超6億元。防范化解中小企業賬款拖欠問題,實現無分歧欠款化解率100%,50萬元以下無分歧欠款清償率100%。
三、關于《若干措施》的主要內容
《若干措施》堅持統籌協調穩增長、調結構、強能力、促發展的關系,聚焦中小微企業最為關心的創新發展、轉型發展、融通發展、金融賦能、紓困支持和精準服務等六個方面,提出28條具體措施,并組織開展“益企賦”系列專項行動。
一是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若干措施》提出,實施科技成果賦智中小企業專項行動,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突破1000家,市級技術改造專項支持門檻從2000萬元降低至1000萬元,擴大技改受益面;對“小升規”企業和工業產值首次突破10億元、50億元、100億元等不同規模的先進制造業企業,鼓勵各區給予支持;對首次成為“四上”企業的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市區聯動給予企業上一年度研發投入5%、最高5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推動30家企業建設綠色工廠、5家企業建設零碳工廠;實施“上海產業菁英”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項,提供配套服務和項目資助,每年培育200人。
二是助力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發放“ai算力券”,重點支持租用本市智能算力且用于核心算法創新、模型研發的企業,最高按合同費用20%進行支持。發放智評券,市級安排資金5000萬元,鼓勵各區進行政策配套,支持企業采購智能制造成熟度能力評估診斷服務,今年計劃推動3000家規上工業企業完成智能制造成熟度能力測評。實施中小企業“工賦伙伴”計劃,打造數字化服務專員隊伍和聯合體。2023年培育不少于300家中小數商企業,形成不少于30個品牌數據產品,培育不少于20個細分領域專業服務商;推動25萬家中小企業上平臺上云,支持中小企業使用線上會議軟件、工業軟件等“小快輕準”數字化解決方案和產品。
三是營造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生態。圍繞大企業、大市場、大產業開展大中小企業融通工作,構建大中小企業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發展生態。重點實施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攜手行動”,舉辦“百場萬企”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對接活動;落實支持中小企業政府采購政策,將政府采購工程面向中小企業的預留份額階段性提高至40%以上的政策延續到2023年底。支持企業參與本市各類重大應用場景“揭榜掛帥”行動。構建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梯度培育體系。2023年培育10個左右市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力爭再建設5個左右國家級特色產業集群。
四是強化中小企業金融賦能服務。《若干措施》整合各項金融助企政策,打出“組合拳”,提出推進“融資暢通”工程和無縫續貸“十百千億”工程,到2023年底普惠貸款余額達1.1萬億元、無縫續貸累計投放突破1.2萬億元,為企業節約成本100億元以上;落實國家融資擔保獎補資金,平均擔保費率保持1%(含)以下;開展“一鏈一策一批”融資促進行動,促進產業鏈融資;支持中小企業改制上市和股權融資。
五是加大中小企業紓困力度。支持企業穩崗擴崗,落實階段性降低失業、工傷等社會保險費率政策。開展“春雨潤苗”專項行動,落實稅費支持政策;開展中小微企業助企紓困專項行動,發揮中小企業服務專員作用,開展政策上門對接。
六是加強中小企業精準服務。完善企業網絡服務體系,開展“一起益企”中小企業服務行動和中小企業服務月活動,強化企業服務云等平臺服務能級;支持中小企業質量標準品牌建設,支持新技術、新產品高效獲取知識產權保護;加強政策集成創新,提高跨部門協同效能,建立季度部門會商、調研督導、環境評估工作機制,力爭本市中小企業發展環境繼續保持全國前列。開展“益企賦”系列行動,聚焦防范和化解中小企業賬款拖欠專項行動、中小企業質量提升公益培訓工程、稅收宣傳月活動等24個專項,由相關部門出臺專項行動方案,加快政策宣貫落實,確保政策紅利快速直達市場主體。
下一步,將按照國家和市委、市政府戰略部署,深化落實《若干措施》,建立包含普惠性政策、新出臺政策和個性化政策在內的重點企業“服務包”,上門服務,協調解決個性化問題;及時開展政策宣講解讀,幫助廣大中小企業用足、用好、用活政策,支持企業高質量發展。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