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開市一周年,江蘇21家上市公司領跑全國
上市數量全國第一、創新特征極為明顯、業績表現十分強勁、儲備企業良性發展……北交所開市一周年,江蘇用實際行動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這份“成績單”的背后,是江蘇各級政府及相關各方,牢牢把握北交所設立的歷史機遇,推動轄區創新型中小企業擁抱北交所的積極作為;更是江蘇產業鏈供應鏈高質量發展,蓬勃生機、強勁韌性和穩定性的展現。
數據:繼續領跑全國
11月11日下午4:30,北交所通過一場線上“媒體溝通會”,向市場披露了一年來的運行情況。
數據顯示,截至11月11日,北交所共有上市公司123家。其中,中小企業占比77%,民營企業占比86%,超八成集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49家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綜合看,開市一年來,北交所市場運行總體平穩,各項制度安排有效運轉,市場生態持續改善,服務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能力持續提升,取得了良好開局。
在這一整體數據之下,江蘇“成績單”如何?
北交所給出的回答是:截至當天統計,江蘇在北交所的上市公司共有21家(包含11日上午上市的遠航精密),數量仍然保持全國第一。需要提及的是,過去一年,江蘇在北交所上市公司首次公開發行累計募集資金額逾30億元,平均每家融資逾1.5億元。這一融資情況側面反映了市場對北交所江蘇公司的價值判斷。
將視角擴展到整個新三板,可以看到,截至11月8日,江蘇在新三板掛牌公司達到823家,掛牌企業數量位居全國第三。其中,創新層218家,基礎層605家。按照城市劃分,蘇州為261家,南京為118家,無錫為132家,常州為97家,南通為57家。今年以來,江蘇在新三板掛牌公司定向發行募集資金總額達到33.93億元,同比增長15.22%。這是江蘇在北交所上最主要的“后備力量”。
“從北交所揭牌開市后首批上市的企業,到本周五剛剛新上市的遠航精密,江蘇一直非常積極地推動創新型中小企業擁抱北交所。所以不論是從上市數量,還是公司質量,又或者是儲備企業的情況看,江蘇一直非常不錯。”北交所相關負責人說。
業績:整體質量靠前
遠航精密在今年8月份入選了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上市之前的一個完整年度,遠航精密的營業收入是9億元,凈利潤是8433萬元,近兩年的復合增長率達到了30.52%。遠航精密的業績只是北交所江蘇上市公司的一個縮影。
除去遠航精密,20家上市公司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130.45億元,同比增長35.20%;實現凈利潤8.17億元,同比增長14.50%。這一水平與北交所的平均水平持平。換句話說,江蘇上市公司的業績均處在北交所中上游位置,整體質量靠前。
而查閱今年1—9月份業績,可以看到,如森萱醫藥、恒太照明、德源藥業、蘇軸股份等公司的凈利潤,均處于前三十名第一梯隊位置;此外,駿創科技的凈利潤增長幅度還領跑整個北交所。
北交所江蘇上市公司在業績上為何能夠表現“不俗”?
中金公司研究所方面認為,北交所的江蘇上市公司不僅創新特征明顯,更重要的是其專精特新特征明顯,深度參與相關產業鏈,成為產業鏈上下游中堅力量。21家北交所上市公司中,18家為制造業行業,2家為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7家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記者根據公開信息不完全統計,北交所江蘇上市公司中,近五成公司屬于延鏈、補鏈關鍵節點公司,包括融入特斯拉、寧德時代等國際知名創新公司供應鏈的公司,或為大型上市公司、知名企業提供關鍵元器件、基礎原材料、生產服務的公司,其中還包括處于細分行業龍頭地位的公司。
“我們屬于細分行業領域的企業,公司一直在狠抓技術改造和產業升級。正是因為在技術上下功夫了,所以今年在全行業整體盈利能力下降的情況下,我們仍然保持了經濟效益穩中向好。”蘇州軸承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文華說。
創新:持續研發投入
江蘇上市公司的業績表現離不開兩個字“研發”。或者說,江蘇產業鏈的韌勁,離不開持續的技術突破和創新。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北交所上市公司研發支出合計31.97億元,同比增長33.10%。按照123家測算,平均每家研發支出在2500萬元左右。
與之對應,今年前三季度,江蘇21家北交所上市公司中,有17家研發投入在1000萬以上。其中,江蘇研發投入最高的是德源藥業,前三季度達到了5000多萬元;緊隨其后的云創數據,前三季度也達到了4000多萬元。
位于常州的同惠電子,一直在不斷增加研發投入,其所在的行業——儀器儀表是“卡脖子”行業的典型,同惠電子一直想要打破國外技術和產品的壟斷。
位于南京的云創科技,每年的研發投入都很高,其所在的行業——大數據存儲與智能處理,許多產品和服務很容易被同行“跟進”和“模仿”。“我們在技術上的投入是實實在在的,只有做有門檻的東西,才是自己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南京云創大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真說。
北交所成立之初,就是為了支持一批創新能力強、成長速度快、科技成色足的中小企業聚集發展。“在這一點上,江蘇的企業一直在努力借助北交所的平臺,用好金融工具,增強自身的研發能力。”北交所相關負責人解釋。
后備:輻射帶動吸引
在經過了過去一年的平穩向好發展后,北交所的相關制度正在不斷完善。
11月11日下午,北交所發布了《北京證券交易所融資融券交易細則》,并配套發布了《北京證券交易所融資融券業務指南》,正式推出融資融券業務。
此前不久,北交所宣布北證50成份指數將于2022年11月21日正式發布實時行情,以反映市場整體運行情況,提供投資標的和業績比較基準。
更完善、更健全的市場,將迎來更多創新型中小企業的擁抱。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0月31日,北交所在審在輔企業合計429家,其中在審企業133家,在輔企業296家。江蘇的“后備”數據是,18家在受理審核,38家在證監局輔導備案。
記者注意到,目前北交所開始向區域股權市場(即“四板市場”)延伸,累計有760余家區域性股權市場企業申請新三板掛牌,進一步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推動形成了“創投基金和股權投資基金—區域性股權市場—新三板—交易所”支持中小企業持續成長的全鏈條服務體系。根據江蘇股權交易中心的披露,截至目前,我省“四板市場”上的“專精特新板”掛牌公司數量已逾500家。
中金公司研究所認為,北交所龍頭的反哺作用將持續顯現,有助于提升創新層對優質中小企業的吸引力,激發創新層的市場活力。
市場人士認為,新三板公司疊加地方四板上的優質公司,江蘇后備梯隊展現出態勢良好、儲備充足、積極性高的特點。
奔赴:北交所、地方政府和企業
11月12日下午,“問道資本 助力彭城”——2022徐州市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大會暨全國股轉系統、北京證券交易所徐州服務基地揭牌儀式在徐州舉行。至此,國內三大證券交易所均在徐州設立了服務機構。
江蘇證監局局長凌峰在致辭中說,推動徐州更多企業對接全國股轉系統、北交所,將進一步增強徐州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能力,推動要素資源加速流向徐州“343”創新產業集群,為科技創新、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能。
發展經濟的著力點在實體經濟。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提高直接融資比重,賦能“專精特新”高質量發展。
縱觀過去一年北交所上的“江蘇表現”,可以用“三方奔赴”來形容——北交所“看重”江蘇地區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各類靠前服務不斷;江蘇三級政府聯動推進,搭建平臺、政策幫扶、指導上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積極擁抱,借力北交所市場,實現再突破、再發展。
采訪中,北交所有關人士告訴記者,去年以來,為服務好疫情下的“江蘇板塊”,全國股轉公司、北交所深入板塊,加強與政府、企業溝通,紓困解難。“江蘇基地建立以來,共開展政策制度宣講活動近80場次,累計服務5500余人次,基本覆蓋江蘇省各地市。此外,還先后與蘇州、南京、無錫、昆山、徐州5地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優化了省市區聯動的市場培育機制。”
早在北交所正式開市前,省地方金融監管局、蘇州市政府與全國股轉公司在蘇州就共建了北交所江蘇基地。此后,北交所與江蘇省市區(縣)三級互動不斷。
今年9月,北交所還在昆山建立了一個服務基地。這也是北交所全國首個縣級市服務基地。
目前,江蘇與北交所已經構建了發現、跟蹤、賦能“專精特新”企業的基本培育機制,為我省進一步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提供了關鍵支撐。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江蘇省新三板、北交所企業發行融資102次,合計融資43.35億元。其中,中小企業、民營企業融資金額占比82.23%、68.48%。
“三方共赴,才能讓江蘇的創新型中小企業,更有效率、更加積極地利用直接融資工具創新發展。”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江北新區(自貿區)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省政府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丁宏表示。
“江蘇持續厚植實體經濟發展優勢,著力打造‘拆不散、搬不走、壓不垮’的產業鏈,形成了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雁行布陣’。”丁宏說,加快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讓資本更好賦能實體經濟發展,加快促進先進產業集群發展。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