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百家”為市場制度建設打開空間
北京證券交易所今天迎來第100家上市公司。對于一個設立運行7個多月、仍處初創期的年輕交易所來說,上市公司“滿百”既是市場建設發展的里程碑,也是北交所朝“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目標前行的新起點。規模增長,將為北交所制度建設、質效提升、生態優化打開空間。
深化新三板改革,設立北交所,是資本市場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重要舉措。北交所開市運行,是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全面深改、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志。
北交所開市運行7個多月來,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基礎功能進一步提升,創新型中小企業在資本市場助力下加快發展的需求得到更好滿足;北交所與新三板基礎層、創新層協調聯動,與滬深交易所、區域性股權市場對接打通,資本市場逐步構建起長周期、全鏈條的服務體系,更好適應了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的需要;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發展生態更趨優化,科技、創新和資本的聚集效應進一步釋放,資本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的特色生態圈樣貌漸顯。
百家公司是北交所打造“主陣地”,為創新型中小企業提供差異化、有針對性資本市場服務的“試煉場”。從規模和行業分布來看,北交所公司雖然規模相對較小,但呈現出了成長速度快、研發投入高、創新動力強等特點,行業覆蓋工業材料、信息技術、醫藥健康、“雙碳”、消費等多元細分創新領域,體現出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等多元化創新形態。
百家公司是檢驗北交所市場制度規則有效性的“試金石”。數據表明,北交所包容、靈活的制度設計,為促進上市公司發展提供了動力。北交所100家上市公司經營質量整體保持穩健,去年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31.04%和22.81%。百家公司去年的平均研發強度達到規模以上企業平均水平的4.78倍。在北交所上市后,百家公司的“三會”運作基本規范,股權結構明顯優化,第一大股東平均持股比例較上市前下降9個百分點。
百家公司是北交所擴大市場規模、走過初創期迎來高質量發展的“引路者”。北交所設立運行,對創新層、基礎層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帶動效應。存量上市公司的運行和發展情況,為北交所接下來擴規模、提質效打下了基礎。根據2021年年報數據,符合北交所上市財務條件的新三板掛牌公司共有1300余家,其中北交所后備企業超過1100家。北交所開市后,持續優化審核機制、提升審核質效,項目審核平均用時(自受理至核準/注冊)143天。市場普遍預期,下半年,北交所有望迎來上市公司數量的快速增長。
北交所“百家”為市場制度建設打開了更廣闊的空間。北交所是新興市場,良好市場文化與“投早投小投新”的生態仍在持續構建。交易所發展需要一定規模的上市公司作基礎,無論研發指數、推出新金融產品,還是提升市場活躍度、引入增量投資者,都需要聚集一批優質的上市公司。隨著北交所上市公司數量增長,下一步,研究發布北交所指數、落地混合交易制度、豐富市場交易工具和交易策略、豐富市場融資交易產品、擴大機構投資者規模等制度改革有望漸次推出。
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4000多萬家企業,其中95%以上是中小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22.5萬家。面對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融資需求,金融市場拓寬中小企業服務覆蓋面、緩解融資難的空間巨大、責任重大。
自上市公司“百家”起,北交所站上了“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的新起點。資本市場高質量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也翻開了新的一頁。可以預期,北交所將以更快的速度迎來第二個“百家”,也將以更優的質效,為我國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提供源源不竭的資本市場動力。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