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張梅:研究實施“領航計劃” 實現優質企業“直通北交所”
“2022中國上市公司論壇”在上海舉行。北京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張梅就“打造創新型中小企業上市發展特色路徑”發表了相關看法,她表示,作為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新興市場,北交所自去年11月15日開市以來,市場運行總體平穩,實現了良好開局。
張梅表示,“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是黨中央、國務院交辦的重大政治任務,要完成好這一任務,需要準確理解、認識“主陣地”和“創新型中小企業”這兩個關鍵詞。其中,“主陣地”是市場建設目標,“創新型中小企業”是市場服務對象。打造“主陣地”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創新型中小企業聚集地;二是特色制度功能示范地;三是良好資本市場文化涵養地;四是“投早投小投新”生態策源地。
張梅表示,研究表明,我國創新型中小企業具有“三高一突出”的內在發展特點和“兩多元一集中”的外部分布特征。
具體來看,“三高一突出”是指,創新驅動力(3.710, 0.00, 0.00%)更高、人才等資源依賴更高、成長潛力更高,同時,創新型中小企業風險特征突出。“兩多元一集中”是指,創新模式多元、行業領域分布多元,同時,創新型中小企業區域分布相對集中。
對此,張梅表示,針對中小企業發展階段各異、規范程度不高的客觀情況,以及中小企業資源依賴較強、業績波動明顯的規律性問題,北交所將一些“硬條件”轉化為“以信息披露為核心”,通過充分揭示風險,引導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平衡投融雙方利益。
張梅指出,在宏觀靜態層面,新三板與北交所層層遞進、協同聯動。基礎層、創新層、北交所的三層“靜態”結構,既是契合中小企業創新成長規律的市場特色,也是合力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的依托。
在宏觀動態層面,北交所針對中小企業成長發展周期,構建了全鏈條特色服務體系。在入口端,企業掛牌時既可以進入基礎層,也可以直接進入創新層。為便利企業向上發展,優化修訂了分層辦法,增加了分層頻次,基礎層公司每年有6次機會進入創新層。掛牌滿12個月的創新層公司,可以申報北交所上市。
張梅透露,近期,為進一步便利優質企業登陸北交所,正在研究實施“領航計劃”,以更好發揮市場一體化管理優勢。通過加強掛牌準入、持續監管、上市審核等各環節的內部協同,夯實前端審核監管基礎,提升后端上市審核效率,幫助優質企業上市預期“更明確”、上市時間“更快速”、上市過程“更順暢”,真正實現優質企業掛牌12個月后可以12+1、12+2“直通北交所”。
在北交所良好開局之下,張梅表示,未來將從以下四個方面盡快推出一批創新舉措。一是盡快形成初始市場規模。北交所將以“領航計劃”為牽引,發揮好區域基地的“在地化”服務功能,積極聯合地方政府開展“一企一檔一策”的定制化上市服務,推動一批符合國家產業政策、體現區域產業優勢的標桿企業上市;同時,建立直聯審核機制,形成持續穩定的上市資源供給,聚集一批優質的創新型中小企業,促進北交所盡快形成高質量的初始規模。
二是多措并舉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持續開展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完善內控機制等專項行動;發揮層層遞進的制度優勢,在創新層掛牌公司中開展“強基行動”,從源頭上提高北交所上市公司質量;緊盯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等關鍵少數的合規意識和行為規范,強化提升公司質量的內生動力。
三是加大特色制度供給。以投資者需求為導向,穩步推進交易機制創新,推動混合做市、融資融券等制度盡快落地實施。同時,逐步構建覆蓋股票、債券、基金、衍生品等多種類型的產品體系,進一步完善特色鮮明、契合需求的制度安排,不斷強化對市場投融資功能的支撐作用。
四是不斷優化市場生態。一方面,不斷擴大投資者隊伍,豐富投資者類型,保持北交所主題基金常態化發行募集,鼓勵機構投資者積極入市,為良好的市場投融資生態持續引入源頭活水。另一方面,完善新三板掛牌條件,引導“更早更小更新”的企業掛牌新三板,盡早進入資本市場,吸引市場投資前移,引導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形成“投早投小投新”的良性生態。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