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晨收獲一個硬核IPO:打破千億自動化市場壟斷
談起工業自動化控制,對大多數人來說有種模糊的熟悉:它既經常出現于新聞報道當中,但又龐大且復雜,令人有天然的距離感。但其實工控離我們很近——你每天上班開的汽車、收到的快遞、不能離身的手機……生產、分發這些產品的現代化工廠,“工業自動化控制”正是它們得以正常運轉的基礎與核心。
伴隨著5G和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工業4.0時代對“智能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質上還是對工業生產活動的更好實現。在指數級增長的海量指令信息下,如何進一步實現生產和制造的自動化、效率化和精確化,最終都將聚焦在工業自動化控制這一關鍵節點上。作為知識與技術密集型行業,工控從來都是中外先進制造業的兵家必爭之地:2011年美國推出《先進制造業伙伴計劃》(AMP),2013年德國提出“工業4.0”戰略,我國也于2015年推出《中國制造2025》,無一不是希望搶占先進制造業的關鍵制高點。目前,如西門子、ABB、安川、松下等企業憑著品牌、技術和資本優勢,在我國工業自動化控制產品市場占據了遠超半數的份額,而根據《工控網》的數據,我國工業自動化產品+技術服務的市場規模預計在2022年將超過兩千億元。
達晨財智合伙人梁國智(左七)、達晨財智董事總經理陳澤(左一)參加禾川科技(19.700, 0.00, 0.00%)上市敲鐘儀式
在這個千億級別的賽道,長期以來由少數大型跨國企業主導全球市場的局面,終于出現了破冰的裂痕——近年來,國內工控第一梯隊對外資品牌客戶的搶占率在不斷提升,尤其在鋰電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市占率正在加速擴大。4月28日,國內伺服市場第二大本土廠商、達晨投資企業——禾川科技(688320)正式登陸科創板上市。圍繞著這場工業4.0樞紐的卡位戰,有許多精彩的故事,我們希望從投資人的角度,說說我們看到的禾川科技。達晨于2017年投資禾川,以下是“達晨IPO B面”系列的第七篇。
|搶單松下客戶,山間丘陵里走出的“武林高手”
“我們是不是被騙了?”,回憶起第一次去禾川總部走訪時的情景,達晨董事總經理陳澤至今記憶猶新。禾川總部位于浙江省衢州市龍游縣,一行人坐高鐵、搭出租,走過鄉間小道,把田園景致看了個遍才終于來到了這家金衢盆地中部的企業,心里禁不住要打個“問號”——這家企業的技術真的行嗎?還是拿來主義在國外品牌的產品基礎上做了個二次開發?
但與禾川團隊交流后,發現其成績確實是實打實的——自2016年推向市場以來,禾川的伺服系統產品在2017年便打動了日本松下的部分國內客戶,這一速度曾被業內人士評價為“奇跡”。如果你了解伺服系統的研發難度,就知道這個評語并不過分,回顧自2015年起國家發布的一系列相關產業政策,包括伺服系統在內的制造業基礎技術和關鍵基礎零部件就曾多次被重點提及。
伺服系統是指以位置、速度、轉矩為控制量,能夠動態跟蹤目標變化從而實現自動化控制的系統,是實現精密制造和柔性制造的核心,在對速度、精度等指標要求較高的工業制造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比如半導體、3C制造、光伏、醫療器械等等。伺服系統主要由伺服驅動器、伺服電機和編碼器組成,由驅動器發出信號給電機驅動其轉動,同時編碼器將電機的運動參數反饋給驅動器,驅動器再對信號進行匯總、分析、修正,全過程閉環以精確控制執行機構,復雜與精密程度可想而知。
在技術能力上,禾川產品在決定響應速度的響應頻率帶寬、決定精度的編碼器碼位、決定穩定性的電機過載、決定輻射場景豐富度的最大轉速等指標上,已接近或超過國內外伺服系統第一梯隊的其他企業,“如果把機器設備比作人,伺服系統的電機就相當于人的關節,編碼器讓關節可以進行精密運動。目前禾川自主研發的編碼器可以將精度控制在0.036度”,禾川董事長王項彬這樣比喻。
“0.036度”這一數字的背后,意味著禾川的編碼器在轉矩精度、速度波動率、速度環帶寬、控制周期等性能參數方面整體上已接近國外主流品牌水準,并且擁有自調整、模型跟蹤、制振等功能,既能大幅提高伺服系統的易用性,同時還可以有效抗擾動、保持運行穩定,打破了外資品牌在中高端伺服系統市場的壟斷格局,在部分行業應用成功實現了進口替代——2020年,日系廠商安川、三菱和松下以11.3%、10.5%、9.9%的份額位列我國伺服市場前三甲,而禾川科技通用伺服系統的市場占有率約為3%,并持續保持高速增長。
能成功撬開外資高市占率賽道的突破口,離不開禾川對技術研發的長期專注與投入:自2011年創立起,無論年景好壞,禾川每年都會把銷售額的10%-15%投入到研發上?!拔覀兊漠a品是要裝到別人的設備里面的,這個市場就是靠產品和技術說話,只有性能超過競爭對手,才能得到認可”,王項彬如是說道。目前,禾川共擁有19項發明專利、82項實用新型專利,67項外觀設計專利、80項軟件著作權、9項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全面覆蓋了數百種型號的工業自動化控制核心部件。
| 兼收并蓄,彎道超車
一家企業的專利技術代表硬實力,而對工業加工工藝及下游行業應用的理解深度,決定了技術是否可以“軟著陸”且可適配既復雜又具體的行業特點和客戶需求,“這也是當初最打動我們、決定投資禾川的重要原因,因為它是最有潛力成長為高水平的行業定制化整體解決方案商的工控新銳”,陳澤在復盤時這樣總結。
要知道,從20世紀50年代直流伺服電機產品化開始算起,國外伺服系統企業經歷了漫長的發展與迭代積累,在單品通用性和技術平臺性方面皆可謂“獨步天下”,國產品牌如果單純從技術參數與成本方面去硬碰硬,有以卵擊石的明確風險。但隨著國內新興產業迭代的加速以及數字化時代的變革,局勢出現了轉機。陳澤表示:“當本土工控廠商的產品矩陣和技術層次進一步豐富,特別是面向如鋰電、光伏、機器人(7.190, 0.00, 0.00%)這種在持續高速迭代的技術性行業,保證更好的需求響應效率,具備定向研發并做出差異化產品特色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適應產業的快速發展,這也是國產伺服系統廠商彎道超車的大好機遇。”
禾川一直采用“技術”與“產品”研發雙輪驅動的模式,在扎實鉆研底層技術難題、鞏固核心技術競爭力的基礎上,通過與下游客戶持續的互動反饋,將對客戶痛點以及行業工藝需求的理解融入產品的開發流程中,使得禾川的產品無論是在通用性能還是專業應用上,都具有優秀的差異化競爭力。目前禾川已有包括90多個產品系列、2600多項產品型號,全面覆蓋工業自動化對應的主要細分下游應用,如3C電子、光伏、鋰電池、包裝、紡織、物流、機器人等;同時,禾川也是行業內少有的擁有深度制造能力的本土工控廠商,具備從產品設計、模具及壓鑄件生產到零部件組裝的完整制造能力,盡展柔性生產優勢和成本優勢,包括工業富聯(9.420, 0.00, 0.00%)、寧德時代(387.500, 0.00, 0.00%)、三通一達、隆基股份(64.580, 0.00, 0.00%)、捷佳偉創(57.340, 0.00, 0.00%)、先導智能(42.240, 0.00, 0.00%)、藍思科技(9.190, 0.00, 0.00%)、埃夫特等多家行業龍頭企業都成為了禾川的客戶。
|未雨綢繆,強一體化解決方案的工控新銳
工控對工業制造體系有著“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影響力?!霸诠I4.0時代,當輸入/輸出的變量和指令呈指數性上升、需監控或待處理的數據信息也以幾何式增長,客戶會更加傾向于對PLC、伺服、電機甚至終端的機電一體化解決方案進行整體采購,既節省了管理成本,又降低了自動化設備供應中的配合研發成本,并達到了客制化的設計效果,這也正是禾川的強項所在,我們希望未來禾川能成為強一體化解決方案的工控新銳代表”,達晨執行合伙人、總裁肖冰談到禾川時這樣表示。
能夠提供工控一體化解決方案的前提,是具備對工藝的強理解,以及豐富的產品庫支持。目前,禾川基于伺服系統及PLC的優勢基礎上,還自主研發了涵蓋“信息層、控制層、驅動層、執行層、傳感層”的一系列核心技術,持續提高產品線覆蓋范圍,為客戶提供定制化的整體工控自動化解決方案,在3C電子、光伏、鋰電池、機器人、包裝、物流等行業中表現突出。如在光伏產業的應用中,禾川就通過向先導智能推出高速串焊機解決方案,通過捷佳偉創推行全自動石墨舟裝卸片機、自動硅片上下料機等解決方案,去主動適配行業頭部企業的定制性產品需求。又比如物流行業中,分揀環節是出錯和破包率較高的節點,而禾川打造的整機自動化控制方案,讓分離效率最高可達6000件/小時,大大提高了包裹分揀的準確率、降低破損率,為快遞包裹完好、快速送到我們手上提供了保障。國內許多頭部的高端裝備制造商,今年都計劃繼續深化與禾川的合作。
可以說,高質量、貼近用戶的個性化整體解決方案正在逐漸代替原有單一的自動化設備供銷體系,形成著一個圍繞智能制造而展開的新產業(38.050, 0.00, 0.00%)。針對這一發展趨勢,禾川開始實施全方位、多層次研發布局,不僅向產業鏈上游的工控芯片、傳感器等產品延伸,也向下游數控機床等領域進行拓展,包括對工業軟件平臺及數字化工廠解決方案技術研究的投入,皆是為了進一步提高自身對客戶輸出一體化深度整體解決方案的能力——保持強烈的危機意識,永遠以客戶需求為第一位,精準研判技術路線和行業變向,讓“未雨綢繆”逐漸刻進了禾川的DNA中。
以自主研發的工控芯片為例,禾川決定啟動這一項目的時點是2018-2019年,當時禾川正處于與國內外對手激烈競爭的境況之下,但團隊依舊做出了艱難但堅定的抉擇——因為高精度低延時的工業控制同步應用需求愈發迫切,但國外的通用型芯片無法兼顧各行業應用的特性需求,對伺服系統的高動態響應和快速精準定位這一核心能力的發揮形成了掣肘。為了讓產品的綜合性能可以更有針對性地滿足客戶需求、進而打造真正貼合客戶應用特點的一體化工控解決方案,禾川毅然決定自主研發工控芯片,最終成功完成了驅控一體化SiP(系統封裝集成)芯片的自主研發設計,其中集成了主控MCU、存儲、運動控制算法和工業實時以太網IP等技術模塊。目前禾川的SiP工控芯片已成功實現了流片并逐步在自有的PLC和伺服中應用,同時更進一步實現了工控芯片的SoC化(晶圓級集成)。應該說,在全球“缺芯荒”愈演愈烈的當下,“未雨綢繆”給予了禾川生存發展的底氣和爭奪市場的可行性。得益于過硬的核心技術與產品,以及行業整體解決方案能力的不斷提升,禾川2019年至2021年三年實現了營收和凈利的雙高速增長,相信未來藉由這一優勢激發的經營潛能將進一步顯現。
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的當下形成了歷史性交匯,在國際產業分工格局重塑的過程中,工業4.0的卡位戰依然如火如荼,作為其中樞紐的工控環節的競爭只會更為激烈。期待在新的征程中,禾川這家盤踞龍游的工控新銳能如游龍出山,在“制造強國”的汪洋中成就自身應有之義。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