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福IPO組合拳,能否再造一個新吉利
2022,新能源車圈最有牌面的人非王傳福莫屬,比亞迪榮登新能源銷冠,風頭一時無兩。
但習慣以“資本為槳”的李書福也不甘人后,雖然自家新能源車銷量不及比亞迪,但這并不妨礙“老李”在新能源車資本領域“偷著樂”。
最近,吉利官宣未滿兩歲的極氪汽車將被分拆獨立上市。隨后,旗下純電動皮卡品牌雷達汽車跟著表示會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IPO。
不僅如此,吉利旗下新能源商用車領域獨角獸——遠程新能源商用車剛完成Pre-A輪融資,融資金額超3億美元。
再加上,上半年通過SPAC模式在納斯達克上市的高性能電動車品牌Polestar極星,以及8月曾被爆出有望IPO的新能源超跑品牌路特斯科技。
很顯然,在新能源汽車火爆的當下,李書福正試圖用資本曲線完成“藍色行動”,他所擅長的資本運作戰術是否能重演燃油時代的輝煌,其與王傳福的產品主義,孰優?
01
熟悉的資本運作又回來了
所謂一部吉利汽車脈絡史,藏著半部資本并購史,在新能源時代亦不例外。
日前,吉利汽車公告稱,分拆極氪汽車并將其獨立上市的建議已獲得聯交所許可。要知道,這并不是近年來李書福“資本盛宴”第一餐。
去年10月,沃爾沃回老家斯德哥爾摩掛牌上市,吉利還在上市后套現了30億瑞典克朗;今年6月,極星汽車也通過SPAC的方式登陸納斯達克,IPO首日市值高達276億美元。
至于當下,獨立上市極氪汽車則將成為李書福“新藍色夢”的重要一環。
極氪汽車誕生之初就表露出上市野心。在極氪品牌發布時,有關極氪公司注冊地位緣何在開曼群島問題就被拋出。
吉利控股集團CEO李東輝回應稱:“這個安排既是為了便于開拓國際市場,也是考慮保持極氪未來在海外資本市場融資和上市的機會。”
去年10月,吉利汽車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公司向吉利集團收購極氪2.2億股普通股,交易完成后吉利汽車將擁有極氪已發行股本約58.31%的股份。
看似“左手倒右手”的游戲,但無疑進一步加強了極氪和吉利汽車之間的聯系。這意味著,極氪獨立上市后,吉利汽車依然會合并極氪的報表,極氪的業績將直接影響吉利汽車的報表。
目前,極氪汽車估值約百億美金,而吉利汽車最新市值不過1014億港幣,折合美元約計129億。此番分拆上市,不亞于打造一個“新吉利”。
對此,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高級研究員李延東表示,對于吉利來說,極氪是旗下最有望突出重圍的品牌。
從極氪汽車本身來看,成立不足兩年,拓展市場、技術研發等硬性支出或將進一步加大。
數據顯示,2021年,極氪品牌凈虧損10.1億元,今年上半年虧損依舊有7.59億元,母公司吉利汽車上半年的凈利潤也不過才15.52億元。
很明顯,即便吉利不差錢,但架不住這種“燒”法。而分拆上市、獨立融資就可以減緩母公司吉利汽車負擔。同時,以科技公司的定位去融資更容易募集資金,使得企業有良好的現金流,在與“蔚小理”一眾新勢力的競爭中也能保持足夠“快”增速。
對此,平安證券表示,分拆上市對資本市場影響意在長遠。從海外經驗來看,分拆上市的優質企業可受益于主業聚焦和新發展,業績以及估值得到雙抬升。
汽車分析師張翔也認同該觀點,他表示,開發、推廣需要大量時間和資金,上市既有助于獲得融資,也能提升知名度。畢竟現在技術迭代比較快,多頭并進的做法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有助于分攤風險。
唯一的問題就是,分拆極氪上市后,資本會給出什么反應尚未可知?
02
吉利新能源前景幾何
對于習慣買買買的吉利而言,多少顯得有些底氣不足。
從產品角度來看,新能源時代的吉利缺少“爆款”,盡管旗下新能源品牌不少,但真正能打幾乎沒有。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吉利在中國市場新能源市場銷量排名第6,在它前面的品牌有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特斯拉中國、奇瑞汽車和廣汽埃安,但具體到車型上,吉利旗下沒有任何一款車型進入新能源車型排名前20。
直到10月份,憑借極氪001月銷破萬的數據,才緩解新能源車型排名前20掛零的尷尬。
值得慶幸的是,吉利新能源加快海外的進軍步伐,以幾何品牌為核心先后與挪威、匈牙利、捷克以及斯洛伐克等國家達成合作協議。
半年報顯示,吉利實現出口87628輛,同比增長64%,出口銷量占比也由8.5%提升至14.3%。
此外,吉利旗下新能源車和燃油車也有了些內耗的苗頭。
半年報數據顯示,2022上半年,吉利汽車實現總銷量61.4萬輛,同比下降-2.6%。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顯著,同步增長398%。銷量占比也從去年同期3.5%提升至17.9%。
總量沒變,新能源車銷量占比提升14.4%,很明顯原本燃油車的目標用戶轉向了自家的新能源車款。
最重要還是用戶心智的占領。
在燃油車時代,吉利無愧自主品牌銷冠。但到了新能源時代,吉利的后勁明顯不足。尤其在過渡期,EV車型和幾何、楓葉等品牌深陷“油改電”的風口中,原始積累沒做好。而極星品牌由于太“技術宅”“不接地氣”銷量始終上不去;領克早期的PHEV車型,也受制于市場對吉利混動技術缺乏認知,銷量不瘟不火。
甚至,極氪在上市初期也屢陷“投訴門”,銷量持續低迷,直到上半年免費升級8155芯片,才結結實實的刷了一波路人粉,助力極氪 001銷量迅速增長,上市至今累計完成交付55600輛。年內交付49593量,其中10月份交付超1萬輛。
而在供應鏈端,吉利新能源處于起步階段,對價格缺乏話語權,難以控制成本,上半年毛利率同比下降2.6個百分點至14.6%。
此外,吉利新能源產業布局版圖很龐大,智能駕駛有吉咖智能;動力電池上游有鋰礦公司和ST澄星,下游攜手耀寧科技、威睿電動、衡遠新能源進行自建。半導體和車機系統方面,吉利投資了華大北斗、地平線等;合資成立廣東芯粵能、芯擎科技;甚至還收購手機品牌魅族,打造的Flyme For Car系統。
對此,有分析人士表示,全產業鏈布局投資比重會非常大,若無法形成規模經濟效益會有比較大的風險。
03
資本運作VS產品主義
資本運作VS產品主義代表了吉利和比亞迪不同的思維。
自“蛇吞象”并購沃爾沃后,吉利就習慣了“買買買”的擴張思路,在新能源時代戰術依舊,但吉利并沒有注意到在新能源時代,企業更需更注重的是產品心智優勢。
以特斯拉為例,品牌早早占據了用戶視野,憑借四款車牢牢穩坐新能源車市值“一哥”。
而比亞迪的DM-i技術更是占據消費者心中的NO.1,無論是吉利SEA浩瀚架構、長城DHT還是奇瑞LIFE都只能是第二選擇,除非有了顛覆性的技術革新。
此外,吉利在過往“買買買”過程中還喜歡依靠品牌加持,就像當初領克上市一樣,憑借沃爾沃血統、SPA平臺技術加持,領克01上市后一車難求,動輒排隊兩三個月。但隨著消費者對領克品牌熟悉以及PHEV、EMP等混動技術到來,沃爾沃給予其技術光環已經越來越暗淡,銷量持續下滑,上半年僅完成7.7萬輛,同比下降28.4%。
與吉利“買來”不同的是,比亞迪習慣是技術優先,先有硬核成熟的技術后再進行產品的擴張。從比亞迪深耕汽車行業數十年的歷史來看,其最核心的產品不是車,而是電池。其名下刀片電池盡人皆知,早早地成為國際上三電自研的代表。
比亞迪下一步攻略的核心則是“智能化升級”。
在比亞迪年度股東大會上,王傳福表示,“新能源汽車的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能化”。而比亞迪還缺一套智能電車時代的“操作系統”。
整體來看,王傳福的產品主義在新能源時代PK中似乎更具優勢。對于吉利而言,資本運作只能算是錦上添花,產品、技術和供應鏈才是真正的底氣,或許吉利真需要彎下腰去搞定自家電氣化(電池)、智能化(操作系統)的自研核心。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產品導向型的比亞迪,在新能源的日子,似乎比吉利好過一些。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