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擔保機構創新產品傾力幫扶小微
袁女士是九江市共青城凱旋城商圈潮尚服裝店的店主,2022年7月進貨需要一筆資金,平時袁女士用信用卡周轉,但是信用卡額度不高,還款壓力大。九江銀行員工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為其推薦“九派貸”產品,申請后秒批8萬元額度,半小時內貸款到賬,袁女士立刻提款5萬元用于服裝批發,剩下的額度隨用隨取,隨借隨還,如果不使用就不收取利息,真正解決了袁女士的燃眉之急。
梁先生經營副食品批發行業已有十余年,2022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回款不及時,現金流一度緊張,經當地副食品協會介紹,郵儲銀行(4.480, -0.01, -0.22%)(601658)工作人員及時對接,在了解到梁先生的實際經營情況后,立刻開展上門調查,在不到一周的時間就為客戶提供了100萬元的“九派貸”,無抵質押,及時幫助梁先生解決了短期資金流問題。
“九派貸”是什么?這是九江市融資擔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九江融擔”)與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郵儲銀行及農商銀行、九江銀行、江西銀行、贛州銀行10家駐市金融機構合作推出的地方批量擔保信貸產品。該產品按照“約定年不良發生率、見貸即保、總保證合同、材料互認、后置審核”等做法,已為3860戶普惠市場主體提供76.1億元融資增信。
據《金融時報》記者了解,近年來,融資擔保機構不斷創新豐富融資擔保產品,幫助解決小微企業和“三農”客戶融資難題。
融資擔保產品不斷豐富
除了“九派貸”批量擔保,九江融擔還推出了“九派通”政銀擔合作品牌。例如,與當地市工信局合作推出“九派工融通”,通過5‰的風險補償,合作為轄內工業企業提供1000萬元以內的“免抵質押”融資支持,目前,已累計為轄內工業白名單企業提供擔保貸款10.78億元。
《金融時報》記者獲悉,除了九江融擔,近年來,眾多擔保機構在打造特色產品上下功夫,多措并舉助力小微企業。
成立于2011年8月的重慶興農擔保集團(以下簡稱“興農擔保”)始終把業務發展作為主線,先后推出貸款融資擔保、工程投標保函、債券增信擔保、資產評估、資產管理、電子商務、智能科技等多元化、特色化業務產品;衢州市信保融資擔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衢州信保”)主動對接各合作銀行,針對銀行特色開發專項產品,從最初的“一行一品”逐漸豐富為“一行多品”。截至2022年6月底,衢州信保已創新開發“美麗鄉村保”“社區商戶保”“衢貿貸”“鄉賢保”等20余項產品,構建起針對性強、適用度高、覆蓋面廣的產品體系。
多種類融資擔保產品不斷推出,促使融資擔保業務規模不斷增長。中國融資擔保業協會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融資擔保直保余額4.2萬億元,與2012年的1.8萬億元相比,增加了2.3倍。而且融資擔保機構越來越聚焦普惠金融主業,截至2021年底,小微業務占比42.2%,涉農業務占比13.3%,支持小微企業和“三農”發展作用不斷彰顯。
降費讓利全力助企紓困
據了解,興農擔保精準提供10億元疫情專項擔保額度,助力中小企業紓困解困;在降費惠企上,江西省融擔集團始終堅持低費率運行,由2013年的綜合擔保費率1.38%逐步降至2022年6月末的0.42%,持續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與國家要求;九江融擔按照當地政府統一部署,實行“年度0%擔保費率”,切實降低轄內各類市場主體融資門檻和融資成本。據介紹,九江融擔與政策性銀行——農發行九江市分行批量擔保合作也即將落地,發揮政策性銀行資金成本優勢,疊加“免擔保費”政策,力爭將企業綜合融資成本降至3%以下。
九江擔保董事長甘文斌表示:“下半年,公司將繼續以攻堅之勢奮力拼搏,在風險總體可控的前提下,多方自籌資金,確保各類市場主體政府性融資擔保需求得到及時響應。與體系機構一道,全面完成轄內年度新增100億元擔保貸款目標。”
“在經濟逆周期中,我們更深刻地感受到政策性擔保公司的作用不可或缺。”一位擔保從業者表示,近兩年受疫情影響,許多小微企業生存十分艱難,擔保企業與銀行形成合力,幫助企業解決臨時性還款困難,減少資金鏈斷裂風險,為企業贏得生存空間。
努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多家擔保機構表示,接下來仍將進一步擴大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業務規模,降低融資擔保費率,拓展政府性融資擔保助企紓困覆蓋面。但因受疫情影響,作為具有逆周期調節作用的融資擔保企業,其融資擔保服務能力、風控能力也將面臨更大考驗。
“公司目前的代償率雖然僅有0.97%,遠低于全省平均代償率4.14%和省金融局規定的5%代償率上限,但是受疫情影響公司也面臨較大代償壓力,疫情發生以來,公司已累計代償業務53筆,代償金額達3832.77萬元,其中,已收回1168.54萬元,未收回2664.23萬元。”一位擔保機構人士告訴《金融時報》記者。
還有擔保公司認為,隨著公司擔保規模不斷擴大,“兩金”即責任準備金和賠償準備金提取金額相應增加,而擔保費率卻不斷下降,主要依賴上級降費獎補和其他補助來維持日常運營。但是,近年來受當地政策擔保公司數量不斷增加、競爭日趨激烈的影響,公司獲得的上級降費獎補和其他補助資金逐年下降,造成“收不抵支”問題較為突出。
對此,融資擔保業內人士建議,一是擴大補助范圍和補助資金使用用途,在財力有限、難以全面覆蓋的情況下,優先支持當地骨干型政策性擔保機構;二是提高風險容忍度和建立盡職免責機制,為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提供政策和體制上的保障;三是完善擔保業務交流、培訓、考核長效機制,加大對擔保從業人員的人才培養投入,通過統一的擔保從業資格考核制度,提高擔保從業人員素質,從源頭上把好風險“準入關”。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