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巨人”占比近四成 北交所成專精特新主陣地
11月以來,隨著兩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慧為智能(8.340, -0.06, -0.71%)、遠航精密(14.900, -0.47, -3.06%)相繼上市,北交所上市公司增至123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則增至48家,占比接近四成。
從數據上看,專精特新企業已經成為推動北交所發展的中堅力量。渤海證券做市業務負責人張可亮認為,希望北交所能夠堅守服務專精特新企業的市場定位,圍繞著服務專精特新企業的發展需求,完善自身制度建設、生態建設,真正把自己打造成為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的主戰場、主陣地。
國家級“小巨人”48家
東方財富(18.000, -0.09, -0.50%)Choice數據顯示,在北交所開市一周年之際,上市公司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已增至48家,占比達到39%。
統計顯示,這48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總市值為644億元,主要分布于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化工新材料等行業。其中,市值最大的是吉林碳谷(49.070, -0.23, -0.47%),為157億元,同時也是北交所第二大市值公司。
近期北交所新股發行提速,未來北交所的專精特新企業陣營還將繼續擴容。開源證券北交所研究中心諸海濱團隊認為, 北交所上市制度和門檻相較創業板、科創板略低,適合凈利潤在2000萬~5000萬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進行上市融資。
張可亮表示,北交所在發行方面更加包容,重點面向專精特新企業,將專精特新作為指揮棒,但又不限于專精特新;在融資方面更加靈活,提供普通股、優先股、可轉債等多種權益融資工具。整體來說,北交所的設立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了契合自身的資本市場舞臺,是資本市場推進普惠金融體系建設的重大改革和重要里程碑。
期待更多制度創新
增量研究院院長張奧平認為,北交所的設立主要服務于創新型中小企業,而專精特新企業是創新型中小企業當中的佼佼者,是創新型中小企業的“龍頭公司”。北交所未來應該更多地去吸引專精特新企業,這些公司應該是未來北交所重點服務的對象。
張奧平認為,北交所應該推動更多的制度創新,與滬深交易所形成更多差異化的優勢互補,只有這樣,才能夠吸引更具創新能力的中小企業來到北交所。
張可亮表示,專精特新企業的發展當然離不開企業自身的努力,但也需要國家政策上的引導和資源上的支持,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解決這些企業的融資問題。登陸資本市場既是企業安全規范發展的契機,也是企業加速發展的推進器,一方面通過資本市場的股權融資可以降低企業財務杠桿,規避財務風險,強身健體;另一方面也可以為企業提供股權激勵、并購重組等十八般兵器,讓專精特新企業放開手腳、敢闖敢投。
資深新三板評論人、北京南山投資創始人周運南指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本來就是北交所上市重點扶持對象,專精特新也是審核的加分項,目前保持37天最快過會紀錄的中科美菱(13.620, 0.13, 0.96%),就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其建議,北交所未來可以采用領航計劃吸引掛牌、基地定向服務、審核前移、問詢高效、即過即發等舉措讓更多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來北交所上市。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