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加快培育上市“后備軍”
近日,全國股轉公司新修訂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分層管理辦法》及配套指南正式發布。新辦法在新三板進層時間安排上做了重大調整,由此前每年4月30日啟動定期調入,改為上半年2月至6月逐月實施,下半年9月一次實施。
這是深化新三板改革的最新舉措。北京證券交易所總經理隋強表示,實現高質量的企業持續供給,是當前北交所高質量建設的重中之重。全國股轉公司優化分層管理制度正是為了統籌新三板基礎層、創新層與北交所的制度銜接和有機聯動,構建全鏈條服務中小企業的市場體系。
市場分層是新三板市場的特色制度安排,優化分層管理制度是深化新三板改革的重要舉措。本次優化分層管理制度,有利于充分發揮創新層承上啟下的樞紐作用,進一步強化創新層作為北交所上市“后備軍”、規范培育“訓練營”和市場生態“穩定器”的層級定位,為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奠定堅實的制度基礎。
北交所設立同步試點注冊制,使更多創新型中小企業享受到資本市場改革紅利。截至2月28日,86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已全部披露2021年度業績快報。除諾思蘭德外,其他公司均實現盈利,盈利面99%。85家公司凈利潤平均數8523萬元,中位數5031萬元。
下一步,北交所將進一步增強行業包容性,擴大市場對創新型中小企業覆蓋面。截至2022年1月底,符合北交所上市財務條件的公司超過千家,正在進行上市輔導的企業近300家,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占比超過四成,整體呈現發展快、盈利能力強、研發強度大的特點,數量豐富、結構多元。北交所宣布設立后,優質企業掛牌上市積極性顯著提升,形成了豐富的上市企業儲備。
北交所與新三板層層遞進、協同聯動,是契合中小企業創新成長規律的市場特色,也是合力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的依托。“為便利企業向上發展,我們修改了分層辦法,優化分層標準,靈活分層機制,增加分層頻次。下一步還將實施‘領航計劃’,全面加強市場在企業培育、股票掛牌、持續監管、融資并購、公開發行等各環節之間的業務程序對接、監管標準銜接、信息共享互認,提高企業在新三板、北交所市場成長順暢度。”隋強表示。
據悉,自2021年11月15日開市以來,北交所超過九成企業為高新技術企業,超過六成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主要集中于機械設備、電力設備等行業。繼科創板之后,北交所繼續圍繞產業創新發展培育上市企業,超過兩成是“專精特新”企業。
據2021年12月27日數據大致估算,北交所算術平均換手率相當于科創板的41%,創業板的22%;成交量相當于科創板的7.4%,創業板的0.4%;成交金額相當于科創板的2.2%,創業板的0.4%;總市值相當于科創板的4.5%,創業板的19%。基金方面,華夏、廣發、匯添富、易方達、南方、嘉實、大成、萬家基金首批8家公募旗下的北交所主題基金開售。
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認為,服務于中小企業雖是北交所區別于科創板、創業板獨有的特點,但未來未必要局限在服務中小企業上。納斯達克設立之初也是定位于紐約交易所的“預科班”,也建立了比較暢通的轉板紐交所的渠道。但是,后來隨著納斯達克市場的活力越來越強,像微軟、谷歌這樣的頂尖科技企業盡管早已滿足了轉板條件,但仍然留在納斯達克。
“還要進一步激活、提高北交所的市場活力和吸引力。”劉鋒認為,首先北交所在準入環節應加強對上市公司質量的把關和篩選,對“專精特新”企業建立清晰的選擇標準導向;其次要建立上市后的配套機制,為交易者和做市商提供衍生工具和手段。例如盡快推出精選層的市場指數和ETF基金、融資融券、股票期權等衍生金融工具,為做市商和交易者提供市場對沖機制;再次是管好出口。北交所應提前于其他交易所,論證和實施嚴格的退市機制,實施更為嚴格的信息披露,通過兼并重組、降層、主動或強制退市實現優勝劣汰,真正形成市場化的資源配置優化生態。“建立北交所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應高度重視四點:一是做市商機制,二是信息披露機制,三是退市制度,四是投資者保護機制。”劉鋒建議。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