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統一的資本市場 區域性股權市場如何與全國性證券市場銜接?
據新華社消息,《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下稱《意見》)10日發布。
對于加快發展統一的資本市場,《意見》提出,選擇運行安全規范、風險管理能力較強的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制度和業務創新試點,加強區域性股權市場和全國性證券市場板塊間的合作銜接。
“四板”如何與全國性證券市場銜接?專家稱或可考慮首先與北交所銜接
區域性股權市場俗稱“四板”,是主要服務于所在省級行政區域內中小微企業的私募股權市場,主要從事中小微企業私募證券和股權的融資和轉讓活動,是主板、創業板、科創板等公開市場的補充。
經濟學者、允泰資本創始合伙人付立春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區域性股權市場對于發展統一的資本市場非常有意義。“四板”可以看作是公開市場的基礎層,并且是規模最大、范圍最廣的層次,其中孕育著經濟發展的一些“潛力股”。
本次發布的《意見》提出打造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涉及五大市場,為何在“統一的資本市場”部分提及區域性股權市場?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區域性股權市場是未上市的市場,而全國性證券市場則是上市的市場。加強兩個市場的統一,實際上是要打通二者,給予一些區域性股權市場里比較優秀的公司以上市的機會。很多優秀的企業在區域性股權市場掛牌,但是沒有獲得上市資格。打通未上市和上市市場之間的通道后,將有利于形成統一的資本市場,這也體現出中共中央、國務院對于資本市場的重視。
區域性股權市場與全國性證券市場的對接,最早始于與新三板對接,即由“四板”向“三板”轉板。2015年11月,證監會發布《中國證監會關于進一步推進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發展的若干意見》,其中提出,建立全國股轉系統與區域性股權市場的合作對接機制;控股股東為證券公司、具備相應業務能力和風險管理水平的區域性股權市場運營管理機構,可以開展全國股轉系統的推薦業務試點。2017年,證監會也曾表態推動全國股份轉讓系統與區域性股權市場建立健全合作對接機制。
據中國證券業協會區域性股權市場委員會統計數據,截至2021年底,區域性股權市場累計轉滬深交易所上市97家,轉新三板掛牌738家,被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掛牌公司收購64家。
區域性股權市場如何與全國性證券市場銜接?付立春表示,原來“四板”和新三板的銜接還是比較順暢的,但是區域性股權市場相對比較零散,規則也并不是非常統一,企業也是五花八門,如何與全國性證券市場建立系統的、密切的、一致的銜接,還是可以進一步研究推進。各地的區域性股權市場都應該向更加規范化和標準化的方向發展,在這個基礎上再和新三板進行銜接。目前依托新三板精選層升級而來的北交所已經成立,區域性股權市場或許可以考慮先與北交所進行銜接。當然,后續可以考慮區域性股權市場直接轉板至上交所、深交所,可以進行進一步探索。
中國證券業協會會員服務二部總監申屹和區域性股權市場委員會副主任、武漢股權托管交易中心董事長龔波于今年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當前,迫切需要更好地支持區域市場持續健康發展,優化區域市場發展生態,增強服務中小微企業和區域經濟發展的能力。具體舉措方面包括暢通對接機制,優化市場發展生態。夯實區域市場多層次資本市場“塔基”“苗圃”作用,從全面實施注冊制、提升上市公司培育質量、優化資本市場生態的戰略高度,建立區域性股權市場分別與滬深北交易所和新三板的對接機制,優化區域市場發展生態。滬深北交易所和新三板可依托區域市場建立上市掛牌推廣及培訓服務基地,在企業成長全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提供與之相匹配的培育孵化服務,從早期階段就輔導企業建立良好的股權文化和規范運作意識,并實現貫穿企業掛牌上市、轉板升級或摘牌退出的“全鏈條”服務;探索建立企業規范培育的市場化服務機制,由區域市場直接對口提供企業規范培育服務。
發展十余年逐步走向規范 發揮服務中小微企業功能
2008年9月,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家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天津股權交易中心設立。此后,為了探索拓展中小微企業股本融資渠道,各地陸續批設了一批區域性股權市場。區域性股權市場的運營機構,一般稱為“股權交易中心”、“股權交易所”、“股權托管交易中心”等。
據中國證券業協會區域性股權市場委員會統計,截至2021年底,區域性股權市場共有掛牌公司3.81萬家(其中股份公司2.34萬家),展示企業13.84萬家,托管公司5.77萬家(其中純托管公司1.10萬家);累計實現各類融資16664.63億元,其中股權融資3674.39億元,債券融資4420.31億元。
發展十余年,“四板”市場也曾走過彎路。證監會原新聞發言人鄧舸曾指出,區域性股權市場在股權融資和轉讓服務之外,探索開展私募債的發行和轉讓服務,但由于缺乏統一的業務及監管規則,不同區域性股權市場的業務模式存在較大差異,在操作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變相突破私募發行界限、投資者適當性未有效落實、跨區域發行等不規范行為,存在較大的風險隱患,與運營機構自身的風險管理能力不相匹配。一些地方交易場所違規實行集中競價、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引發了較為嚴重的風險事件;一些區域性股權市場通過拆分、代持等方式發行金融產品,降低投資門檻,擴大投資群體,涉嫌規避私募發行投資者數量和合格投資者門檻等監管要求;少數省市設立了多家運營機構,存在重復建設問題。
監管文件陸續出臺,區域性股權市場也逐步走上規范發展的道路。2011年11月出臺的《國務院關于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 切實防范金融風險的決定》和2012年7月出臺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包括區域性股權市場在內的地方各類交易場所運行的底線要求。
2017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規范發展區域性股權市場的通知》。《通知》明確,區域性股權市場是私募市場,不得公開發行證券,不得違規發行或轉讓私募債券。區域性股權市場由所在地省級人民政府按規定實施監管,并承擔相應風險處置責任;證監會對省級人民政府開展區域性股權市場監管工作的指導、協調和監督。
2017年7月1日,證監會發布的《區域性股權市場監督管理試行辦法》開始施行,統一了區域性股權市場業務及監管規則。
鄧舸指出,長期以來,資本市場的發展重心在公開市場,而作為私募性質的區域性股權市場卻基礎薄弱,需要盡快補上這個“短板”。明確區域性股權市場是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充分發揮區域性股權市場的功能作用,彌補現有公開市場的不足,有利于區域性股權市場與滬深證券交易所、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形成錯位發展、有序銜接、功能互補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2020年3月1日正式實施的新《證券法》,首次賦予了區域性股權市場為非公開發行證券的發行、轉讓提供場所和設施的法定功能和地位,為區域性股權市場發展奠定了法治基礎。
申屹和龔波的論文指出,作為服務地方中小微企業的直接融資平臺和主渠道,經過十多年的規范發展,區域性股權市場在拓寬中小微企業融資渠道、發展普惠金融、培育創新創業市場主體等方面作出了積極探索和重要貢獻。未來,區域性股權市場的發展還需堅持市場功能定位,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發展債權融資,提升市場融資能力;暢通對接機制,優化市場發展生態;強化自律管理,提高規范運作水平。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