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上市公司戰略配售關注度持續提升 業內期待北交所市場功能更好發揮
北京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北交所”)開市運行已3個月有余,市場制度建設逐步推進,運行質量顯著改善,市場定位也愈發清晰。在此基礎上,投資者參與度及關注度持續提高。北交所準上市公司——凱德石英(22.160, 2.16, 10.80%)近期完成公開發行,在該公司的戰略配售名單中,險資身影歷史性首現,表明北交所上市公司戰略配售的參與機構種類正不斷豐富。
截至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數量為86家,其中,屬于戰略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企業占比近九成,平均研發強度達4.5%,凸顯了北交所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市場定位。
在業內人士看來,北交所已初步形成一套符合其市場定位的組織架構和規則體系,后續隨著深化新三板改革持續推進,北交所吸引力不斷增強,將聚集一批高質量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市場投資者結構也會更趨多元,越來越多的長期增量資金將源源不斷地參與到市場投資交易中。
安信證券研究中心總經理助理諸海濱表示,北交所設立及相關制度安排,在很大程度上為創新型中小企業在資本市場逐步發展升級奠定了制度基礎。在新的資本市場格局下,企業應當審視自身發展情況,明確企業定位與發展方向,利用好政策東風,促進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北交所上市公司戰投首現險資
2月24日,凱德石英披露北交所上市發行結果公告,公告顯示,在參與此次發行的戰略配售投資者名單中,出現大家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家人壽”)的身影,這也是北交所戰略配售中首次出現險資機構。
具體來看,10家戰投機構累計獲配股份300萬股,占此次發行規模的20%(不含超額配售部分股票數量),發行價格為20元/股,限售期均為6個月。其中,大家人壽獲配40萬股,僅次于富國基金、匯添富基金和天風證券(3.550, -0.04, -1.11%)獲配的50萬股,其余6家機構獲配數量在15萬股至20萬股之間不等。從網上發行結果來看,啟用超額配售選擇權后,凱德石英的網上有效申購倍數為573.36倍,網上獲配比例為0.17%。
諸海濱表示,隨著北交所的發展,上市公司戰略配售參與家數整體呈上升態勢,第4批公司(主要為北交所開市后上市)平均戰略配售參與家數可達7.3家,多數已接近10家戰略配售的上限。原精選層時期,戰略配售主要以私募、券商自營和地方產業基金為主,但北交所開市后,公募基金參與戰略配售不斷增加,凱德石英戰略配售名單中也歷史性的首次出現險資身影。
事實上,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企業年金、QFII/RQFII等瞄準滬深上市公司的投資“常客”在原精選層并不常見。“北交所設立,從頂層設計層面確立了其相應的歷史地位和市場地位,政策支持力度更大。”增量研究院院長張奧平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社保基金、險資等機構資金入市障礙迎刃而解,不僅能夠為市場注入更多資本活水,有效保障市場流動性和整體交易活躍度,同時,進一步豐富了投資者類型,并帶動各類投資者數量大幅增加,平衡買賣雙方力量,促使企業估值更加合理。
北交所總經理隋強近日在第四屆北京市西城區企業上市主題論壇活動上表示,下一步,將推動投資者擴量增面,進一步提升市場合格投資者數量,推動機構投資者入市,改善投資者結構,實現長期資金入市與投資者總量增加有機平衡。
投資主力群體趨于多元化發展
從參與公開發行戰略配售到積極入市交易,專業機構投資者參與熱情持續高漲,北交所投資者結構持續改善,長期資金持股占比呈現穩步提升的良好態勢。
《金融時報》記者了解到,專業機構投資者持流通市值的比例已經由2020年的5.6%提升至目前的8.4%。包括首批8只北交所主題基金在內,市場中有超100只公募基金已開始參與北交所股票的發行和交易,并保持資金凈流入態勢,社保基金、QFII/RQFII等均積極入場交易。
數據顯示,8只北交所主題基金總規模為40億元,從目前基金持倉情況來看,投資于北交所股票金額約15億元,未來仍有很大提升空間。業內人士表示,上述機構投資者長期參與大體量、大市值股票投資,因此在產品的結構設計及交易策略、投資視角等方面仍處在逐步調試和適應的過程中。但相信隨著市場建設逐步推進,機構投資者投資理念將不斷優化轉變,逐漸摸索出投資創新型中小企業股票的邏輯,形成相應的投資盈利模式。專業機構參與度提升、參與主體更加多元豐富,仍會是未來北交所投資端呈現出的顯著特點。
值得一提的是,專業機構投資者遵循價值投資理念,整體以長期持有為主,為后期帶動整個市場構建良好的長期價值投資生態也奠定了良好基礎。目前,北交所合格投資者數量已突破500萬戶,個人投資者專業度不斷提高。數據顯示,持倉市值在50萬元至300萬元區間內的個人投資者,對市場成交額貢獻度明顯增加,呈現出較為理性的投資氛圍。
不容忽視的是,投早、投小、理性投資的市場生態建設還在持續構建,在張奧平看來,北交所仍需加大力度推動市場降成本、增便利,實現投融兩端的精準適度平衡。“一是進一步提升合格投資者數量,擴大機構投資規模,特別是推動公私募基金、社保基金、保險基金等專業機構投資者積極入市,逐步提升長期資金參與比重;二是盡快研究發布北交所指數;三是豐富市場交易工具和交易策略。
市場整體交投環境將持續改善
北交所開市至今,整體運行平穩有序,各項基礎性制度初步經受住了市場考驗。在業內專家看來,未來一段時間內,北交所各項功能發揮仍將延續穩步提升的態勢。
《金融時報》記者根據年初以來的4只北交所股票網上公開發行結果統計,單只股票平均申購金額約1500億元,平均有效申購投資者戶數為40萬戶,網上有效申購倍數高達772倍,投資者對北交所新上市公司的認購積極性持續高漲。此外,記者了解到,未來一段時間,北交所市場將陸續出現再融資案例,平均融資額約2億元,整體呈現“小額、快速、靈活、多元”的特點。
從二級市場表現看,數據顯示,北交所自開市以來,市場日均成交額約19億元,日均換手率為1.7%,較原精選層明顯提高。分析人士表示,橫向來看,按照同類型、同等市值規模的股票來比,北交所與境內外其他股票市場相比換手率已處于較高水平,表明二級市場定價功能得到有效發揮。
與此同時,北交所“龍頭”效應逐步顯現,帶動創新層、基礎層交投活躍度同步有效改善。數據顯示,開市以來,截至2月25日,新三板創新層、基礎層日均成交額6.54億元,較開市前增長50%,特別是北交所概念股、做市股票及創新層股票價格漲幅較大,新三板10只指數悉數上漲。
張奧平表示,目前,北交所市場資金端開始逐步活躍,具備對資產端一定的價值發現以及實現融資的功能;未來1年至2年,“預備隊”企業將逐步在北交所上市,市場資金端表現將更為活躍;從更長期的角度來看,北交所吸引力持續增強,優質創新型中小企業源源不斷登陸市場,圍繞北交所將形成新的投資邏輯與投資生態,從而促進資產端與資金端形成更為良性的互動。
諸海濱表示,“制造強國”“補鏈強鏈”有望成為下一階段市場主線,而“小巨人”上市公司的技術水平與創新能力值得進一步挖掘。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
- 上一篇:北交所上市公司業績成色幾何?
- 下一篇:北交所:風好帆正懸 奮進“主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