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家SPAC公司“嘗鮮”,新經濟行業成焦點
據資本邦研究院統計,自2022年1月香港交易所正式引入SPAC機制以來,共有12家SPAC公司向香港交易所遞交招股書,擬在港股上市。
SPAC機制的落地再次推動香港交易所在國際資本市場地位的提升。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歐冠升表示,引入SPAC上市機制是香港交易所的一項重要市場發展工作。新機制為發行人開辟了上市的新途徑,也令香港市場的上市產品種類更豐富多元,同時有助扶植一些富有潛力的企業新星茁壯成長、邁向成功,市場對全新的SPAC上市途徑展現出濃厚興趣和龐大需求。
港交所推出SPAC機制,“活水”涌入,市場再擴大
什么是SPAC?SPAC全稱為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被稱為“特殊目的收購公司”或“空殼公司”,其上市集資的目的是在上市后一段預設時間內收購(SPAC并購交易)一家公司(SPAC并購目標)。
SPAC公司沒有實際的銷售業務。隨著SPAC和目標企業完成合并,目標企業成為上市公司。較傳統的IPO上市,SPAC上市具有上市周期短、成本低、風險可控性強等優點。因此,SPAC上市成為了中小企業融資上市的渠道之一。
SPAC上市自2020年以來席卷歐美資本市場。2020年,美股SPAC熱度飆漲,據SPAC Insider數據,2020年美股SPAC IPO數高達248家,同比增長320%,占所有IPO發行數量的55%,首次超越了傳統IPO。而此前的2013年-2019年,美股的SPAC IPO數僅均為兩位數。
SPAC Insider數據顯示,2020年SPAC IPO總募集資金超830億美元。
2021年美股SPAC延續了上一年的火熱行情,共有613家公司IPO,但是增速有所放緩,增長了147%。
(數據來源:SPAC Insider)
在此背景下,全球大型交易所推進SPAC上市制度步伐加快。
亞太地區方面,2021年9月2日,新加坡證券交易所正式對外發布SPAC主板上市規則。新加坡交易所監管公司首席執行官陳文仁認為,新交所的SPAC框架將為企業提供更豐富的融資途徑,并且在價格和執行方面有更強的確定性。希望通過推出SPAC制度吸引更多高質量的公司在新交所上市,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的投資選擇和投資機會。
香港交易所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也于2021年9月發布了有關SPAC公司咨詢文件。文件指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與美國的證券交易所競逐爭取來自大中華及東南亞地區公司的上市。于過去三年,共有12家大中華及東南亞公司透過SPAC并購交易于美國上市。
而引入該制度讓香港維持具競爭力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繼續吸引大中華及東南亞公司于香港上市。
2022年1月1日,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上市機制正式“落戶”中國香港。這也是繼美國、新加波等資本市場后,又一個引入SPAC上市機制的資本市場。
從港交所SPAC的上市規則來看,在投資者要求、最低募資規模等方面都較美國的更高。聯交所將2021年9月17日刊發的咨詢文件做出了修訂,將會實施的規定主要如下:
(圖片來源:港交所官網)
此外,據聯交所此前刊發的咨詢文件,港交所SPAC公司還需遵守首次發售籌集的資金總額至少為10億港元等規定。
國信證券在研報中表示,展望未來,港股SPAC機制將是國內大型券商的重大發展機遇。大型券商的業務種類齊全,在各條業務線都積淀了成熟的團隊,通過創設SPAC,不僅可以為國家新經濟發展做出貢獻,也可以強化綜合實力的運用技巧,鞏固市場地位。SPAC制度的創新推進,有望成為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市場力量,與制度改革一道,將資本市場的改革推向縱深。
12家SPAC公司遞表港交所,中、外資機構參與保薦平分秋色
2022年1-4月,共有12家SPAC公司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均計劃在主板上市,具體公司如下:
1月,共有4家SPAC遞表。2月及3月,分別有4家和3家SPAC遞表。4月有1家SPAC遞表。
其中Aquila Acquisition 作為首家向港交所遞表的SPAC公司已于3月18日成功在港股上市,集資10億港元。
上述12家SPAC公司除Aquila外,截至4月30日,上市狀態均為排隊中。
港交所在2022年第一季度財報中披露,截至2022年3月31日,有10宗SPAC的上市申請正在處理中。
2022年第一季,有逾30家SPAC交易所參與者成功于香港交易所注冊、并合資格進行SPAC證券交易。
從發起人來看,12家SPAC公司眾星云集。參與發起的包括知名投資機構、大型金融機構。
此外,李寧、阿里巴巴前首席執行官衛哲、萬科創始人王石等明星人物也加入了港股SPAC 浪潮。
從保薦人來看,12家SPAC的保薦人以中資機構和外資大行為主。參與的中資機構有5家,具體為招銀國際、農銀國際、民銀資本、海通國際、招銀國際。
其中海通國際作為唯一的中資券商,參與了3起SPAC的保薦項目。招銀國際位列第二,參與了2起保薦項目。
參與12家SPAC保薦的外資大行也有5家,具體為摩根士丹利、瑞銀集團、摩根大通、瑞信、花旗。摩根士丹利、瑞銀集團及摩根大通均參與了2起保薦項目。
對于國內大型券商而言,港股引入SPAC機制將帶來更多的業務機遇。國信證券表示,港股SPAC機制將為國內大型券商帶來重大發展機遇。大型券商的業務種類齊全,在各條業務線都積淀了成熟的團隊,通過創設SPAC,不僅可以為國家新經濟發展做出貢獻,也可以強化綜合實力的運用技巧,鞏固市場地位。
玩轉資源變現,新消費、TMT行業受熱捧
已經遞交招股書的12家SPAC公司的收并購目標多為亞洲或大中華地區的新經濟及TMT行業,包括創新科技、醫療健康,以科技驅動的金融服務及消費行業,值得注意的是,“科技賦能”多為主要行業關注點。
提及消費行業及消費相關的收并購的SAPC公司有5家,分別為Trinity、Interra、Vision Deal HK、A SPAC(HK)及Destone。
生物科技或醫療保薦行業也備受關注,Tiger Jade、Interra、Ace Eight及Vivere Lifesciences均將此列為投資目標。
從上述12家SPAC公司遞交的招股書可以看出,SPAC公司的并購目標多從發起人此前專注的領域、持有資源豐富的行業出發。
以Trinity為例,李寧作為知名的運動員及企業家,旗下的港股上市公司李寧設計、制造、營銷、經銷及銷售李寧品牌及自有或特許的其他品牌專業及休閑運動鞋、服裝、器材及配件。
發起人之一萊恩資本專注于投資消費領域,并已成功領導對眾多杰出的中國及世界級的消費類企業的投資,并向它們提供戰略、財務及企業管治支持。同時,李寧還為萊恩資本的非執行主席。
Trinity在招股書中坦言,公司擬利用發起人及管理團隊在以下方面所擁有的良好往績記錄及能力:包括建立及投資在中國具有巨大增長潛力的全球性消費領域生活方式公司及品牌;發展切合中國消費者,并有能力把握中國迅速擴大的中產階級市場的需求及消費能力增長的消費領域生活方式品牌及業務等。
因此,公司計劃專注于在中國有強大增長潛力并可受益于發起人及管理團隊的專業運營知識及能力的全球性消費領域生活方式公司。
再以Vision Deal HK為例,從發起人的過往投資經歷來看,多集中于新消費相關的行業。
發起人之一的衛哲于2006年加入阿里巴巴,曾擔任首席執行官一職。后于2011年6月創辦嘉御資本。
而嘉御資本專注于中國互聯網行業賦能的新渠道、B2B平臺╱服務╱產品、新消費及新技術。嘉御資本投資的項目包括多個成功的首次公開發售及并購退出。其在過去十年間在中國進行的部分以消費升級為主題的知名投資包括泡泡瑪特、思摩爾等。
此外,衛哲于多家在聯交所、紐約證券交易所及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董事會任職,其中多數公司在消費及互聯網領域開展業務。
Vision Deal HK發起人之一的樓立樞在私募股權投資、風險投資、并購、杠桿收購及PIPE交易領域擁有豐富經驗,涵蓋技術、媒體及電信、金融以及商業服務行業。
Vision Deal HK在招股書中表示,預期利用公司的發起人、董事及高級管理層強大的全球網絡關系、行業專長及可靠的物色交易能力,發展強勁的潛在目標管線。
因此綜合來看,公司擬重點關注:(1)專門從事智能汽車技術;(2)具備供應鏈及跨境電商能力,從國內消費升級趨勢中受益的中國優質公司。
開源證券在研報中表示,SPAC的本質是創始人通過對其專業投資技能、人脈資源、公眾號召力等的變現,實現優質公司快速上市的通道。
SPAC的創始人通常在并購、私募股權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或者本身就是行業專家。而對于近期積極入局的體壇、娛樂圈等明星來說,其作為SPAC創始人的主要優勢是利用其對公眾的號召力獲取更強的融資能力。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