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第六家SPAC亮相,該模式為何如此火爆?
2月15日,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Vision Deal HK Acquisition Corp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該SPAC的發起人是衛哲、DealGlobe、樓立樞和創富融資,花旗和海通國際為其聯席保薦人。根據招股書,衛哲擔任該公司董事會主席,他也是嘉御資本的主席及創始合伙人,曾擔任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
這是今年1月1日港交所正式引入SPAC上市制度后第六家提交上市申請的SPAC。
港交所SPAC新政引發上市潮
今年1月1日,港交所正式引入SPAC上市制度,成為繼美國、新加坡等資本市場后,又一個引入SPAC上市機制的成熟資本市場。
1月17日,Aquila Acquisition Corporation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書,成為首家申請上市的SPAC公司。
隨后,1月28日和1月31日,Tiger Trade Acquisition Company,Interra Acquisition Corporation,Interra Acquisition Corporation先后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
2月14日,Ace Eight Acquisition Corporation在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表格。
加上最新申請上市的Vision Deal HK Acquisition Corp.,目前已經有六家SPAC遞交上市申請。
對于近期眾多投資機構在港交所密集發起SPAC的原因,參與發起上述SPAC的其中一家投資機構合伙人王明(化名)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是投資機構支持香港資本市場創新和發展,也體現了金融機構對港股市場未來的看好。此外,在中美摩擦不斷的背景下,港股 SPAC 上市制度的落地,為中國新經濟公司上市帶來更為豐富的方式。而SPAC發起人的能力是SPAC能否成功的關鍵,發起SPAC的過程也是展示投資和資源整合能力的過程。
港交所推出SPAC上市制度后,將會對一級市場產生何種影響?王明認為,相比IPO,SPAC上市過程更簡單、耗時更短、成本更低、定價更有確定性;此外,SPAC將加速上市流程,帶來IPO之外的市場增量;而對于一級市場的投資者來說,提供了更為多樣的風險回報產品選擇。
雖然已經有六家SPAC遞交上市申請,但何時上市,以及上市后能否吸引足夠多投資者仍是未知數。統計數據顯示,2021美股十大SPAC完成并購后股價均出現下跌。王明認為,2021年二季度以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對SPAC上市的監管力度持續加大,對SPAC公司信息披露、審計提出更高要求,導致部分投資者開始撤離相關投資。此外,美股SPAC發起人質量良莠不齊,大量SPAC的發行導致供大于求,都是SPAC表現不佳的原因。但王明強調,雖然SPAC整體跑輸傳統IPO和標普500,但SPAC內部分化明顯,優質發起人的SPAC股價表現仍然比較優異。
而港交所為了避免美股SPAC出現的問題,從一開始確立了更為嚴格的監管要求,設定了更高的投資者門檻和更嚴格的發起人要求等, 而港股SPAC為赴美上市之路受阻的中國新經濟公司提供了新的選擇,其中不乏優質公司,因此他仍然看到港交所發展SPAC的前景。
但對于港交所SPAC上市初期的市場表現,王明認為,港股SPAC入門金額門檻高,并購完成前僅限專業投資者參與,保護個人投資者的同時也會影響交易氣氛,港股SPAC不會像美國那樣爆火。此外,從遞交招股書到摘牌還有一個過程,這期間要面臨宏觀環境、監管政策等變動的考驗,大量機構和專業投資者還在觀望市場情緒。
至于越來越多投資機構計劃在港交所發起SPAC,王明強調,SPAC需要發起人擁有豐富的行業和管理經驗,對市場有前瞻的認知,持續為公司提供資源和價值。
站在SPAC發起機構的角度,王明強調,通過SPAC進行融資適合有增長潛力、對上市確定性有較高要求的企業。隨著更多SPAC上市,將極大提升香港作為投資中國新經濟橋頭堡以及人民幣離岸理財中心的角色。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