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融證券開年連吃兩罰單,新三板掛牌、債券業務被“點名”
2023年才開年,國融證券的新三板掛牌、債券業務,便因為違規而連吃兩張罰單。
江蘇證監局日前對國融證券及有關人員出具警示函,因在江蘇宏馬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宏馬物流”)推薦掛牌過程中盡調未勤勉盡責;此前,國融證券還因債券業務風控不足被內蒙古證監局責令改正。
在民營券商奔向國資的背景下,國融證券近兩年也曾推進股權轉讓,青島國信一度計劃斥資68億入主國融,但最終未能如愿。
基本面上,國融證券近年凈利潤攀升,業績增長成色初顯的同時,分類評級表現卻上演“過山車”。
事涉新三板掛牌、債券業務
進入2023年1月以來,國融證券已經兩次被監管處罰,1名項目負責人也領了罰單。
江蘇證監局1月10日披露,經查,國融證券在宏馬物流推薦掛牌的盡調過程中未勤勉盡責,時任項目負責人張志敏對此負有責任。對此,江蘇證監局對該公司及負責人出具警示函,并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宏馬物流及兩名公司高管也同時領罰。江蘇證監局1月9日公布,在對宏馬物流檢查中發現,該公司存在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財務基礎薄弱,實際控制人、董事長、總經理湯建平向投資者私下轉讓宏馬物流股權,未按期披露2021年年報等問題。江蘇證監局因此對宏馬物流及湯建平,董事會秘書宋蘇云出具警示函,并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除上述新三板業務外,國融證券還因債券業務吃了罰單。
內蒙古證監局1月5日披露,國融證券債券業務存在兩大違規:一是公司債券承銷和受托管理業務中,個別項目未對發行人抵押備案程序的真實性進行全面盡職調查,未持續跟蹤并及時督導發行人披露與發行人償債能力相關的重大事項;二是公司債券業務整體風險管控存在不足,個別項目對發行人募集資金使用監督不到位,內核機制執行不到位。內蒙古證監局責令該公司改,并在限期內提交書面整改報告。
近年,國融證券屢接罰單,在債券、并購重組等領域均暴露出風控問題。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12月,云南證監局向國融證券出具警示函,因其作為騰沖建安“18騰沖01”債券受托管理人,未能采取有效措施督促發行人規范使用募集資金,且未在證監局組織的自查工作中如實報告發行人存在將募集資金轉借他人的情況。
2022年6月,因*ST富控重大資產重組案,國融證券及4名業務負責人遭罰。
經證監會調查,國融證券在擔任*ST富控出售上海中技樁業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資產重組財務顧問過程中,未對標的資產的收入、關聯交易及上市公司的對外擔保等情況進行審慎核查。證監會因此對國融證券采取監管談話的行政監管措施,公司時任并購重組財務顧問業務負責人被出具警示函,3人被認定為不適當人選3個月。
控股權轉讓折戟
資料顯示,國融證券成立于2002年,注冊地在內蒙古。截至2021年年底,截至當年年末,北京長安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長安投資”)持股70.61%,為公司第一大股東。
作為一家民營券商,國融證券近年來引戰“賣身”,一度有望被國資納入麾下。
根據媒體報道稱,2021年初,長安投資萌生退意,欲引入戰略投資者,出讓國融證券控股權。買家為青島國資旗下的青島國信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21年4月,青島國信與協議各方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及增資協議,各協議金額合計68.41億元。如果收購完成,或也意味著,國融證券將從注冊地內蒙古遷至青島。
但時隔9個月后,這筆收購以失敗告終。2022年1月,青島國信宣布終止收購國融證券,原因是交易的先決條件未能達成。
國融證券近年的經營情況有所改善,但分類評級結果表現不穩定。
數據顯示,2021年,國融證券實現營業收入14.44億元,同比增加38.03%;凈利潤3.11億元,同比增加209.72%。2019年和2020年,該公司凈利潤分別為0.26億、1億,同比增長115.4%和284.47%。
不過,國融證券的證券公司分類評級,卻如過山車般大起大落。2019年被連降5級,從BBB級降至C級券商,2020年上調至BBB級,但2021年又下調至BB級。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