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累計虧損超13億元的圓心科技再遞表港交所 底色如何?
4月19日晚間,北京圓心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圓心科技”)向港交所遞交更新后的招股說明書,這也意味著公司上市事宜再進一步。
成立六年多的圓心科技,憑借“互聯網+醫療”的先發優勢,業務規模快速增長,但虧損也在不斷擴大。同時,營收主要依賴處方藥銷售,或存政策風險。此外,在阿里、京東等巨頭紛紛加碼布局且業務模式同質化的當下,圓心科技如何突圍尚待更多時間檢驗。對此,記者致函圓心科技,截至發稿公司暫未回復。
營收主要靠“賣藥”
成立于2015年的圓心科技,總部位于北京。招股書顯示,圓心科技有三條核心業務線:院外綜合患者服務、供給端賦能服務和創新醫療健康服務。
具體來看,供給端賦能服務,則是為醫院提供技術服務,通過與多家醫院合作開發移動應用APP、微信小程序或公眾號形式運作線上醫療服務平臺。
創新醫療健康方面,主要包括創新保險平臺圓心惠保,主打四種保險類型分別為新特藥設計的創新保險產品、惠普型商業醫療保險、帶病險和藥品福利險。
院外綜合患者服務主要包括院外藥房服務、院外醫療服務及藥品批發服務。即,院外藥房服務專注于為患者提供獲取處方藥及多種醫療健康產品的便捷多渠道途徑;公司的院外醫療服務主要包括線上問診、輸注服務、藥師諮詢、用藥管理、依從性管理及諮詢服務以與其臨床診療方案形成互補。此外,向第三方零售藥房及藥品經銷商提供藥品批發服務。
可以看出,圓心科技擬通過醫院、患者、醫療保險協同發力,打造“醫—患—藥—保”的閉環生態。三大業務線看似互補,但從營收角度看,目前僅院外綜合患者服務占收入比重較高。
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院外綜合患者服務收入分別為:23.03億元、35.37億元和56.15億,所占比例分別為:97.9%、97.5%和94.6%。其中,院外藥房服務及院外醫療服務同期營收分別是:15.33億元、23.56億元和36.08億元,在院外綜合患者服務中占比分別為66.6%、66.6%64.3%。
而圓心科技瞄準的是處方藥的外流市場。招股書顯示,圓心科技藥品銷售額中約85%為處方藥。截至2021年12月31日,圓心科技的產品組合涵蓋國家藥監局自2015年起批準的83款創新性腫瘤治療藥物中的60款,并有超過1800萬個庫存單位為心血管疾病的處方藥。
盡管“吃到”處方藥外流的紅利,但是該項業務并未給圓心科技帶來高毛利率。
招股書顯示,圓心科技2019年至2021年毛利率分別為:10.6%、9.2%和9.0%。同期,公司銷售成本分別為21億元、33億元和54億元,占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9.4%、90.8%、91.0%。
事實上,在已上市的互聯網醫療企業中,營收靠“賣藥”的并不少。國內三大互聯網醫療企業京東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好醫生各自的醫藥收入占比都過半。尤其是阿里健康,根據2020年財報顯示,該公司醫藥自營業務和醫藥電商平臺業務累計占其總營收的97.8%。
此外,供給端賦能服務和創新醫療健康服務的發展緩慢,也讓“醫—患—藥—保”價值鏈無法發揮相應作用,進而導致圓心科技運營成本不斷增加。
數據顯示,圓心科技的營收和業務在快速增長的同時,虧損也在增加。2019年至2021年,圓心科技營業收入分別為23.52億、36.29億和59.38億元,相應凈虧損分別為2.01億、3.63億和7.57億元,近三年累計虧損超13億元。
存政策風險
隨著疫情持續及國民健康意識逐漸增強,互聯網醫療迎來發展風口。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中國醫療健康支出規模已經從2016年的46345億元增長到了2020年的73253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12.13%,預計2021年將會進一步擴大,達到79992億元。
敏銳的資本也早早開始布局互聯網醫療賽道。受疫情影響,互聯網醫療迎來全面發展期。今年以來,包括醫渡科技、醫脈通成功上市,微醫、叮當健康、智云健康等相繼遞交招股書。
資料顯示,圓心科技創始人何濤,畢業于中央財經大學,創立圓心科技前,曾擔任多年的健一網CEO。2015年何濤成立圓心科技,旗下運營“妙手醫生”品牌。
通過妙手醫生平臺,圓心科技開始發展線上問診業務,2017年妙手醫生成為首批獲得互聯網醫院牌照的互聯網醫院服務商。
此后,資本相繼進入進一步助推圓心科技發展。截至IPO前,圓心科技目前已經經歷過8輪融資,估值達到275億元。I何濤共持有37.01%的股份,通過天津川又及圓妙人分別持有29.82%及7.19%間接權益;騰訊持股19.55%,為最大的機構投資方;紅杉資本持股16.21%,啟明持有7.12%的股份。
打造醫藥電商、線上問診、互聯網醫院及保險構建的“醫—患—藥—保”生態閉環,是目前市場上大多數互聯網醫療企業的主營方向。行業中,不論是阿里健康、京東健康還是平安好醫生其業務模式雖不盡相同,但整體上都可分別醫藥電商業務和在線醫療健康服務業務。
相較于依托電商、物流及股東背景的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和平安好醫生,在極其相似的運作模式中,圓心科技想要在巨頭林立的互聯網醫療闖出一番天地并不容易。畢竟,對于圓心科技而言,如何解決互聯網醫療商業化難題仍是未來發展關鍵。
圓心科技營收主要來源的互聯網藥房,其發展與宏觀環境緊密相連。
受益于近年來出臺的多項醫療惠民政策及“帶量采購”的全面施行,藥房在取貨成本不變的前提下,單位銷售毛利質量自然下降。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所有城市公立醫院和縣級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加成,實施醫藥分開改革。隨即部分藥品因進入醫院門檻提高,進而流入市場。
2021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在《關于服務“六穩”“六保”進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有關工作的意見》中也提出,在確保電子處方來源真實可靠的前提下,允許網絡銷售除國家實行特殊管理的藥品以外的處方藥。
然而,相關部門對于處方藥的監管一直非常嚴格。
2020年11月,國家藥監局發布《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旨在加強對線上藥品銷售及相關平臺服務的監管。
10月2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關于互聯網診療監管細則(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公告》,內容涵蓋互聯網診療的醫療機構監管、人員監管、業務監管、質量安全監管、監管責任等多個方面。
有業內人士認為,《意見稿》中的相關規定在一定程度上將互聯網診療將與藥品銷售行為相“隔離”,避免互聯網診療平臺成為處方藥營銷工具。
這也意味著作為圓心科技重要收入來源的院外綜合患者服務業務,也存在不確定因素。招股書中也提到,處方藥的售賣需要進行嚴格的審查,處方藥后續相關法律的改動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在后續都將直接影響到圓心科技在線上平臺的售賣。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顯示,以2020年收益計算,圓心科技是國內第一大專注處方藥的綜合醫療交付平臺。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