慘淡!募資規模縮水近九成,破發也頻現,港股怎么了?
受疫情沖擊、俄烏沖突、美聯儲縮表預期等影響,港股市場今年以來持續震蕩下行,部分互聯網企業、科技企業、生物醫藥企業的股價大幅下挫,投資者觀望情緒濃厚,風險偏好下降。新股頻現破發,今年一季度新股破發率高達6成,部分去年上市的次新股如今也已跌破發行價。
打新吸引力不再,IPO融資活動也驟降。今年一季度募資額相比去年同期減少近9成。有投行人士表示,市場低迷和估值下行令部分IPO企業調整上市時間表。融資活躍度的降溫對投行收入也帶來沖擊。
有業內人士表示,如果港股二級市場沒有較大改觀,預計今年港股IPO上市家數和融資規??赡軙M一步下降。
也應看到的是港股IPO亦有亮點。今年年初港股正式推行SPAC上市制度,各路資本踴躍參與,截至目前已有十余家SPAC企業遞交上市申請。
有IPO企業調整項目時間表
Wind數據顯示,港交所一季度IPO數量跌出全球五強,僅有16家企業成功上市,較去年同期的32家減半。
IPO募資規模出現“斷崖式”下跌,一季度只有146.43億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366.07億港元銳減89.28%。
談及今年以來港股IPO市場表現,中信里昂證券董事總經理、全球股票資本市場及承銷部主管李航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稱,實際上從去年年底以來,留意到IPO發行或承受一定壓力,機構投資者參與IPO路演的積極性不高。
這與香港股票市場持續低迷有關。Wind顯示,恒生指數今年以來跌8.03%,恒生科技指數跌逾20%。其中技術行業今年以來下跌32.63%,媒體娛樂、汽車、商業、醫療、制藥、零售等行業均跌出20%以上。
市場表現不振,IPO打新沒有賺錢效應。去年至今(截至4月13日)有49家企業在上市首日破發,占比超過40%。而到目前為止,去年至今新上市的企業中,股價跌破發行價的已有89家。
其中,“醫療保健設備與服務”以及“制藥、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學”兩大行業的上市企業較多,占比3成。兩個行業是目前港股市場中破發重災區。
香港一名私募人士談到,目前打新沒有太大吸引力,他反問“如果二級市場同類上市公司的價格還好于IPO,那我為什么還要打新?”
國泰君安(15.300, 0.00, 0.00%)國際股票資本市場部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香港資本市場環境可能對發行人的估值會有影響,會需要以比較低的估值來進行發行。確實有些企業會觀望市場的變化來調整項目時間表。
“但我們沒有聽到有上市公司要調整或者取消赴港上市的計劃,也沒有聽說企業會轉到其他市場進行上市的計劃。這是一個大環境的問題,而且只是一個短期的情況,中長線來說我們對香港資本市場充滿信心?!痹撊耸垦a充表示。
他談到,從目前路演情況來看,機構投資者還是活躍于發掘好項目好企業,只是他們變得更加謹慎,對項目估值的話語權也有所提高。對投資者來說,市場比較低迷的周期反而是他們能夠用較低的價格拿到好項目的大好時機。
投行收入受到沖擊
IPO市場的冷清對境外投行收入帶來不小的影響,相關承銷商參與的項目減少,承銷規模出現縮水。Wind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券商只要承銷超過4億港元就能進入承銷商排行榜前十。
具體來看,中金公司(38.990, 0.00, 0.00%)繼續獨占鰲頭,一季度IPO總承銷金額31.84億港元。巴黎證券排名第二,承銷金額為20.88億港元。中信里昂以19.19億港元排在第三,摩根士丹利以12.41億港元排名第四。華興證券、招銀國際、花旗、瑞銀的承銷規模均超過5億港元。
尤其是目前,陸續有中概股企業在港股二次上市時選擇“介紹上市”方式回歸,也就是說只是回來取得上市地位,但不融資?!爱斊髽I融資需求不太旺盛的時候,對投行收入會有較大的影響。”李航談到。
據了解,蔚來就是采用介紹上市的方式,不涉及新股發行及資金募集。壹賬通金融也將以介紹上市的形式進行雙重上市。
不過,對于頭部中資券商而言,香港IPO市場的慘淡帶來的影響有限。李航解釋,中信里昂是中信證券(19.910, 0.00, 0.00%)100%控股公司,采用一體化管理,即投行在輸出融資服務時,會向企業提供一攬子的方案,根據企業的條件和需求來選擇上市地,既可以在A股市場,也能到香港市場,甚至歐洲市場。
實際上,不只是IPO降溫,今年港股一季度股權融資規模整體下滑。Wind數據統計顯示,港股一級市場股權融資金額為883億港元,較2021年一季度的2637億港元大幅減少66.53%。
國泰君安國際股票資本市場部相關人士表示,在疫情和市場變化的過程當中,預計有部分企業的態度可能會轉向觀望為主,有部分企業會考慮配股或者發債,同時間市場上也多了收購兼并的機會,有些企業也會考慮進行收購兼并來支持他們的發展。
在他看來,市場上有觀點預計2022年5月份資本市場可能會迎來拐點及變化,現在來評估增長有點言之過早?!爱斎粸榱藨獙κ袌龊鸵咔樽兓?,各投行都會靈活變通,分析及提高其他和機構相關業務的收入機會。”
未來兩年仍是中概股回港高峰
近期,知乎通過港交所聆訊,計劃在香港雙重主要上市,4月11日至14日招股,預期下旬登陸港交所。在經歷中概股陣痛后,知乎股價較發行價跌去近八成。
近年來,中概股的股價表現、回歸港股、跨境監管合作等一直是熱議話題。未來中概股何去何從,后續資本運作應如何推進,備受市場關注。
國泰君安國際股票資本市場部相關人士指出,中概股后續的資本運作方案還是要根據每家公司自身的情況來制定,港交所在去年進一步降低了二次上市門檻。那些符合二次上市條件的,本身美國流通市值較大,私有化有難度的,二次上市比一般IPO快,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可以迅速的給企業搭建另一個融資平臺;對于不符合二次上市條件的,在資金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先私有化,然后擇機在港股或者A股上市也是一條出路。
“之前已經有非常多的中概股在港股二次上市了,在港股的二次上市對這些企業也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相信未來兩年仍然會是中概股二次上市的一個高峰期。”
他談到,每家中概股企業自身情況不同,多少都會有些困難,但這條路已經打通了,大家選擇好自己的方向,早做準備即可。
中金公司策略分析師王漢鋒此前分析指出,對中資企業來說,發行人選擇上市地主要考慮的因素有上市條件、監管政策、投資人資金屬性、企業聚集效應、首發市場發行定價、二級市場表現、持續性監管等。在他看來,比如上市條件方面,A股財務門檻整體高于港股和美股,且創業板和科創板對部分行業有要求和限制。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