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注冊制落地“滿月” 資本市場改革穩步前行
5月10日,全面注冊制改革落地“滿月”。在一個月的實踐檢驗中,全面注冊制下的證券市場運行平穩。數據顯示,一個月來,已經有12家企業在滬深主板成功上市,累計募資222億元。主板注冊制首批10只新股整體交投活躍,截至5月9日收盤,相較于發行價,10只新股股價平均上漲39%。發行和退市在漸進式改革的節奏下常態化運行。
平穩運行的背后是多年的改革探索。經過4年多實踐,注冊制先后在科創板、創業板等市場鋪開,主板注冊制則在1個月前成功落地。從增量市場到存量市場逐步推開,我國注冊制改革成功地走出了一條漸進式改革的路子,而注冊制改革也在循序漸進地重塑著資本市場生態和市場結構,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發行上市制度經受住了市場檢驗,交易、退市等關鍵制度創新成效顯著,法治建設取得重大突破,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特別是科技創新的服務功能大幅提升,市場活力和市場韌性明顯增強。
4月10日,在滬深交易所主板注冊制首批企業上市儀式上,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說:“這次上市儀式的舉行,標志著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全面落地,這是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又一個重要里程碑?!?/p>
全面注冊制下,最核心的改變是審核方法和主體的變化。相比過去的核準制,注冊制更加強調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發行條件更加精簡優化。對于擬上市企業而言,發行條件精簡、審核效率提升為企業帶來了滿滿的獲得感。公開報道顯示,多家首批上市企業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深切感受到此次發行審核上市過程中的諸多變化,包括注冊制下法規和指引等更加簡潔和明確,交易所問詢問題更加精簡、重點突出;注冊制下公司的主要申報文件、上會問題及結果等均進行披露,提升了審核的透明度。
注冊制改革的本質是把選擇權交給市場,強化市場約束和法治約束,提高投融資便利性。在此背景下,信息披露質量和投行執業質量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介機構在面臨全面注冊制機遇的同時,也更多承擔了向資本市場輸送優質標的的責任。對于券商投行而言,應該更加充分挖掘發行人投資價值,在不超出可披露范圍的前提下,將發行人的投資價值充分傳遞給市場投資者。對于投行項目的選擇來講,也從原來的注重“審核可通過性”向注重“可投資性、可銷售性”轉變。
在注冊制全面實施后,“炒新”的交易邏輯有望進一步回歸基本面、成長性,以往偏向小盤股的投機性“炒新”策略將面臨更大的風險。根據同花順統計,截至5月9日,最近一個月共有31只新股上市,其中4只新股上市首日收盤破發。與此同時,主板新股發行市盈率23倍的紅線被打破,據統計,31只新股平均發行市盈率達51.6倍。這意味著,注冊制新股上市后股價波動增大,甚至可能出現破發,對投資者的選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需要加強風險意識,更加注重公司長期基本面、行業未來發展預期的研究,不盲目跟風,不被短期的市場波動所影響,堅持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理念。
退市機制是全面注冊制改革的重要配套制度。實現優勝劣汰、新陳代謝的資本市場環境,真正將稀缺資源提供給優質資產,是退市制度改革的重要作用之一。光大證券統計顯示,從退市總量來看,2022年全年,退市上市公司數量達到50家。今年5月以來,已經有11家上市公司收到交易所的擬退市決定,還有多家上市公司發布擬退市的相關公告。近日,*ST紫晶和*ST澤達被確定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彰顯了我國監管層對欺詐發行、財務造假等嚴重損害投資者利益行為的“零容忍”態度,也反映了A股常態化退市機制正在逐步形成。暢通多元化退出渠道,有助于保障注冊制下A股市場生態的優勝劣汰,實現A股上市公司質量整體提升。
無論是一級市場的上市,還是二級市場的交易,或是市場“出口關”的退市,注冊制改革給資本市場帶來的變化是全方位的、根本性的。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全面注冊制的落地并平穩運行,一個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正加速走來。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