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務要更注重“專精特新”
今年以來,在監管部門引導下,金融機構加大實體經濟支持力度,有力推動投資、消費、外貿增長,持續助力穩住宏觀經濟大盤。
展望2023年,金融機構應再接再厲,從“專精特新”四個方面進一步加強對實體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推動實體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首先,進一步加大對先進制造業、科創企業的專業服務力度,助力我國經濟轉型升級。今年以來,制造業貸款、科研技術貸款快速增長。未來,銀行等機構可進一步加大對“專精特新”等行業的金融服務力度。其中,銀行機構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可創新信貸模式,加大相關領域的投放力度;券商機構可進一步助力科創企業直接融資;保險機構在資產端可強化對相關領域的股權投資力度,在產品端可強化科技保險的研發。
其次,進一步加大對小微企業的精細化服務力度。銀行機構一方面,要加大增量信貸支持,運用首貸、信用貸、續貸等方式支持小微企業,并合理降低融資成本;另一方面,要持續幫扶暫時遇困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避免限貸、抽貸、斷貸。此外,保險機構要進一步通過信用保險和保證業務,助力小微企業獲得信貸支持。
同時,加大對消費服務相關市場主體的支持力度,推動消費復蘇。在新形勢下,銀行機構要加大對餐飲、交通、旅游、娛樂等消費服務相關市場主體的信貸支持力度。保險機構則要優化退貨運費險等與消費場景結合緊密的產品設計,助力消費回暖。
再者,強化對外貿企業獨特的金融支持。隨著我國疫情防控政策的持續優化,外貿企業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出現變化,這要求金融機構適時調整服務模式:一是銀行機構要加大對相關企業的信貸支持。二是保險機構要進一步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穩妥推進保單融資產品,發揮保險促外貿的獨特作用。
最后,強化“新市民”金融服務。“新市民”約3億多人,包括個體戶、農民工等群體,受疫情影響,該群體在就業創業、租房買房等方面的金融需求較為強烈。今年以來,在監管部門推動下,一些專屬信貸產品和保險產品相繼面世。未來,銀行、保險等機構可持續通過產品創新等方式,進一步滿足該群體金融需求。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