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北交所 券商探索多種業務模式
北交所開市半年多以來,不僅產生了類似貝特瑞的大牛股,同時參與者不斷增多。根據6月10日全國股轉公司副總經理、北交所副總經理王麗透露,北交所合格投資者數量已超500萬。
截至7月8日收盤,北交所上市公司達102家,較開市之初增加21家。北交所平均23倍左右的市盈率、高者破5乃至破10的換手率、2022年以來21家新上市企業平均約1.5億元的首發融資額等,既遠超部分投行人士的預期,又吸引許多本不愿考慮北交所的優質企業轉變態度,將北交所視為第一選項。
頭部券商重新“下場”
6月30日,北交所突然新增受理21家,6月29日新增受理13家,6月28日新增受理18家,僅6月份總共新增受理92家。從北交所開市以來,累計有132家新三板企業排隊轉板北交所,僅6月就占了申報企業的七成。
在北交所的帶動下,掛牌新三板的企業數量也激增。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公司顯示,今年上半年,新申請在新三板掛牌公司有203家,比去年同期的47家增長331.91%。其中,符合北交所財務標準的申請企業有140家,占比高達68.96%。
渤海證券做市業務負責人張可亮認為,上半年申請掛牌企業數量激增主要是受北交所設立帶動的。北交所對優質中小企業的吸引力正在不斷提升。北交所的設立,一方面降低了企業上市門檻,另一方面提高了上市效率,符合北交所財務標準的企業在新三板掛牌滿一年之后基本就可以申報北交所了。
在大量新三板企業掛牌,準備申報北交所的背后,帶給券商投行更多的業務增量。在北交所開市之前,多年成交量不活躍導致不少券商紛紛撤離新三板,無論是投行業務還是研究團隊,很多不得不裁員。留下來的申萬宏源證券、中信建投、開源證券、安信證券成為新三板轉“A”的大贏家。北交所開市之后, 更是成為北交所的頭部玩家。不過,近期不少頭部券商也重新下場參與北交所的保薦、投研、做市等多項業務中。
從保薦機構來看,中信建投以26家北交所申報企業,緊跟申萬宏源(27家)之后,開源證券和安信證券分別為19家和16家。“券商一哥”中信證券則以10家排名第8,“投行貴族”中金公司則以3家排名第30,華泰證券也僅有3家。值得注意的是,華泰證券保薦的3家北交所企業均是今年申報,中金公司保薦的3家企業中有兩家是今年6月集中申報的。
從北交所個股研報來看,安信證券諸海濱團隊拔得頭籌,僅今年上半年約有83篇研報。中信證券有5篇研報,主要圍繞貝特瑞、吉林碳谷。其余研報大多出自東莞證券、南京證券等中小券商。
探索多種業務模式
除了做市、保薦、投研等常規業務外,券商也在探索更多業務模式。
根據北交所的規則,承銷保薦機構可以采取“先保薦、后直投”的模式。不過,今年年初,不少券商就通過戰略配售的方式進行了直投。
泓禧科技共吸引了9家戰投,包括華夏基金、嘉實基金、開源證券、渤海證券等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證券公司及投資機構。開源證券還參與了威貿電子的戰略配售。凱德石英吸引了4家公募、5家證券公司、1家保險,這5家證券公司分別是天風證券、開源證券、安信證券、紅塔證券以及江海證券。不過,由于今年上半年股市下行,目前這些戰略配售都還沒有盈利,大大影響了券商直投的信心。
近期,由券商代銷的首只北交所私募基金“指南創遠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正式完成備案并成立。資料顯示,該基金管理人為上海指南行遠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華創證券獨家代銷,封閉期兩年。該基金是北交所設立后券商代銷的首只專注于北交所及新三板市場的私募基金。除由華創基金代銷外,此次指南創遠還吸引了華安證券資管對其布局。
華安證券資管業務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交所作為新設立的證券交易所,擁有一批估值較便宜的優質專精特新高成長企業,其中蘊藏著豐富的投資機會有待挖掘。北交所第一個轉板科創板的企業觀典防務已經轉板完成,第一個轉板創業板的泰祥股份也即將轉板完成,滬深交易所有更好的流動性,轉板開啟也帶來許多投資機會。
一邊是北交所企業轉板科創板、創業板,另一邊,北交所有望實現“A拆A”零的突破。7月4日晚,安琪酵母披露分拆子公司上市預案,擬將其控股子公司宏裕包材分拆至北交所上市,中信證券有望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券商。此外,還有南鋼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也將北交所作為子公司擬分拆上市目的地。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